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林口新市鎮等(含淡海)發展期程,看未來都市發展之走向

民國50年代,台灣北區區域以台北市及基隆市為中心,包括鄰近之台北縣與桃園縣,全區域人口自民國44年至民國57年增加55.30%,但同一時期內,舊台北市增加80.90%,附廓鄉鎮更增加162.70%,顯示人口之增加均集中於台北盆地,人口集中都市現象已出現,台北市地價自51年至57年上漲約3.5倍,郊區地價更翻漲約10倍,政府為平衡區域發展、減輕人口向中心都市集中之壓力,遂於民國五十七年研擬出「台灣北區區域計畫」,建議開發林口新市鎮,並規劃為英國田園都市模式,希望能創造以就業、文教、居住等多方面功能皆具備之新城市,藉計畫性大規模開發,達成政策目的,舒緩台北市人口壓力,解決居住空間擁擠、房價飆漲、公共設施不足等問題。

民國59年12月10日台灣省政府奉行政院指示開發林口新市鎮,成立林口特定區開發處,民國67年行政院第1548次院會決定將「開發新市鎮」與「廣建國民住宅」並列為國家第十二項重大建設計畫之,且奉行政院指示,林口新市鎮之開發應優先辦理。省府為執行新市鎮開發暨推廣國宅業務,特於民國68年3月成立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簡稱住都局),同年9月住都局成立林口新市鎮開發工程處,以積極推動林口新市鎮之開發,並尊奉行政院指示,採市地重劃方式辦理方式分四區辦理。前期先辦理第一、二區重劃,嗣後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決定三、四區暫緩辦理,至民國77年第1894次省府委員會又決議繼續開發(第三、四區同時開發)。

南星計畫
是位於台灣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海岸的填海造陸計畫,剛開始是為了妥善放置爐石等工業或工程廢棄物而設置,現成為自由經濟示範區預定地之一。南星計畫區始於1980年,該計畫向海外延伸3公里,水深在18至20公尺之間的海域,全部面積約3,000公頃。共分為三期工程,第一期已在1991年完成;第二期暫緩實施;第三期又稱為中程計畫,並細分成兩個區,第一區已在2000年填滿。目前構想中用途有貨櫃碼頭、國際機場等。

哈瑪星是臺灣第一座以填海造陸打造之現代化整齊的街區,是現代化高雄的起源點,為高雄市最早有自來水、電力、電燈、電話的地區,擁有第一座現代化市場、新式碼頭、鐵路、火車站,百年前的築港,引領高雄的成長記憶,如今風華不再,但獨特的街區紋理、豐富的文史資產、山海兼備的景觀特色,仍然留存歷史高雄的韻味,待後人發掘。有鑑於鄰接之駁二藝文特區建設有成,吸引無數人潮漫遊其間,為再創哈瑪星港濱榮景,期透過親山、築港、復鐵、興町等四大主軸,逐步復興哈瑪星歷史場域,演繹「興濱」計畫二部曲,為現代高雄城市轉型,寫下光輝燦爛的新頁。本計畫將整個哈瑪星地區歸納以親山、築港、復鐵、興町等四大主軸

現在是108年,只有年齡超過55歲以上,才會對於這林口、淡海、哈瑪星有點感覺,那現在發展到怎麼樣了?未來是分攤還是集中了人口?是會對房價有什麼影響呢?

林口國宅在房價上漲時起了什麼作用?這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未來走向
有命算到沒命專家 wrote:
民國50年代,台灣北...(恕刪)


前輩

50年過去了,可見當時分散人口的預期並沒有達到既定理想。

第三第四區曾經暫停,在現在的經濟動能下我個人認為隨時會再暫停,那麼對於現在投入的人可以看看第一區第二區的現況就能清楚。

但是即使說了大方向,說出現況在這個版,林口幾乎是不能討論的。

如同淡水二期、北大二期已經停了,內政部才去頒布一個
新市鎮特定區實施整體開發前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管制辦法

但是他們炒房的會去認真看嗎
terrybog wrote:
前輩50年過去了,可...(恕刪)
一般人的記憶體沒有那麼大,不會記得那麼久以前的事。冬天冷風一吹,大家都淡忘了。之前的教訓了。
一個打雜流浪漢 wrote:
一般人的記憶體沒有那...(恕刪)


前輩這樓太專業了

那些人不會來回文了

記憶體不夠可以去燦坤買來插,PCHOME也有網購還24小時到貨

這個馬上就可以區分出,是科班出身,或是免經驗保證月入5 萬九個月出身的
有命算到沒命專家 wrote:
記憶體不夠可以去燦坤...(恕刪)


我只是天橋下跟流浪大搶紙箱還搶輸的魯蛇
terrybog wrote:
前輩50年過去了,可...(恕刪)


紓緩雙北人口壓力,但炒房客卻當成炒房標的,淡水與林口套牢是應該的
少子化 wrote:
紓緩雙北人口壓力,但...(恕刪)


北大也是一樣的

新市鎮的規劃都是同一個理由
terrybog wrote:
我只是天橋下跟流浪大...(恕刪)
去住你的帳篷裡,不要來跟我搶紙箱。
一個打雜流浪漢 wrote:
去住你的帳篷裡,不要...(恕刪)




帳篷裡面不夠溫暖啊,我需要紙箱保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