台灣人很愛存錢,手頭或多或少會有點積蓄。
沒有就算了,一旦有了財富,就很怕它會消失,
前幾年
利率很底,放銀行會被通膨吃掉。
股市在高點,也很難聽見有誰買股票賺錢了。錢不敢買股票。
電視報紙三天兩頭就有名人素人分享投資房地產致富心得。而周遭親友,只要有買房的都很開心資產升值,沒買房的愈來愈擔心買不起房。
我記得,那幾年,親友們經常建議沒買房的我們,儘快買房。三人成虎,太多人這樣說了,讓原本打定主意不買房的我們,也動搖了。在2014年甚至也出門去看屋了。好像買了房,從此就是美好人生。不買房,就注定一生窮困。把所有積蓄全壓在一間房子上,是唯一也是最佳選項。
就差臨門一腳,只因為一點意外狀況,延遲了買房計劃,二年後的2016年,整個氛圍已經不同了,而原本看過的建案,居然過了兩年還在賣,甚至開價從1600萬掉到1280還賣不掉。這一跌,把我們跌醒了,原來房價不是像那些人說的只漲不跌。
在電視報紙跟親友們的圍拱之下,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買房的熱情,漸漸煙消雲散了,原本擔心的所有理由都消失了,原本熱心建議我們買房的親友也都不再提了。
就這樣,房價跌了幾百萬也燃不起想買房的心了。買房不再是為了想買房,而是考慮有沒有需要。
我想,跟我們一樣的人,應該很多,沒買房也有得住的,
現在還用不到,想先買房等子女長大再給他們住的。
雖然有房子,但是想再多買一間的。
有點閒錢,想置產的。
以上種種買家,很多都打消念頭了,這就是成交量急縮的原因吧!而這些人,打消了買房的念頭,就很難再回頭去買房了。
當然剛性需求還是有,但是買家的數量只要少於賣家的數量,就叫做供過於求,當剛需買家有得挑時,他會挑便宜的還是貴的?
於是房價變得只跌不漲了,市場上的多頭言論,也沒人要相信了。因為冷掉的心,要重新熱起來真的很困難。
社會氛圍的影響力超乎你的想像,想趨吉避凶,就必須看得懂改變的方向。
房價連漲,不是單一行業,相關業者喊漲就會漲,連續漲時幾乎四面八方
到處訊息都是現買現賺,廣告,報章,媒體,藝人,房地產相關業者
幾乎口徑一致,日夜不停放送這樣的消息
甚至隨便一個親戚朋友,也是告訴你快買房,房子漲價了,誰買房賺了幾萬,幾百萬的訊息
因為房地產不是小眾市場,是全民都會介入的市場
這是一種集各方力量,眾志成城的市場
房價大跌也是一樣,各種不利的消息四面八方
各路人馬幾乎一致看跌,房價初跌大家都是抱持觀望
等到跌勢開始,有人開始因為環境因素必須賣房時
房價開時明顯一季比一季低,一年比一年便宜
這會是緩慢但卻很明顯的
這時房價還是有人討論,哪裡跌多少,買的多划算的消息
這時房價還不到底,等到聽到建商倒閉的新聞比推案還多
買房因為大跌買貴的人不想說,沒買房的人看到房市低迷不敢買
周遭再沒聽到有人要買房,也沒人會想要談論房地產
這時候房價應該就是最低,也就是沒有行情價的時候了
yingdan wrote:
就差臨門一腳,只因為一點意外狀況,延遲了買房計劃,二年後的2016年,整個氛圍已經不同了,而原本看過的建案,居然過了兩年還在賣,甚至開價從1600萬掉到1280還賣不掉。這一跌,把我們跌醒了,原來房價不是像那些人說的只漲不跌。
在電視報紙跟親友們的圍拱之下,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買房的熱情,漸漸煙消雲散了,原本擔心的所有理由都消失了,原本熱心建議我們買房的親友也都不再提了。...(恕刪)
我很好奇...1600跌到1280是哪裡?(遠離市區?)
話說,會不會五年後,又來一篇..."早知道?"
沒人能知道未來會怎樣,
不過,基本上,如果你之前已經準備好買1600萬的房子,
那現在變成1280萬,不論現金買還是貸款買,對你的負擔不是更輕?
也更不容易遇到人家說繳不起的情況,更不可能賠售.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