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剛剛用 Excel 試算了一下, 假設一間房子的成交仲介費買賣雙方共是 6%, 答案確實很驚人:

台灣人在賣房子時, 都很習慣把賣屋的仲介費加入賣屋的成本; 因為大家都不想 "虧錢賣屋" 一定要把所有成本能轉嫁到買方去就轉嫁過去, 這就包括了裝潢整修的費用, 仲介費等 (下一篇再跟大家分享裝潢成本恐怖的地方)
而買房的人有天要賣房子, 心態通常也都是一樣的心態, 這就是長期以來的現象
從這表格來算, 一間房子從 1000 萬, 只要買賣了 13 次, 房價 "自然" 就漲了 100%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發現, 2000 萬的房子只要賣 8 次, 房價 "自然" 就漲了 1000 萬
而從 3000 萬要漲到 4000 萬, 也只要再賣個 5 次
恐怖嗎? 真的是甚麼建材漲.....缺人工? 好奇問一下, 幾乎 90% 都是老屋 (不是剛落成的) 哪來的建材漲缺人工的問題?
這時, 不免要來想, 仲介的價值在哪裡
看到路邊的店面, 有非常非常多都是房仲業租去, 我以前也不免感到好奇, 常常一整年租金要幾十萬甚至破百萬的店租, 怎麼房仲業可以負擔的起, 原來是我太小看他們了.
我跟很多仲介打過交道, 但說真的, 失望居多. 因為 (以下是我個人的體驗)
1. 老實的仲介不多, 甚至很多事情都要擠牙膏問才會回答, 你不懂得問, 沒有問, 那仲介也好像可以裝傻, 意思就是 "你又沒問"
2. 沒有認真在找房, 只想把自己手上的案子推給你, 而且很多是不好成交的有問題的物件..... (好賣的好物件輪到我們一般人撿? 早就被有關係的自己人撿去了)
3. 無法告知該物件合理的售價, 通常都是屋主開多少, 房仲只能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反正賣高仲介費抽的也多, 幹嘛自打嘴巴?), 最多就是實價登錄查一下資料當作交差, 房子的折舊率, 修繕費用的轉嫁問題等, 有誰提過?
4. 無法精準告知房屋的狀況, 相關的風險 (是否地震危樓, 是否土地液化區, 鄰居素質, 社區管理基金, 修繕記錄等) 唉, 可惜買屋又沒有鑑賞期, 那麼大一筆資金, 萬一房子屋況有問題, 有惡鄰等, 租房子不喜歡拍拍屁股認賠押金還可以華麗轉身而去, 買了垃圾房呢? 總之, 對該物件不好的, 你沒買到前通常都不會知道 (那, 某房仲的廣告, 先誠實再成交, 聽了真的很.....無言
那麼, 一般房仲除了那鑰匙帶看房屋之外, 到底, 有甚麼價值? 除了慢慢緩步協助墊高房價撐大房價泡沫之外......
P.S. 我也認識極少數真的優秀的房仲, 會願意告知各種該物件風險的, 所以這不是一竿子打翻整艘船的偏頗言論, 只是好奇想跟大家聊聊,
房仲的價值到底是甚麼?




, 後來就都自己去調我喜歡物件的謄本, 請仲介去幫我談, 幾次以後, 仲介覺得我應該是他們眼中很快就會成交的那種客人, 就開始主動推物件給我, 也因為這樣讓我有機會買到喜歡的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