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59年12月10日台灣省政府奉行政院指示開發林口新市鎮,成立林口特定區開發處,民國67年行政院第1548次院會決定將「開發新市鎮」與「廣建國民住宅」並列為國家第十二項重大建設計畫之,且奉行政院指示,林口新市鎮之開發應優先辦理。省府為執行新市鎮開發暨推廣國宅業務,特於民國68年3月成立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簡稱住都局),同年9月住都局成立林口新市鎮開發工程處,以積極推動林口新市鎮之開發,並尊奉行政院指示,採市地重劃方式辦理方式分四區辦理。前期先辦理第一、二區重劃,嗣後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決定三、四區暫緩辦理,至民國77年第1894次省府委員會又決議繼續開發(第三、四區同時開發)。
南星計畫是位於台灣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海岸的填海造陸計畫,剛開始是為了妥善放置爐石等工業或工程廢棄物而設置,現成為自由經濟示範區預定地之一。南星計畫區始於1980年,該計畫向海外延伸3公里,水深在18至20公尺之間的海域,全部面積約3,000公頃。共分為三期工程,第一期已在1991年完成;第二期暫緩實施;第三期又稱為中程計畫,並細分成兩個區,第一區已在2000年填滿。目前構想中用途有貨櫃碼頭、國際機場等。
哈瑪星是臺灣第一座以填海造陸打造之現代化整齊的街區,是現代化高雄的起源點,為高雄市最早有自來水、電力、電燈、電話的地區,擁有第一座現代化市場、新式碼頭、鐵路、火車站,百年前的築港,引領高雄的成長記憶,如今風華不再,但獨特的街區紋理、豐富的文史資產、山海兼備的景觀特色,仍然留存歷史高雄的韻味,待後人發掘。有鑑於鄰接之駁二藝文特區建設有成,吸引無數人潮漫遊其間,為再創哈瑪星港濱榮景,期透過親山、築港、復鐵、興町等四大主軸,逐步復興哈瑪星歷史場域,演繹「興濱」計畫二部曲,為現代高雄城市轉型,寫下光輝燦爛的新頁。本計畫將整個哈瑪星地區歸納以親山、築港、復鐵、興町等四大主軸
現在是108年,只有年齡超過55歲以上,才會對於這林口、淡海、哈瑪星有點感覺,那現在發展到怎麼樣了?未來是分攤還是集中了人口?是會對房價有什麼影響呢?
林口國宅在房價上漲時起了什麼作用?這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未來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