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買房難度可能是父執輩的2倍,祖職輩的4倍甚至更多,
未來你的小孩成年要買房,難度說不定比只會比你更高不會比你更低,
但是換個角度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你的祖職輩買房時,台北的東區都還是一大片稻田,內湖南港士林北投木柵都沒什麼開發,
北縣(現在的新北)更不用說,大北漂潮都還沒發生,除了農田,幾間房子,
大概什麼也沒有,買房在那時候不是難事,反而是吃的問題比較大,
你的父執輩買房時,台北的內湖,南港,大直,北縣的樹林,新莊,土城,新店,
蘆洲,淡水..也都還有非常多地待開發,買房自然也比現在容易

如今呢? 台北,新北,該開發的都開發了,該蓋房子的也都蓋房子了,
剩下的土地當然奇貨可居,地價當然不會便宜,而且有些類似都更等再開發
成本會比第一次開發高出許多,地價如此之高,房價怎麼可能低?
買房難度當然更高,未來你的小孩成年呢? 搞不好雙北都沒地了,
只能透過都更取地蓋房子,到那個時候買房難度只會有增無減吧
arlo1011 wrote:
一代比一代難買房是無可避免的吧


會嗎!?

陳南光示警 央行遭金融市場綁架
source: tw.news.yahoo.com

可陳南光表示目前的做法是日銀過去20年的翻版耶!!

而且這個"日本化"還是全球央行喔~~

日本房地產可精采了這個.....
arlo1011 wrote:
現在的人,買房難度可(恕刪)


如果人口持續增加,那你的說法應該沒錯,這就是台灣過去數十年,房價的主要趨勢,就是房屋新建數量趕不上人口增加速度,以致所得增加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速度。

但自今年起,情勢發展不同了,就是每年死亡人數已超越出生人數,人口正式走向負成長,未來新屋仍不斷興建,重劃區還有大片空地,重劃區還不斷在規劃新增,老屋超乎預期的耐用,未來很多幸運兒,買都不用買,就可以繼承好幾套房。

未來,如不嫌棄中古屋,絕對是比現在輕鬆入手。

經過計算,台灣在30年後,也就是2050年,總人口將低於2000萬(目前2350萬),甚至來到1800萬,你想到時,居住壓力,會不會減輕許多?

這就是這幾年,建商搶建的主要原因。
arlo1011 wrote:
現在的人,買房難度可(恕刪)


你說到重點了,
有沒有房不是自己決定的,
有沒有房是老爸決定的!
未來有些人生下來就一堆房繼承,
有些人只能一輩子租房,
「看命了!」
人口越少 應該只會變得更集中
我猜都會區會變更貴
郊區 鄉下會變更便宜
成兩極化分布
個人淺見~~
arlo1011 wrote:
現在的人,買房難度可能是父執輩的2倍,祖職輩的4倍甚至更多,
未來你的小孩成年要買房,難度說不定比只會比你更高不會比你更低,
但是換個角度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你的祖職輩買房時,台北的東區都還是一大片稻田,內湖南港士林北投木柵都沒什麼開發,
北縣(現在的新北)更不用說,大北漂潮都還沒發生,除了農田,幾間房子,
大概什麼也沒有,買房在那時候不是難事,反而是吃的問題比較大,
你的父執輩買房時,台北的內湖,南港,大直,北縣的樹林,新莊,土城,新店,
蘆洲,淡水..也都還有非常多地待開發,買房自然也比現在容易

如今呢? 台北,新北,該開發的都開發了,該蓋房子的也都蓋房子了,
剩下的土地當然奇貨可居,地價當然不會便宜,而且有些類似都更等再開發
成本會比第一次開發高出許多,地價如此之高,房價怎麼可能低?
買房難度當然更高,未來你的小孩成年呢? 搞不好雙北都沒地了,
只能透過都更取地蓋房子,到那個時候買房難度只會有增無減吧


其實不會

問題是...房價真的衝下來時...

人會不敢買房

景氣會輪轉..

