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在10月號台灣銀行家雜誌撰文,
指出房價持續上漲將對台灣資源配置造成扭曲,更損及長期經濟與生產力,應在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前就超前部署,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006000485-260110?chdtv中時新聞網)
在這篇文章中,陳南光指出,房價上漲不僅幾乎沒有「財富效果」,而且從產業關聯度來看,房地產相關產業從來都不是台灣的經濟火車頭。
這些話應該戳破了投資客的自我感覺良好。
房地產是民眾賴以生存的家,本來就不應該是投資工具。
站在國家的立場,消弭房地產亂象,是當務之急。
支持政府的各項打房措施,政府做對的事,會獲得民眾信賴。
打房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讓投資客賺不到錢。
把投資客從房地產市場騙來的錢,全部繳稅。
實現房價一折論,廣建社會住宅,實踐人人都能安心居住的理想。
回歸投資本質, 大部分人願意追價,
房價才會持平或上漲, 但目前看起來追價力道越來越弱,
客觀分析房市隱憂, 共四點
<第一點> 房價已偏離實際購買力, 台灣一半受雇人員年薪不到50萬
<第二點> 當初飆漲倚靠人口紅利, 早期一個家庭生6~10個不在少數,
________但看看近年許多學校關門, 已經在示警少子化的影響
<第三點> 承上第二點延續, 現在一個家庭大多生1~2個, 會有什麼影響?
________只需等待繼承房產
<第四點> 許多投資客都忘了, 你手上抱的房子, 不是限量, 建商每天都在製造新房,
________未來房子只會多, 人口只會少, 可參考杜拜崩跌40%的原因
至於政府怎麼可能讓房價跌, 政府還要靠房地產的稅收, 這些都是假議題,
就跟勞保一樣, 泡泡吹的越來越大, 就看哪一棒政府要來戳破這泡泡.
年輕人戰出來 wrote:
客觀分析房市隱憂, 共四點
<第一點> 房價已偏離實際購買力, 台灣一半受雇人員年薪不到50萬
<第二點> 當初飆漲倚靠人口紅利, 早期一個家庭生6~10個不在少數,
________但看看近年許多學校關門, 已經在示警少子化的影響
<第三點> 承上第二點延續, 現在一個家庭大多生1~2個, 會有什麼影響?
________只需等待繼承房產
<第四點> 許多投資客都忘了, 你手上抱的房子, 不是限量, 建商每天都在製造新房,
________未來房子只會多, 人口只會少, 可參考杜拜崩跌40%的原因
你這四點完全是主觀的說法,一點也不客觀耶?

<第一點> 受雇人員買不起房子沒關係,用租的同樣可以支撐房市金字塔。
<第二點> 請參考:越少子化就越都市化,偏鄉會荒廢,都會區則是緩漲。
<第三點> 承上第二點延續,房產在都會區繼承才有用,房產在偏鄉到手也荒廢。
<第四點> 任何房子都不是限量沒錯,因為按圖施工就可以複製,但地段絕對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