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收到都更條件同意書,請大家幫忙檢視

StewardLin wrote:
這間房子是約 35 年前我念高中時家父買的房子,位置位於台北市東湖國小後面的康樂街 72 巷(康樂街與康樂街 72 交叉口),於民國 70 年建造迄今快 40 年的五樓老舊公寓(無電梯)




按照現行制度,蓋完一定變小,

如果不願變小,千萬不能簽!



以下為試算表,懶得看的人可看最後:

R: 收到都更條件同意書,請大家幫忙檢視



可以看到,就算分回70%拿到25.41坪,還是比原本29.7坪小,

更何況合約書寫說從分52%開始談,您就知道以後會有多小。



這不是本案的問題,而是全台北的問題,

以前沒有容積率限制,大家蓋五層蓋好蓋滿(不用設電梯的最上限),

現在多數容積率都是住三225%,相當於以前的四層公寓,不縮水才怪,

就算容積獎勵40%加上去,也是拿來抵掉建造費,總之您要接受家裡一定會變小

各地容積率一覽表

重建坪數計算機
renewhouse wrote:
按照現行制度,蓋完一...(恕刪)

直接換新屋還能不變大小,
那麽建造成本怎麽來?
如果都這樣,市區永遠不會有改變,
只會建物更老更醜,
直到有一天自然倒了。
前幾天才有高雄一個50幾年建築地震後整面牆崩下來的例子
先不管合不合理,其實你要說變小,要我也不會想換啊

至於樓上說的,那是在「屋子到了第五十年就一定會倒」的前提吧
我們家的洗衣機十年後一定會壞,所以我們趕快先換一個新的吧~老公
你要新屋,又不要變小,下列幾種可能。

1. 基地夠大,容積率夠高,可以蓋到很高去稀釋建築成本
2. 自己出錢,請建商合建,如同圖中所說,自己出資,拿回1:1.1以上
3. 都更後賣掉,拿去買附近的老公寓

都更本來就是兼具防災跟社區機能性,所以基地一定會退縮,公設逃生設施停車場一定會增加。
年輕時你可以每天爬五樓八點等垃圾車,老了你就知道。
影片會說話,睜眼說瞎話上來消毒最不可取
飛在天上的大X wrote:
先不管合不合理,其實...(恕刪)

別誤會,沒說一定會倒,
百年還在的屋子也很多,
只是房子越老,住得越不安心吧!
台灣常有地震,稍稍大一點,
心理會慌阿
renewhouse wrote:
這不是本案的問題,而是全台北的問題,

這不是本案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又要住新房,又要一樣大,又要不出錢,請問是政府要出錢還是慈濟要出錢送你蓋新房子?
隨風浮雲 wrote:
這不是本案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又要住新房,又要一樣大,又要不出錢,請問是政府要出錢還是慈濟要出錢送你蓋新房子?



如果您幸運持有商二區的公寓(容積630%),都更完後又有新房、又大三倍、又不花錢,

所以本質來說還是容積管制的問題喔
道路中心開始算,退10米才能開始蓋房子,看看你家土地還剩多少?

**這10米,包含單邊4米道路、1.5米設施帶、2.5米人行道、2米停車場出口退縮
renewhouse wrote:
所以本質來說還是容積管制的問題喔

所以你就是要政府送錢給你蓋房子,不要想東想西,努力賺錢比較實在。
你的父親年紀已高
你要考慮到都更後對之後稅負的影響

都更好像要先繳土增稅,雖然可以打六折
但如果變成遺產,可能一毛錢都不用付

如果你是繼承或被贈與新的房產
將來如果你要換房,持有成本會變成這間房子的現值
現值與市值之間的差額會變成你的所得,要課高額房地合一稅

舊的房子價值大都在土地上面
且用舊制,並非使用房地合一稅
繼承後,就算賣掉,建物本體產生的所得不多,繳的稅也很少
但換成新房子就不一樣了,你把舊房子的價值直接換成新房子
但是取得成本可能只剩下不到三成(一般新房子現值應該不到市價三成)

看起來舊屋換新屋是很爽,但是未來如果有換房需求,產生的稅負是很重的
如果這樣,還不如去談直接把房子賣掉,換現金自己買房,就要看直接賣掉可以賣多少

我是覺得在屋主年邁之時都更不見得划算
如果是在變成遺產,繼承後再都更最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