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升溫已成為全球央行面臨的棘手問題,美國聯準會(Fed)和台灣中央銀行將於周四(十六日)先後宣布最新利率決策動向,為抑制物價上漲壓力,一般預期聯準會將升息兩碼(○點五個百分點),而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央行將至少升息半碼,不過,考量對經濟層面的影響,央行可能在六月之後暫緩升息步調。

聯準會將於台北時間十六日凌晨二時宣布最新決策決策,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預期聯準會將升息兩碼,七月則再次升息兩碼,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聯準會主席鮑爾的最新經濟預估和點陣圖,可用來判斷聯準會的升息路徑;若聯準會的升息立場更為鷹派,美元可能再次走升。


央行則將於十六日下午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在三月跟進聯準會升息一碼後,這次是否
再升息頗受市場關注。央行前一波升息是二○一一年六月的事,近十年國內利率「只降不升」,二○一八年楊金龍升任央行總裁,前年三月因應疫情降息一碼,重貼現率來到百分之一.一二五的新低,三月是楊總裁任內首度升息。

學者表示,央行以往對於升息與否都以穩定物價為首要目標,其次是考量經濟成長,最後才會考慮台美利差問題。目前美台都面對通膨惡化帶來的物價上漲壓力,聯準會最高可能一次升息三碼,央行有機會「連二升」,但考量經濟成長,預期央行只會升息半碼、最多一碼。

央行理事張建一認為,周四升息機率大,但幅度是半碼或一碼仍待理事們討論,因為「民眾感受很重要」,央行要考慮通膨,又不能過於傷害經濟。張建一說,央行目前陷入「兩難」,究竟要關注通膨還是疫情?不過,觀察台灣去年、今年經濟成長均優於美國,通膨率雖遠低於美國,卻高於百分之二通膨警戒線,且疫情雖然嚴峻,經濟活動仍照舊,理論上還是會升息,只是升多少的問題。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若供給面沒問題,升息壓抑物價就會有效果,但目前供給面有問題,輸入性通膨使政府無著力點,若透過升息壓抑需求面,反而會壓制家庭經濟。

此外,升息對於產業衝擊也將浮現,吳大任說,聯準會升息若太快太猛,將使排擠美國非必要消費,我國出口至歐美的產品都將受衝擊,出口衰退的可能性很大;出口出狀況、內需又無法提振,基於這些理由,央行應慎重考慮,即使升息幅度也不宜太大,他預估今年
升息應至六月為止,央行應會重新考慮經濟停滯的可能性。

坦白說
目前的確不太適合投資
房價修正的條件都在
玩多房高槓桿(貸款>收入60%)的
建議好好檢視一下手上的貨
看看要不要調整一下
最後
對號入座哥
你不是一直說要掛精神科嗎?
我等你的資料等了一個晚上
你什麼時候才私我?
我幫你掛號

央行理事:升息半碼或1碼待討論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wrote:
目前的確不太適合投資
房價修正的條件都在
玩多房高槓桿(貸款>收入60%)的
建議好好檢視一下手上的貨
看看要不要調整一下


客觀
房價漲多修正是必然
但槓桿開太大的
最近應該會腳麻
現在才要調整
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品飲是立足酒杯內的風味,放言酒杯外的世界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wrote:
通膨升溫已成為全球央(恕刪)
我不知道你是精神科醫師. 我是要向你的醫院檢舉你在網路上尾隨跟蹤的行為

所以我收回找你掛號的話. 但你有違醫師倫理的事實. 沒有改變
升啊

能買幾千萬房的

是有差那幾千塊錢嗎


怎從沒聽過日本升息?台灣疫情嚴重真的能升息?
抓緊了 房價又要垂直起飛了

降息 = 房價漲$

升息= 房價再漲$

房東又要忍痛漲房租了......
乾脆殘殘升個10% (台語)

台灣房產市場才會發抖......

升個一碼半碼的 到底能幹嘛?

如同每天多吃半碗白飯......

沒啥感覺......
瘋一樣的男子~
久了會慢慢變胖。。。
升半碼乾脆不要升了,不過為了選舉,應該會這樣演。

劇本:美國升2-3碼,台灣本來要升一碼,但政府苦民所苦與人民站在一起,升半碼。
早知道央行會這樣幹

升息比美國少還慢

看台幣匯率就知道

第一個受害者 絕對不是房地產
沒意外美國FED應該2碼是確定的
台灣就是看外匯這幾天會不會升破30
不然的話升息難度很高...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我不知道你是精神科醫師. 我是要向你的醫院檢舉你在網路上尾隨跟蹤的行為
所以我收回找你掛號的話. 但你有違醫師倫理的事實. 沒有改變


ID 中文是情感性精神疾病~ (這幾個字很專業)
另,精神科現在叫做身心科~
精神分裂也改叫思覺失調了~

身心科可以看很多東西喔~ 失眠/焦慮/憂鬱/躁鬱/Bipolar
(我不是醫師... 但我小時候主要客戶是醫師... )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