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新聞或是討論看到居住正義這四個字,買不起房子的人認為政府有責任打房,維護每個人的居住正義,但是居住正義究竟是啥?
其實商品有兩種,一種是民生必需品,例如衛生紙、食物,這些如果缺少了,或是被有心人士炒高價,政府有權力也有義務介入,為了確保人人都可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像之前的口罩徵收。
另一種是奢侈品或是非必需品,例如手機、汽車、珠寶,有了很爽但是沒有也死不了,這類商品政府就該放任市場機制去左右價格,有人囤積炒高價也無所謂,甚至漲價會有利於經濟發展。
那房屋究竟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
很多人認為房屋是必需品,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住房子,這樣是沒錯,但是想想即使房價在最高的時候,除了少數遊民以外,有誰真的沒地方住?當然有人住得很辛苦,可能房子老舊、離公司遠、又是租的沒自由,也有人借宿在家人朋友家,但是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有地方住。
那大家口裡的居住正義是什麼?是要住的輕鬆,住的豪華,住的享受?那這跟正義有什麼關係?有東西吃是飲食正義,但是每天都要大餐好料又是一回事。買的房子可以住,租的房子就不行?別人努力工作享受豪華大房,你沒錢沒能力只能租小套房,但是只是享受的程度不同,都還是有地方住不是嗎?
如果你要說那些漏水破爛的一級貧戶的房子,那其實舉極端的例子沒啥意義,那些貧戶無論房價高低都買不起,而台灣就算你只賺機本薪,租個舒服的小套房都是沒啥問題的。
有人或許會提到黃牛票的問題,炒房就像賣黃牛票?我是不太認同,畢竟只有限量的門票才有炒高的價值,但是目前房市沒有什麼限量的問題,也沒有像黃牛很多是用不正當手段購買。其實,只要是用正當手段買到的門票,我覺得政府沒有必要介入黃牛的市場,就讓市場機制來決定,畢竟很難有人可以評定一場周杰倫的演唱會值多少錢(在我看來一文不值,送我都不想去),但是只要有人買,有人賣,它就值得那個價值。
我不是有錢人,也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現在全家擠在20坪不到的小房子,但是我並不覺得沒有居住正義,畢竟只要我還有房子住的一天,就沒有不正義的問題。那些漂亮的三房兩廳與台北市的門牌,對我而言就是奢侈品,我買不起很正常,因為我賺錢沒別人多。
不同想法歡迎討論,但是那些買不起房一肚氣又說不出道理的,可否自行跳過?
EZGM1 wrote:
就讓市場機制來決定.(恕刪)
光這句話就有問題了
市場機制為何一直補助旅遊飯店業?
你知道不補助有多少公司會倒嗎?
會倒的同時會有多少人失業?
有多少人失業代表會有多少人繳不起貸款?
會有多少法拍屋?
再來講公司營運問題
經營那麼久,疫情短短幾個月就倒閉?
大部份公司支出就是薪資.租金.行銷等
生意不好減行銷預算甚至是0也不會倒
那剩下就是人事跟租金了
人事政府已經規定基本薪資
也就是之前太貴可以資遣重新找便宜的
但台灣已經很多公司已用最低薪資再請
所以這又不能減,
經營20年,確因為疫情4-5個月就倒
代表原本也沒賺什麼錢
那為何沒賺錢?回到上面原點
要嘛人事要嗎租金
人事政府已規定,所以只有租金這邊下手
經營了那麼多年,竟然撐不起4-5個月的疫情
也就是原本就不怎麼賺錢的
就算補助了也還是遲早要倒
要嘛人事可以自己調整,要嗎房租就是再省
何必拿人民血汗錢補助?
阿不是自由市場?大家繳的稅也沒比較少
說穿了,這補助只是補助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