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薪水穩定 才是買房最大的本錢

以前大家看到的未來就是 愛拚就會贏

現在的大家看得的是 一個完全看不清楚的 時程表

再加上基本面上的 少子化 政治地緣不穩定 內部政治利益往個人口袋輸送的方式一成不變

自然在房地產上面就會 也需要 謹慎再謹慎

科技的逼近  大家人人自危
文章關鍵字
大陸那邊已經開始把房地產泡沫的資本轉向其他行業了,
像是AI。
台灣這邊傻呼呼的還想要繼續炒。
Shawn732 wrote:
大陸那邊已經開始把房...(恕刪)


還有更多的買套了,還在持續期待漲價!😧
印鈔是解藥。

十年後基本工資應該都三萬以上。

假設非六都 少子化成真,那不漲價 約目前 7折。

省30%
標題:科技的逼近 大家人人自危

還有錢買房擔心什麼?

連房租都付不出來的比較慘!

想辦法在『人人自危』的年代賺錢比較實在。
人幾乎 都會偏向特定角度看世界

例如 新聞報導 通常是片面的

尤其與金錢有關的新聞 有數不完的例子

survivorship bias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0%96%E5%AD%98%E8%80%85%E5%81%8F%E5%B7%AE

若翻譯為 倖存者偏差

小弟主觀以為 比生存者 活存者偏差 更是傳神

經典故事如下

http://readforjoy.blogspot.tw/2008/10/survivorship-bias.html


小弟贊成方大說的

如果工作 受到新科技趨勢的威脅

剛好又要準備大筆金額的相關支出 須謹慎

方大準備要說的 恰好還未說的

小弟沒錢 剛好有時間 就毛遂自薦 替方大補充一下

有違版主處 請留面子 私下告誡小弟

此公開場合 請留面子

在此 先謝謝方大

----------------------------------


正好是AI的正面故事

2330台積電

小弟在2330未上市前幾年 買了它

記得 一上市 連續8支漲停板

親戚有人當時一起買 現在還沒賣

好多年後的今日

AI正是2330屢創市值新高的主因之一

也為其他 很多搭上科技趨勢的企業 開啟新的財源機會

當然也造就 很多新的就業機會

就連銀行 也招募很多大數據 ...的專業人員

且薪資 高於一般金融業從業人員

-------------------------------------------
小弟以為

人類 不會因機械化設備 自動化 無人化而滅亡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全球中小企業 平均壽命 只有個位數

每家企業須找出路

每個人都須培養第二專長

讓企業或個人 從谷底爬出來

即使氣候不佳

太陽每天依舊會從東方升起

==========================================

人人都需要謹慎

連李嘉誠都如此

他把絕大多數時間

拿來思考

有何潛在風險 他還沒想到

該如何應對

正因如此

成就了他的企業

而不是 單純的害怕

消極地 對已知的狀態

站在原地 腳麻不動

-----------------------------------


禍福相依

藥都有副作用 也有其功效

醫生 通常都會提醒患者

有哪些副作用

若因體質不適應

當然須改服它藥

例如 患有下述病症者 勿用

高血壓 糖尿病 孕婦 ...

----------------------------------

對了

在此樓 巧遇沙丁大

恭請沙丁大

提點您親身的寶貴經歷

供眾多 仰慕您的晚輩 效法

誠摯邀請 沙丁大

晚輩 運氣到 敬邀


















失禮 失禮

忘了向沙丁大報告相關地址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5174993&p=1

Shawn732 wrote:
大陸那邊已經開始把房地產泡沫的資本轉向其他行業了,
像是AI。
台灣這邊傻呼呼的還想要繼續炒。(恕刪)


未來機器人將大量取代工人,
郭台銘已看到這點使用機器手臂,不用這麼多工人,資金移往美國投資,
北京已發現不須要這麼多工人,開始清理低端人口,
台灣國道人工收費已改用ETC收錢,
未來世界各國失業已成常態,
無人商店將成趨勢,
政府須提前因應~
網民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技術到機器無法取代~

x365555 wrote:
未來機器人將大量取...(恕刪)



厲害的人固然還是有

大家孜孜向學自然也是可以抵抗ai 浪潮 生存下來

但是總體來看

整體的薪資水準 跟 工作機會 基本上還是會傾向於減少

這樣說應該沒錯 對吧?

Shawn732 wrote:
大陸那邊已經開始把...(恕刪)


AI以前就熱過好幾次,每次都無疾而終,這次的AI熱,我看也難逃類似命運。

大陸人最近幾年才開始玩投資這東西,看到什麼都當新鮮貨,也不管這東西以前失敗過幾次,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