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上下下,往復循環
若沒進場,終是沒份
若沒停利,終是場空
停利馬上再進場,一波帶走終有時

停利的錢
有自住,舊換新,遠換近,醜換美的
自然就會擺進去了

房地合一稅賺最多的是政府
房價未來賺最多的也是政府
但空手的,
怕你一波被帶走
房子還是沒有
多少資產算有錢?

--
爬到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算一算,節錄重點如下:

台灣人中位數資產:341 萬( 2022 年瑞信報告 )
台灣人平均數資產:673 萬( 2023 年國富統計 )
台灣淨資產 3000 萬佔比:前 4.4%( 2022 年瑞信報告 )


--
從此資料來看台灣人平均資產應該為「673 萬」( 包含土地房屋價值 ),這個數據是有包含人壽保險準備及退休基金準備的,也就是把你勞保、勞退裡面的錢都算上去。

如果你認為勞保、勞退這些還不能動用的錢不算的話,那台灣人平均淨值也有「524 萬」,台灣人也算蠻有錢的了。

平均下來每戶( 每個家庭 )資產有「1746 萬」,如不含退休金也有「1359 萬」,如果讀者手上正好資產超過 524 萬,那你就是拉高平均值的人了。
選擇是一種價值,它賦予我們控制自己生活方向的權力。
praetorian0828
[100分] 感謝分享
賺錢的目的是什麼?停利的股票當然是花掉部份,部份等不正常大跌再投入股市!!
會講這樣的不是外行人
就是本金很少...
周志紫 wrote:
股市上上下下,往復循...(恕刪)


其實不是.........股市停利的錢, 最佳方式應該是去買債券
債券在買的當下, 就決定未來債券在到期前, 每年可以固定領到的利息
房市也會有商圈轉移的問題......不是保險的
股票停利是能有多少錢?應該說台商滙回來的錢會流去那裏? 每年上市公司發的現金股利又會流去那裏? 這些錢才是大錢.
周志紫 wrote:
股市上上下下,往復循...(恕刪)


All in 房市

今年交易量就靠你了

看能不能破30萬
jhlien wrote:
其實不是.........股市停利的錢, 最佳方式應該是去買債券
債券在買的當下, 就決定未來債券在到期前, 每年可以固定領到的利息
房市也會有商圈轉移的問題......不是保險的


停利投資我也是推薦買債券優於不動產

但我習慣資產再平衡

也就是兩個都買
我隨手發廢文~ 要50歲的路人甲乖乖上班勞動掙錢辛苦檢舉刪我文^_^ 嘻嘻~
周志紫 wrote:
股市上上下下,往復循環
若沒進場,終是沒份
若沒停利,終是場空
停利馬上再進場,一波帶走終有時

停利的錢
有自住,舊換新,遠換近,醜換美的
自然就會擺進去了

房地合一稅賺最多的是政府
房價未來賺最多的也是政府
但空手的,
怕你一波被帶走
房子還是沒有


股市要停利?如果個股前景不再那麼好,頂多移轉它股,尋找前景更好的個股罷了.
股票的報酬率高於房產(土地不談)報酬率,真要投資,應該投入股市.
當然,人要食衣住行,有錢買房自住也是基本需求,但只要需求已滿足,根本不需要買多餘的房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