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偉良
2003年起的房價快速上漲,筆者認為主要是當時資金充沛和民眾炒房的結果,炒作使得房價快速超漲,上漲幅度超過了合理的房價上漲速度和幅度,而房價超漲的結果造成「房價會持續性上漲的預期」,進一步推升了地價,使土地漲過頭,也產生了「麵粉比麵包貴」的反常現象。
未來的整體房價會再漲嗎?
而土地地價一旦漲上去,要再下跌基本上是困難的,而且需要冗長的歷程(亦即耗時較久)來消化,所以在當前的狀況下期盼房價大幅下跌是很難的,像政府縱然擁有各種政策工具,都還是很難讓房價大幅下跌。所以,筆者判斷在疫情過後,優質房產房價是很難有下跌空間的,如果真的發生房價下跌,也只會有很短暫的期間,之後,自然就會有人進場接手,畢竟,社會上除了窮人,還有一批隨時等待機會的有錢人,所以不要傻傻的期盼著房價會大跌。
華人對買房置地的需求從未消失,同時,由於好位置具備了:交通上的便利、好學區的需求、養老的需求、周邊商業的需求,這些都是地位上的優勢,也都屬於稀缺資源,永遠都是有錢的富人追逐的理想標的物。
雖然台灣面臨少子化的危機,但是人口變化往往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長期的走向,而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變化,卻會隨著收入上漲、財富的增加而大幅改變。就是對房子不斷的產生新的需求,而新的需求又助長了房價的上漲,財富變成了房子。而一些家庭生活方式的變化,像家戶人口減少、居宅的小宅化,都可能比人口帶來的變化還要大。
從房市的景氣循環變化來看, 2016年起房市進入衰退週期,2020年房市交易量大幅成長,房價也呈現上漲的格局,房市已重新步入復甦階段,亦即買房的需求量已經蓄積,加上營建成本上漲,未來的整體房價會再漲,但會只是緩漲,像以前那的暴漲情形可能很難再出現。
房價會隨著這個GDP的增速以及我們的通貨膨脹率而上漲,這也是全世界的普遍規律。
除了自住,房產的中長期投資之風漸起
房地合一2.0後的房地產炒作之風不再,疫情期間的三級警戒居家上班,更讓民眾深切體認到,房產不單是提供遮風避雨的房屋功能,更是美好生活的基本核心。
皮埃爾的《21世紀資本論》用詳實的資料證明了一個論點,即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收益率會高於經濟增長率,皮埃爾認為,當R(資本收益率)>G(經濟增長率)時,繼承財產的人只需要儲蓄他們資本收入的一部分,就可以看到資本增長比整體經濟增長更快。
據統計,中產階級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薪資,一旦失業,將迅速陷入困境,因此資產增值焦慮已成為普遍現象。增加被動收入、強化學習意識、和多元化家庭財富的組合,會成為中產階級最關注的重要課題,而房地產也將因此成為中產階級的投資寵兒。
很多人都關心下一步房子的價格走勢,筆者一直強調不管外界怎麼說,依各種情況來判斷,都會是「緩中有升有降」的平盤盤整格局,並且,中長期一定是看漲的。
少子化的危機
如果說少子化不會影響未來房價,那是不符實際的,未來房市的變化是「房市分化」(詳見等筆者「疫情下半場的房市新發展-房市分化、貧富不均加劇」一文),合乎現代化生活需求的「好宅」,因更耐震(安全)、更靜音、及智慧化,這樣的住宅不論在居住的舒適性、方便性、和安全性都遠遠超越之前興建的房屋。而大城市、核心都會區、有人口不斷移入的高端新興區房產(高薪的工作機會)的「好宅」都會是民眾追逐及有意購置的標的物。反之,一些非都會、偏郊地區的房子以及老舊、不安全建築都將因少子化,而為時代所淘汰。
https://news.housefun.com.tw/williamhu/article/318200307021
不會

魯空說必崩
一張圖透露玄機...


一鴛一 wrote:
不會魯空說必崩(恕刪)
真的不會,拜託大家不要買,很貴了,留幾間給我買,可以嗎?
Z3300
好,我答應你不出手
一鴛一 wrote:
不會魯空說必崩(恕刪)
真的,我還是多買幾間租給不敢房的魯空,讓魯空養我好了
Sent from Google Chrom on my HP Pavilion Laptop 14
我只想說 , 有圖有真相 .
顯然炒房的財團建商和民代 , 雇用的網路工讀生不喜歡有人說真話 .


**********************************************************

**********************************************************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6325982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194319431943
芝加哥,美國第三大城。
提利昂·蘭尼斯特
那個億萬富翁,國稅局電話撥通了嗎??有甚麼好消息沒??[大笑][大笑][大笑]
194319431943 wrote:
我只想說 , 有圖有...(恕刪)


台北小聲
土地稀有性,是再有未來,人口上漲的地方才有。若是沒有人口上漲,這叫創造性。電商也很愛用最後幾件,比特幣也是創造稀有性,這才能創造高價值
台灣內需已經完了

高科技技術頻頻被偷人才外流

剩下半導體呢?


台灣慢慢走向菲律賓化


hahaaha wrote:
台灣內需已經完了

高科技技術頻頻被偷人才外流

剩下半導體呢?


台灣慢慢走向菲律賓化

還半導體?
台灣在ai 大數據 互聯網……等都是繳白卷的,而以目前全球都在擴張半導體的趨勢也會稀釋台灣在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性,而以這幾年嚴重資源錯配的結果會逐漸在未來顯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