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付房地租,小到一杯手搖飲 ,大到聘請人才的allowance,也包含自有不動產的機會成本。
其價格對收入與支出之直接與間接影響於中長期可能顯著不同。提醒相關決策別忘支出面。
近來多有文章談房地產價格之高的壞處、或平抑房地產價格之策、或抨擊投資客行為等等... 我突然聯想到水費這件事與房地產價格的特性有無相仿之處?
現今在台灣的水價算是很便宜的, 古時生活, 往昔總是離河或井近, 生活取水才會方便, 甚至古時為水而戰之事有之。而現在自來水系統完備之後, 生活用水可以說無論在何地, 幾乎沒什麼差別, 所以傍水而居這種事就幾乎快要沒有, 而水價 (或取得及處理水的成本) 也而大幅地下降, 大概也沒再聽到像先民那種為爭水源械鬥的事。而自來水的普及與大家獲得水的成本下降, 也帶來很多好處 (包括生產成本的下降), 同時, 水源地也不再成必爭之地 (反正申請拉個管就有水可用)。
火車站或捷運車站, 似乎是現代的「水源地」? 而爭奪「水源」用的不是棍棒刀械, 而是金錢? 爭得過, 就是別人找自己買水; 爭不過, 就是自己找爭贏的人買水 (或者改去他處覓水)? 如果水是大多數生活用品的基本成份或加工過程所需之物, 那水價也跟物價有關, 大家平常的任何支付也幾乎都包括了支付水源的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