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房子時,如果看到旁邊有廟,該物件會直接略過,直接前往下一個物件所在地,不給它任何一丁點機會,直接打入冷宮。
廟宇成為很多購屋人的抗性,明明大家都很喜歡拜拜,每次遇到難解的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廟裡問神明,那到底為什麼不能接受家裡旁邊有座廟呢?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出於傳統觀念所影響並內化在我們心中所導致的僵固思維,但這樣篩選房子真的完全正確嗎?下面記錄我的想法。
嚴格說起來廟宇並不是抗性,但假使它變成我們的鄰居,那麼它就會變成抗性,就像是基地台是必要的設施,但絕對不能出現在我家旁是一樣的道理。
早期廟宇都會舉辦活動,釋放出的噪音常常讓周圍的住戶不適,活動過後都會為街道增加垃圾(像是廟會),且常有輟學的年輕人群聚,甚至有些廟,拜的還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很多人會擔心因此影響小區的環境,上述這些都是老一輩所灌輸給我們的觀念。
我們把這些資訊與現在的生活場景進行對照,其實有很多不一樣,有些地方的廟宇在舉辦活動,都把時段選在不擾民的時間點,在清潔上也越來越重視,有的廟宇甚至連活動都很少辦,很可惜的是,傳統的思維還是告訴我們應該要與廟宇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哪怕大家都知道隔音窗的效果越來越好、大樓有保全負責安全、幫派份子越來越少,但心裡還是有疙瘩。
當然,我寫這些並不是代表說,在廟宇旁的房子就一定可以買,我想表達的是我們應該深入探討廟宇對與我們買房所產生的機會點在哪裡?
廟宇可以是一種殺價籌碼,既然是抗性就可以拿來與賣方殺價,當價格低於市場行情,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獲取房子。當然需要花點時間觀察廟宇本身影響生活的程度是否是自己可以接受的,並且觀察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可以支撐房價,像是說周邊的都更或空地是否有知名建商的影子?或是周邊社區中是否有管理好的指標社區?這些都有可能會是區域行情的支撐點 。
總結來說,沒有不能買的房子,只要價格夠實惠,有時候很多抗性對你來說,或許並不是那麼大,只要思維轉個彎,或許能用來創造更多的購屋優勢。
------------------------------------------------------------------------------------------------------------------------
HI~我是鍵盤君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鍵盤上的地產觀」
這是個關於如何做出「買房決策」的自媒體
我會分享一些案例與資訊幫助你們建構自己的買房邏輯
在這裡,並不是要幫你買到破盤價的房子(實際上機會很小)
而是針對讀者自身的條件找到適合的物件
來FB幫我按個讚
來MEDIUM擁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血脈相傳,豐衣足食,
感念的不是自己的勇猛,而是神明的護佑。
宮廟是聚落的信仰中心,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
最優秀的工匠,把畢生所學奉獻給宮廟的雕樑畫棟,
廟宇的對聯,述說著對神祇的景仰,
天恩浩蕩海靜波恬萬里慈航普渡,
后德巍峨民安物阜千秋俎豆常新(台南天后宮對聯)。
我們是這樣的渺小,祈求眾神,庇佑家鄉。
廟埕是藝術表演中心,無論遶境出巡,廟會祭典,我們的榮耀,在這裡展現。
看見常住淡泊,或是庵堂佛像朽壞,應當發起勇猛精進之心,募緣修整(梁武帝誌公禪師因果經)。
但是現代的人不要說修廟了,看看以上諸位的發言,甚至認為宮廟是嫌惡設施。
可見得時代已經改變了,
但是卻是往崩毀的道路前進。
都市發展結果,人與人之間疏離異化,
惡質的關係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賴。
捍衛宮廟文化,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