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把不動產所有權證券化,
人人都可以成為不動產的股東,
不動產的使用可以產生利益,盈餘分配股東。
大家贊成嗎?
lawtaipei wrote:
如果能把不動產所有權...(恕刪)


依我個人經驗和觀感,
這是個坑殺投資人的騙局。
seven ok wrote:
依我個人經驗和觀感,
這是個坑殺投資人的騙局。(恕刪)


了解,有一些吸金手法,就是以在國外購買不動產權益為詐術。

我說的是國內不動產,可以製作、交付實體股票,也可以劃撥方式來交付,在公開發行市場上交易。最重要的是主管機關要介入監督。
lawtaipei wrote:
如果能把不動產所有權...(恕刪)

這種產品10年前就有了啊?

好像叫做reits....
不知道你講的是不是這種?
mask0704 wrote:
這種產品10年前就有(恕刪)


我在維基百科中不動產投資信託找到以下資料:
REIT是先向投資人募集資金,再用以投資不動產。REIT具有所有權,平時收取租金並定期分配現金股利給投資人,若處分不動產則收益或損失都歸投資人。(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8D%E5%8B%95%E7%94%A2%E6%8A%95%E8%B3%87%E4%BF%A1%E8%A8%97#_%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4%B8%8D%E5%8B%95%E7%94%A2%E6%8A%95%E8%B3%87%E4%BF%A1%E8%A8%97)

我的疑惑是,土地登記機關能不能把所有權直接證券化?
lawtaipei wrote:


我在維基百科中不...(恕刪)

標的..管理會有問題...
開股東會也很多問題...

掌控權...到最後依然回到財團手上...
個人再厲害也鬥不過銀行.壽險公司...
一棟101也才幾百億....

京華城證券化現在不就打群架了?
所有權都拆散...以後怎麼整合?
大股東賤賣...小股東怎麼辦?
假如大股東是個人或家族.而且股權超過一半....根本不用開股東會了..可以任意賤賣..
甚至亂搞?
lawtaipei wrote:
我的疑惑是,土地登記機關能不能把所有權直接證券化?(恕刪)


沒辦法..也不敢才對

因為不動產需要管理

出租..損壞維修..都是需要人去管理的

而且還有一點...這也是REIT可行的原因

REIT是有錢後直接去買斷他認為可投資的不動產

他是百分百持有該所有權...

他賣的並不是建物的所有權

REIT商持有投資標的的建物所有權和對建物的處分..決定權

所有權不會因為有人買了他的產品而被分出去

他們還是能隨時處分該建物

錢回來後大家分而已


而如果是所有權直接證券化

如果土地登記機關真的直接把所有權直接證券化

光沒人買的那部份..誰要接手??就是問題

真的要土地登記機關出面擦屎嗎??

還有賣出去了只要1位所有人不賣永遠就不會回歸到建物主體..

所以只要賣一份..這建物可能就永遠沒辦法改建了=-=

加上因為他的所有權被分出去了

那管理該由誰的意見為主也是爭議

大家定孤支嗎

嬴的就能作決定??
mask0704 wrote:
所有權都拆散...以後怎麼整合?
大股東賤賣...小股東怎麼辦?
假如大股東是個人或家族.而且股權超過一半....根本不用開股東會了..可以任意賤賣..
甚至亂搞?(恕刪)


真的~
股東越多,意見越多。
管理使用都成了大問題。
黑羽斷翼 wrote:
還有賣出去了只要1位所有人不賣永遠就不會回歸到建物主體..
所以只要賣一份..這建物可能就永遠沒辦法改建了=-=
加上因為他的所有權被分出去了
那管理該由誰的意見為主也是爭議
(恕刪)


大大也指出了問題所在,
看來真的不可行。
不動產證券化在台灣也好幾年了, 您到證交所找就有:



這種東西較像是一種提高變現性/流通性的工具, 有點像公司股票, 有個次級市場可以流通時, 變現跟買回會方便一點, 而分割成小單位, 也便於一般人投資, 至於值不值, 就自己去評估收益率吧!

國泰一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

......基金規模為新台幣139.3億元,掛牌價為新台幣10元,以一千個受益權為交易單位。國泰一號用新台幣139.3億元向國泰人壽購買所擁有的三棟大樓,包括:臺北喜來登大飯店、臺北西門大樓、臺北中華大樓。...

所以, 在初級市場時, 誰是拿到錢的那個?
而誰是付錢的那個?
而到次級市場時, 就不必說了, 就跟股票一樣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