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貸令壓頂房市陷困境,青安卡關、房仲退場、建案喊卡

限貸令壓頂房市陷困境,青安卡關、房仲退場、建案喊卡
記者陳筱惠/綜合報導
限貸令壓頂房市陷困境,青安卡關、房仲退場、建案喊卡
自2024年9月第七波限貸令上路以來,台灣房市進入空前壓力期,《ETtoday新聞雲》盤點限貸令下的房市亂象,消費者、建商、銀行與營造供應鏈,皆受到這波信用政策與市場冷卻交錯影響,形成四大產業鏈承壓的房市困局。

政策針對法人購屋、多戶持有、高價住宅與建商餘屋全面下修貸款成數、取消寬限期,並疊加銀行面臨《銀行法》第72-2條限制,房貸總額不得超過存款總餘額30%,導致各大銀行房貸審查明顯趨嚴,放貸緊縮效應不僅限於高資產族,連被定位為首購支持方案的「新青安」貸款也傳出多起「有資格卻難核貸」的實際亂象。

首購族深陷「貸不滿」、「撥不出」、「鑑不高」三重關卡
雖然新青安政策主打貸款成數最高可達8成、寬限期5年等優惠,但實務操作卻面臨多重門檻。台中一位購屋者,在向公股行庫申辦新青安時,遭行員以年薪門檻「核貸機率低」為由勸退,也出現即便其收入已符合政策標準,仍因銀行內部風險控管趨嚴,無法順利完成申請或是貸款成數降低,或是需要搭配房貸壽險才能「通關」的情況。

另外,也出現消費者2年前購入總價1500萬元的預售屋,原規劃申請新青安房貸1000萬元,搭配一般型首購房貸200萬元,不料實際辦理時,銀行僅願承作新青安部分,並要求一次補齊200萬元差額,因無法籌措額外資金而放棄青安方案。

台中林先生則分享自身經驗,4年前購置首購型預售屋時貸款可達8成,但因目前名下已有祖厝與一戶住宅,等同成為第三戶購屋者,如今銀行僅願意承作200萬元,其餘款項須以現金支付,代辦費、鑑價費加總後自備款逼近8成。

為了完成購屋,他被要求提供5年內所有資產紀錄,先賣出股票、再向親友借款,並處分其他資產才得以湊足資金,他坦言:「現在銀行查得非常嚴格,沒有家庭支援的購屋者幾乎無法應付這波壓力。」

房仲退場、交易急凍,六都移轉量大跌
限貸令壓縮資金流動性,加上信心尚未回穩,市場交易明顯降溫,2025年第一季全國新增房貸核准量創下7年新低,各大仲介業者也觀察到成交量大幅萎縮,投資型產品幾近絕跡,自住與首購族成為主力,但整體買氣仍顯不足。

21世紀不動產資深經理沈政興指出:「目前市場極端化明顯,買方不是非常有錢、信用佳、職業穩定的高端客層,就是申請青安的首購族,介於中間的自住族群多數選擇觀望或暫緩。許多仲介甚至選擇暫時離開市場,成為近期業界真實寫照。」

在租屋市場方面,政府推動租屋補助與實價登錄政策後,房東被要求追溯5年內租金紀錄並補稅,若未如實申報將面臨全國歸戶與高稅負,擁有3戶以上出租房產者稅率門檻提高,對成本造成實質衝擊,進一步推升租金水平。

另一名因房市衝擊而轉做租件的房仲分享,以台中一中街為例:「過去套房月租行情約6000元,近年已普遍上漲至1.2至1.3萬元,反映出成本轉嫁現象,租金與房價雙雙墊高,變成『租也貴、買也難』的困境,持續壓縮年輕族群的居住選項。」

建商宣布不購地,寶佳帶頭掀價格修正潮
建商資金回籠壓力持續升高,2025年5月,寶佳機構宣布旗下全台案場全面降價15%至20%,並非促銷性質,而是實質下修售價;此舉成為市場觀察的分水嶺,也被視為壓低區域實價登錄的主因之一。

以台中機捷特區為例,寶佳旗下新案開出「4字頭」單價,較原區域均價56萬元下修近2成,每戶讓利約300萬元;另有消息指出,部分地區建案甚至針對已成交戶提供補貼,作為穩定社區價格的手段。

在寶佳大軍領頭降價後,其他建商也出現裝潢升級、贈送家電、限時優惠等讓利機制,市場價格鬆動趨勢已成明顯態勢。

另一方面,經歷營建股股東會,不少上市櫃已經宣布停止購地計劃,主因就是土建融貸款不友善,包含一直延續的購地18個月需動工、高利率、營建房地產相關產業風險係數提高,尤其是重劃區土地,購地幾乎要達8成現金,也讓建商大呼吃不消,「不想再幫地主打工」。

營造與建材鏈連鎖反應,高田停工成警訊
資金斷鏈風險也開始向下游傳導,桃園地區營造廠「高田營造」於2025年6月傳出旗下10件建案全面停工,總案量逾10億元,包含8件住宅案與2件公共工程,據了解,案場多為小基地危老重建案,合作建商因資金斷鏈無法支付工程款,導致營造單位不得不停工。

