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地産風暴將至,買了房的會後悔嗎?
請點標題,閲讀全文。
2014年下半年開始,房價止升回跌,交易量更是大幅銳減,一時間炒房客哀鴻遍野,遍體鱗傷,一夕間,支撐房地產發展的因素都變了,以前買房的人開始賣房,買賣關係逆轉。
⋯⋯⋯⋯⋯⋯⋯⋯⋯⋯⋯⋯⋯⋯⋯⋯⋯⋯⋯⋯⋯⋯⋯⋯⋯
⋯⋯⋯⋯⋯⋯⋯⋯⋯⋯⋯⋯⋯⋯⋯⋯⋯⋯⋯⋯⋯⋯⋯⋯⋯⋯
⋯⋯⋯⋯⋯⋯⋯⋯⋯⋯⋯⋯⋯⋯⋯⋯⋯⋯⋯⋯⋯⋯⋯⋯⋯⋯
胡偉良觀點:
當前房市的最大問題不是房子不夠,而是合規的房子比例太低(只有20%左右),其餘的除了結構安全性不夠外,加上老舊和居住性不佳,因此出現了巨大的老屋改建市場商機。像台北市這樣的城市,房子究竟夠還是不夠,要看存量,也要看未來人口的增量,更重要的是看這些老屋改建的速度和狀況。
因為不斷的有外地人口流入台北市工作,人口流入一定有購房的需求,所以台北市的房價不會出問題,短期縱若下跌,跌幅也不會太多,日後仍有機會回漲。
再來就房子而言,正常的租金回報率應該是銀行貸款利率再加2.5%左右的折舊和維護成本,目前銀行的貸款基準利率是1.7%,所以租金回報率要在4%左右才算合理,長期來看,當租金回報率低於銀行貸款利率時,就說明房價太高了,會跌;反之,就表示房價太低,會漲。
台灣當前的租金回報率是怎樣的呢?以台北市為例,現在新房的租金回報率大約是2%左右,只比銀行的貸款利率略高一點,但只有合理租金回報率的一半,說明了當前的新房房價確是太高了,所以房價應該會跌、當前的房價畸形不正常!
台灣在2003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狂飆,也使得房地產市場處在泡沫中,這段飆漲期間,甚至出現土地比房子貴的現象,就是麵粉比麵包貴。這並不是個正常現象,終究透過市場機制,房價會緩跌,逐漸回歸到合理水準。相比於其他國家,全球平均租金回報率水平是7%到8%。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房價豈能一枝獨秀,長期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