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支撐高房價的條件在未來將慢慢減少
首先是年底前美金利率有機會見到2%,明年甚至有可能到3%,昇息打通膨是確定的策略,未來房貸不再可能這麼低利率,隨著利率的調升,部份資金會從股市抽離,台股的表現將受到壓制,不再是一人得道雞犬昇天行情,真正賺錢的公司才能維持住股價,否則資金潮一走,都會被打回原型。
過去少子化的議題,雖然有探討,但多數人基本上是比較無感的,新北市2019年衝破400萬人,桃園市自從昇格以來,每年人口也都是大幅增加成長,少子化對6都來說是假議題,因為人口少都是少其他縣市,人都跑來6都了。
但台灣少子化的速度高於所有的研究單位(或者是不想把數據做的讓政府太難堪?)目前新北已跌破400萬,而去年2021桃園市人口增加是昇格以來最少,預估今年會開始人口減少(看之前有份研究報告桃園人口會持續增加到2030年,然後人口會超過250萬,人口超車台北市,現在看來那份研究報告是份垃圾)全國除了極少數行政區是增加外,其餘都是減少。
買房抗通澎為目前房市熱的主因,但若非自住,多數人買了之後是想加價後再轉賣給別人,最終會找不到承接的買方,因為轉了太多手價格墊太高,買方無力追價,變成有行無市,放在那還要每個月繳管理費,沒關係賣不出去就拿出來租,台灣目前的租金報酬率只有2%多,遠低於其他國家,還要裝潢家電和日後修繕,並不算是個好投資。
剛性買盤主力已由過去6-7年級生轉移到7-8年級生為主,當未來剛性買盤主力由8-9年級生接手,那需求會少很多,看出生人數就知道。
那還很久?聰明的投資客會在高點出場獲利了結,而韭菜會在高點進場當盤子。
出生人口由過去高峰42萬人降至15萬人,之後每年持續下降。

2021年6都人口剩桃園微幅增加,其餘5都都是減少。

2022年2月桃園市人口也開始減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