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因為工作小有成就
除了換車以外
就等著安置我家兩老了
我家現在是新店的五樓老公寓
這兩年附近已經有被更過了
其實內心也想被更一下
換換新房子、解決裂痕漏水壁癌問題
之前裕隆有放出消息說對家樂福那塊用地會進行副都心計畫
管他是真是假 反正我是希望這樣
如果副都心計畫真的啟動了
會連帶周遭的都更計畫一起進行嗎?
想請教各位大大的看法
#--------------------------------------------------------------------------------------
自由廣場》老屋改建 現在是最佳時機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48391
筆者:胡偉良
都市更新在台灣已經推動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只是成效不彰、成果有限。
若要探討原因,林林總總不脫:法律系統不佳和人性貪婪兩大主因。
法律系統不佳包括:都更條例的本質瑕疵,像是:
公共利益定義過於狹隘(過份拘泥於不特定人群、排除了防災的功能需求)、
都更審議程序過於冗長、
容積獎勵的不確定;
另外,釘子戶、既得利益等問題,在實務上也無法有效的排除。
為什麼要推動老屋改建呢?
台灣目前存在著太多危險、又不健康的老屋,
這些屋主有不少因為老屋不適居住,而需另覓新屋,衍生了市場需求,
若能有效的推動老屋改建,
那麼這種原來必須向外尋屋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在房屋市場上就會因而減少。
另一方面,透過老屋改建,原本的老屋在改建之後,
新蓋的房屋數量除了滿足原住戶的需求外,
也因為老屋改建的容積獎勵措施,可以增加,
如此情況下,一方面需求減少,另方面供給增加,
一來一往之間,不僅不會助漲房價,反而能有效的平抑房價,
而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也因大量的老屋改建而得以提升,
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
這一陣子,政府接二連三的推出一連串振興經濟的方案,
尤其在老屋改建方面,
端出了《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獎勵條例》,
把老屋改建當成提振經濟的解藥之一,
因為這種方式只要透過政策制定,
政府出力最少,就可以獲得最多的成效。
目前最需要的是民間的支持和響應,若能匯集民氣,
形成改建的氛圍,那麼此時此刻會是最有利的時機。
(作者為台北市、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台灣商務培訓平台創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