營造端承壓的同時,建材供應鏈亦面臨讓利壓力,寶佳、麗寶等大型建商已要求供應商調降報價5%至10%,否則不排除調整進場順序或重新洽談合作;在原物料成本尚未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建材業者利潤遭擠壓,部分中小廠商出現限縮產能或減接訂單的保守態度。

政策與資金雙殺考驗市場底線、房市止跌回穩還是一路崩跌
當前房市已不僅止於買氣低迷,而是形成從買方信貸壓力、建商讓利回籠、營造停工、建材降價的多重衝擊迴圈,特別是政策性打房效應疊加租稅制度與信貸制度調整,讓中產購屋族與小型營造商首當其衝,進一步壓縮市場活絡空間。

接下來房市是否能止跌回穩,將高度取決於政府是否進行政策微調,以及產業鏈能否達成自救平衡。短期內,市場預期仍將持續盤整,並進入一段以價格、稅制與信貸重組為核心的轉型階段。
限貸令全面收緊,專家揭「3原則、4步驟」保命
記者陳筱惠/台中報導

受到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2024年9月後交屋的購屋人恐面臨貸款成數減少、交屋困難的窘境,多數建商會提前洽談數家銀行爭取貸款水位,不過,購屋人本身的貸款條件仍是關鍵所在。地政士也提醒維持3原則,包含提高自身財力證明、信用狀況、與銀行多互動。

貸款問題讓不少購屋族感到恐慌與困擾,近期也傳出預售屋合約簽訂2027年交屋,但開發商疑似想拼周轉,而加緊趕工,全案已進入對保階段,等於提早2年消費者就得面臨貸差問題。

台中開發商聖揚機構經理陳永翔指出:「房市經過2023年7月與2024年9月兩波重大變革,手上已有預售屋的客戶面臨跨新舊法規,難免會有諸多疑問,特別是去年9月20日後實行的限貸令,限縮名下第2戶住宅貸款從最高6成降為最高5成,且名下第二戶住宅將採全國歸戶計算。」

等於很多跨縣市購屋人從「首購」變成「第2戶」,從字面上定義就有3成的貸款差額。對此,地政士王儷霖提醒購屋人:「若是屬於夫妻已有第1戶住宅,採共同登記,一方為借款人、另一方為保人,購買第2戶時可改由沒有貸款方的配偶做借款人,仍可申請最高8成貸款,但無法享有寬限期。」

如果無法適用上述情形,央行對實際換屋需求者有鬆綁規定,如簽署切結書一年內出售舊屋,就不受第二戶限貸5成約束,如果沒有出售舊屋計劃,在2023年7月前購買的預售屋還可以換約轉售,購屋人在評估貸款條件後若決定放棄購買,也要向建設公司詢問換約最後期限,把握時間及時處理。

陳永翔說:「雖然2023年7月之後的預售屋禁止換約轉售,但可轉讓配偶、直系、二親等內旁系血親,不過已有部分建設公司在預售合約明定全面禁止轉售,沒有排除條款,提醒購屋人在簽訂合約時詳閱合約條文,以避免日後爭議。」

此外,隨著微型創業風潮盛行,許多小本經營的自營商往往未能妥善準備薪資證明,也缺乏完整的報稅資料。陳永翔特別提醒:「申請購屋貸款的關鍵在於借款人的自身條件,購屋者應有意識地提前規劃,盡可能提升自身的貸款條件。」

近期,也因貸款限制發生不少「轉彎申貸」,包含科目一「購置型房貸」貸不到,轉往科目四「週轉金」的方式,而科目四為在拿已經現金付清、或是無貸款的房子當擔保品向銀行申請增貸,就有案例為申請人申請科目ㄧ700萬元貸不過,但轉為科目四轉增到1600萬元的極端案例,不過央行日前針對「不動產貸款風險加強管理」,對於「搬錢」行為用於購屋將更嚴查。

王儷霖也在交屋教戰守則中,列出提高貸款條件的「3大原則、4大步驟」,包含提高自身財力證明、信用狀況、與銀行多互動。沒有固定薪轉、報稅資料的自由業、攤商要持續1年在目標銀行帳戶做存款入帳的資金紀錄。
房仲哪有退場 還越開越多
小強二號
全台一萬家房仲店 只有鬼島才能這樣 餘屋九十萬棟
joeybaby2017 wrote:

限貸令壓頂房市陷困境,青安卡關、房仲退場、建案喊卡


前房仲:我們只是換店面,冬天賣紅豆湯,夏天賣冰,沒聽過嗎?

建案:我們只是因為少子化,人力短缺,蓋慢一點而已,沒有要偷偷爛尾喔。

Trillionaire2020
猴猴: 已轉型蝦皮賣房,泰國卡友獨享94.87%瞎幣尊榮回饋無上限 [都買][都買][都買][都買][都買]
只是個過程 wrote:
前房仲:我們只是換店...(恕刪)


房仲沒有倒一半

房市不會見底的

大家加油 繼續看下去
joeybaby2017 wrote:
...(恕刪)


房套們太慘了。



Trillionaire2020
猴猴: 我也很慘 [鬱卒][鬱卒][鬱卒][鬱卒][鬱卒]
只是個過程 wrote:
房套們太慘了。...(恕刪)


新北市三大鬼堿之首,淡水漲的好慘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