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親友一戶北市蛋黃區1F房產正在進行都更徵詢、住戶簽字同意階段
但我方對於權利轉移公平性有些疑問想請益:
現有1F住戶權狀是(粗略範例數字):
A戶土地3坪,權狀34坪(室內18,平台1,騎樓4,夾層8,公設3)
B戶土地3坪,權狀34坪(室內17,平台1,騎樓4,夾層8,公設4)
C戶土地9坪,權狀41坪(室內19,平台1,騎樓3,夾層10,公設8)
多數住戶土第建物大多都是AB,我方則是C
問1.
C土地是一般住戶3倍,但舊有建物分配權狀卻只多個7坪,而且一堆都灌在公設,請問早期這種土地分配權狀的轉換比例有什麼正規分配公式嗎? 還是可任意建商隨意分配?(地主願買願接受)
問2.
承上,單從建物外觀實在看不出公設是一般人兩倍有帶給C方什麼好處,請問有無方法釐清原有這麼多公設都用在什麼東西上?或者反過來說,是否早期老電梯大樓或許有些公設可能是C戶可專用,但也許C戶根本不知道?
問3. 建商目前提供權利轉換方案是:
A. 原權狀34,新權狀45 1樓 25 (室內17), 2樓 20 (室內沒寫)
B. 原權狀34,新權狀50 1樓 15 (室內10), 2樓 35 (室內沒寫)
C. 原權狀41,新權狀49 1樓 25 (室內17), 2樓 24 (室內沒寫)
本身真的外行,但初步看這些數字總覺得C方真的有點吃虧?
初步理解建商是說本案權利轉移是看權狀,無視土地
這部分我也是覺得很詭異,我的認知土地是都更最重要元素才對?
以上相關,望請專家版友不吝指點協助,謝謝
(如不便公開建議,歡迎來信謝謝)
題外話:
是否有推薦不錯的討論區/群組/甚至實體店家
對於我這種都更疑慮可充分交流、不易受騙的地方呢?
masondex wrote:
近期親友一戶北市蛋黃區1F房產正在進行都更徵詢、住戶簽字同意階段
但我方對於權利轉移公平性有些疑問想請益:
現有1F住戶權狀是(粗略範例數字):
A戶土地3坪,權狀34坪(室內18,平台1,騎樓4,夾層8,公設3)
B戶土地3坪,權狀34坪(室內17,平台1,騎樓4,夾層8,公設4)
C戶土地9坪,權狀41坪(室內19,平台1,騎樓3,夾層10,公設8)
多數住戶土第建物大多都是AB,我方則是C
問1.
C土地是一般住戶3倍,但舊有建物分配權狀卻只多個7坪,而且一堆都灌在公設,請問早期這種土地分配權狀的轉換比例有什麼正規分配公式嗎? 還是可任意建商隨意分配?(地主願買願接受)
問2.
承上,單從建物外觀實在看不出公設是一般人兩倍有帶給C方什麼好處,請問有無方法釐清原有這麼多公設都用在什麼東西上?或者反過來說,是否早期老電梯大樓或許有些公設可能是C戶可專用,但也許C戶根本不知道?
問3. 建商目前提供權利轉換方案是:
A. 原權狀34,新權狀45 1樓 25 (室內17), 2樓 20 (室內沒寫)
B. 原權狀34,新權狀50 1樓 15 (室內10), 2樓 35 (室內沒寫)
C. 原權狀41,新權狀49 1樓 25 (室內17), 2樓 24 (室內沒寫)
本身真的外行,但初步看這些數字總覺得C方真的有點吃虧?
初步理解建商是說本案權利轉移是看權狀,無視土地
這部分我也是覺得很詭異,我的認知土地是都更最重要元素才對?
以上相關,望請專家版友不吝指點協助,謝謝
(如不便公開建議,歡迎來信謝謝)
題外話:
是否有推薦不錯的討論區/群組/甚至實體店家
對於我這種都更疑慮可充分交流、不易受騙的地方呢?
先說我會拒簽
在來說為什麼
都更有分二種
一種是權利變更
就是土地換幾坪,直接看土地就知道能換幾坪
一個是價值變更
他會算你房屋價值去換算你能換的坪數
以你的情況土地變更對你有利
而價值變更對你不利
旦價值變更對建商有利
因為你土地多建出來的坪數能補給其他人
所以建商會選對他有利的選項
是我會拒簽,直接了當
他們3坪土地換45-50坪
那9坪來的150坪吧
不然就不簽
就算強制
我也不會只分49坪


個人積分:8969分
文章編號:90883864

個人積分:3228分
文章編號:90884274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