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商時報》報導,透天厝有天、有地、有庭院,回家就如同住度假別墅一般,但建商推案反而仍以大樓居多。對此,穆椿松則表示,第一,地價不斷上漲以及原物料工資調整,房價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更導致原本的透天用地規劃縮水;第二,經濟成長後,住戶的停車需求增加,透天厝的花草景觀庭院也多改為停車空間;第三,由於都市生活緊湊忙碌,大樓集中式管理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像是垃圾清理服務、健身房、保全系統安裝等。至於最後一點則是,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住在樓梯多的透天厝,對於高齡長輩的生活實在不方便。
此外,穆椿松還指出,雖然有建商為解決上述情況,推出大一點的電梯透天別墅,但伴隨而來的也是成本、售價提高,對一般有購屋需求的民眾而言,是較為無法負荷的,尤其位於交通便利的都市精華地段,房價動輒4000萬至5000萬元起跳。
另一方面,根據內政部住宅需求動向調查也指出,六都城市中,除了台南市,多數民眾希望購置的住宅類型第一名皆為電梯大樓,而台中和高雄更高達57.9%、55.9%,比例逐年增加。因此,隨著時代的改變、經濟的成長、人口老化及停車需求等因素,也反映出透天厝已漸漸不是房市主流產品。
事實上,不論是透天厝或大樓,都各自有擁護者,支持住透天的網友認為,「我會選透天,大樓有上下鄰居的噪音問題就會煩死」、「肯定選透天,管委會還要繳錢,大樓也不能任意養寵物,有小孩還要擔心會不會吵到鄰居,如果大樓不是全新超過10年以上,還要擔心水管和電線老舊的問題,停車也要擔心,這些透天都免煩惱」。
而支持住大樓的網友則認為,「大樓可以選擇要買在哪一層,避開頂樓和容易漏水的區域,又有管理員,大部分正常的社區都可以有正常運作的管委會來打點一切公共設施的一切正常運作」、「買了透天,從一樓到頂樓都是自己包,優點是空間大、使用自如、不用被公設佔去部分坪數,不過包裹來了沒人在家就GG」。
文山伯,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