過去房價也高過(沒現在高沒錯)

旦真的在10-20年前還是往下衝到了低谷

那時沒什麼人敢買房

反而是這10年房價又反漲了

大家都在搶買

不買就沒機會了

衝啊.....

長江後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灘上

後浪風光能幾時

轉眼還不都一樣
MICHAELCUB81 wrote:
如果人口持續增加,那(恕刪)


經過計算,台灣在30年後,也就是2050年,總人口將低於2000萬(目前2350萬)
^^^^^^^^^^^^^^^^^^^^^^^^^^^^^^^^^^^^^^^^^^^^^^^^^^^^^^^^^^^^^^^^^^^^^^^^^^^^^^
這句話看起來總人口減少房價會跌看似很合理,
但有沒有想過減少的350萬人口,
可能都是來自於偏鄉地方的減少,
也就是說現在六都+新竹中的人口還是維持,
甚至像日本東京一樣,人口還持續增加,
都市化直接打敗少子化,房價照漲
simonc220 wrote:
人口越少 應該只會(恕刪)


前幾天看到一報導,自103年縣市改制後,台灣變成六都。

六都之中,人口增加最多的是桃園市,其次是台中市、新北市,而台北市,人口則反而減少了。

分析這幾個人口增加最多的直轄市,之所以人口會增加,原因不外乎:

1.升格後,市政府預算變多了,增加不少建設及就業機會。

2.交通建設,特別是捷運,捷運不只改善交通,還多了很多重劃區,增加了很多建地。

台灣首善之區台北市,但上述趨勢,解釋了為何這幾年台北市的房子,為何凍漲,甚至小跌?因購屋人口被新北、桃園給抽走了!

台灣東部縣市目前人口,宜蘭縣人口45萬,花蓮縣3x萬,台東縣2x萬,都是停頓多年,甚至小幅衰退。三縣市總人口加起來約等同新北市的板橋+中和。

未來六都之外,交通也只會越來越方便,生活也會越來越便利,未來人口會如何變動呢?
淡水一坪也有10萬出頭的國家新都,只是遠了點!
arlo1011 wrote:
現在的人,買房難度可能是父執輩的2倍,祖職輩的4倍甚至更多,
未來你的小孩成年要買房,難度說不定比只會比你更高不會比你更低,
但是換個角度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這是哪來的說法 ? 我家怎麼不是這樣 ?

在下自小就隨父母租房過日,先父在世時,要到 50 歲才在鄉下購置到人生第一個房子,這輩子僅此一個。

但在下離家出去工作後,約 30 歲,在非雙北的城市購置房子,然後成家。在下的小孩還在學,以後購房難度多大,不知道。

社會變遷,每個世代有不同的機會,最早的有的碰到戰亂,或之後沒碰到戰亂的,可能百廢待舉,碰到失學,只能做最低等的工作。

那時房價,以現在眼光,都很便宜啊,當時大部份的人,只求溫飽活下來,怎可能都置產。

像在下沒碰上戰亂,也有書可念,初出社會,也是咬牙買房,在上一波大漲之前,現在看好像賺到的樣子,但當時利率高啊,貸款 300 萬,20 年,每月要還 $27000,20 年下來,等於還銀行 600 萬。以當時利率,買房叫容易嗎 ? 房價總價好似比較低,可是還款等於要還一倍,總共算起來也不會比現在便宜。

現在回想,當時頭幾年,薪水 3/4 都還銀行,備援方案都沒有,一身是膽,就這樣衝下去。如果工作出問題的話,資金馬上被斷頭,房子可能被法拍,就什麼都沒了。

當時都不知怎麼撐過來。後來,人生另有機運,成家後,有另一半分擔,有另外機會再賺到錢,提早還款,壓力減輕不少。

不同世代有不同世代的機運,靠自己掌握。房價如此,賺錢機運也是如此。機會自己創造,自己去冒險,除非投胎投的好,其他的不必埋怨什麼世代公不公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