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的高樓悲歌.... 能看到台灣高樓的未來?




老舊高樓變成貧民窟幾乎是百分之百肯定的結局

房子越舊維護成本越高。
但住裏頭的住戶經濟狀況不一定能不斷提升,更可能的是有錢的住戶搬去更新更棒的新房子,留下來的住戶越來越沒錢

以最大條的電梯更新來說,第一次電梯更新時屋齡大約在三十年內,應該有機會從住戶身上收到足夠的錢來支付,但等到第二次電梯更新時難度就大了...

其他管線漏水、外牆維護等也是類似情況...



不過對岸是土地國有的專制國家,高樓爛了到了年限後(最長70年)國家還有權收回爆破

台灣的高樓以後怎麼辦?? 每個屋主從房到地都有絕對產權,難道只能等都更? 那容積率還要放大到什麼程度?

3000% ? 那捷運與公車運量要放大幾倍? 少子化下有多少人來住??
人家小粉紅把高樓大廈視為文明的象徵呢。

中共國沒有永久產權,房子的品質又差,牛馬勞碌一生買個房好不容易繳完30年貸款又得被迫換房。

此時的牛馬都垂垂老矣,還得繼續駝房貸,簡直是人間悲歌。



Trillionaire2020
這種台北市也很多..........[都買][都買][都買][都買][都買]
yuanchih
Trillionaire2020 台灣位於太平洋火環帶,北市盆地地質本來不適合高樓,都更也困難,唯一就是建築品質比對岸好點吧。
yuanchih wrote:

中共國沒有永久產權


難道是因為只有七十年產權,所以房子就隨便蓋?

但老舊大樓難以維修的問題早晚都會發生,我們這邊只是晚一點。

更因為永久產權,且土地更為稀缺,我們的老大樓問題解決難度勢必更高!
yuanchih
中共國人命不值錢,建商都是中共及其利益裙帶,豆腐渣草菅人命的案例多。
對岸高樓都更靠政府,
我們這邊高樓都更靠地震!
yeskia01 wrote:

我們這邊高樓都更靠地震!


突然想到日本老舊高樓也不少,地震颱風比台灣還兇,也是永久產權。

有人知道日本的舊大樓怎麼面對這些問題嗎?
oculata wrote:
突然想到日本老舊高樓...(恕刪)


找AI來自問自答,資料蠻多的


日本的集合住宅(公寓、分戶大樓)管理核心就是 管理組合,等同於台灣的「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管委會)」,但制度比台灣更成熟且受到法律嚴格規範。

---

■ 法律基礎

管理組合制度由以下法律規範:

✔《区分所有法》(區分所有法)

決定了所有住戶(區分所有者)共同管理建物的義務與權利。

✔《マンション管理適正化法》(公寓管理適正化法)

規範管理組合的運作、財務透明度、管理公司資格、有無制定長期修繕計畫等。

✔《マンション管理標準指針》(國土交通省)

提供具體管理標準,包括財務、會議、修繕計畫、人事等。

→ 日本的大樓管理不只是自治社規範,而是「有完整的中央政府法律」。


---

■ 管理組合是什麼?

管理組合(マンション管理組合)是 由全體區分所有者自動組成的法人團體。

✔ 不需要額外成立,只要大樓落成即「自動成立」。

這與台灣需要召集成立不同,日本強制性更強。

✔ 組合必須依法律進行:

年度預算

財務報表

長期修繕計畫

建物定期檢查

大規模修繕決議

委託管理公司

決議重大工程(如耐震補強、重建)


→ 任何管理不善的情況政府可介入。


---

■ 管理組合的結構

通常包含:

管理組合成員(全體住戶)

理事會(董事會)

理事長(社長)

監事(審計)

委託管理公司(受託管理)


理事長與理事通常是住戶輪流擔任,管理公司處理日常行政與技術管理。


---

■ 管理組合的主要職責

1. ✦ 財務管理

管理費收取

修繕積立金累積與使用

年度預算、決算公開

資金缺口評估


2. ✦ 建物設備管理

定期檢查

電梯、消防、安全設備維護

外牆檢查

公共區域清掃


3. ✦ 長期修繕計畫的制定(強制)

最少要計畫30 年以上。
若沒有計畫或金額不足,自治體會要求改善。

4. ✦ 決定重大工程

大規模修繕

給排水管全更新

電梯大更新

防水、外牆翻修


(多需住戶投票表決)

5. ✦ 耐震補強或重建的啟動

耐震不足→啟動補強或重建投票。
重建需 4/5 同意。

6. ✦ 與自治體溝通

建物危險時必須回報,必要時配合政府強制改修。


---

■ 決議方式(投票制度)

日本對「管理組合的決議」規範明確:

決議類別 需要表決比例

一般事項(管理費、水電、日常維護) 過半數
大規模修繕 過半數~2/3(依規約)
專有部分大改善(如管線更新) 2/3 以上
耐震補強 2/3 以上
建物重建 4/5(80%)以上


台灣常因「一人不同意就卡住」,日本因為法規明確,比較容易推動老屋更新。


---

■ 管理公司(受託管理)角色

多數管理組合都會聘請專業「管理会社」處理:

清潔、警衛

設備巡檢

公文管理

財務處理

長修計畫製定協助


有些甚至提供:

耐震診斷

大修工程監工

重建可行性評估


這使得即使住戶專業能力不足,也能維持良好管理品質。


---

■ 日本管理組合制度的特點(與台灣比較)

項目 日本 台灣

法律規範 詳細且具強制力 以自治條例與管委會規約為主
管理組合成立 自動成立必備 需召集,不少老樓沒有
財務透明度 年度強制公開 常缺乏公開
長期修繕計畫 強制、需 30 年以上 多數社區未制定或不專業
管理公司 普遍且專業化 品質不一
決議門檻 法律統一規範 各社區自行規定、容易卡住



---

■ 管理組合對老舊大樓「能否成功維護」的影響

日本大樓不容易變成危樓,關鍵就在管理組合:

1. 有強制收取積立金 → 維修有錢


2. 有長期修繕計畫 → 何時修、修什麼都事先規劃


3. 有定期檢查 → 問題能及早發現


4. 有專業管理公司 → 不依賴個別住戶能力


5. 有法定投票制度 → 大修、重建比較推得動



→ 這套制度是日本「老屋更新成功率高」的核心。

----------

看完這一堆,才發現台灣都更問題叢生不是沒有原因的。

感覺政府似乎刻意留下一大堆制度與法令缺口,讓有背景的建商財團投資客能在每一次建物老舊更新時能上下其手,剝削老屋屋主。
oculata wrote:

5. ✦ 耐震補強或重建的啟動

耐震不足→啟動補強或重建投票。
重建需 4/5 同意。

⋯⋯

感覺政府似乎刻意留下一大堆制度與法令缺口,讓有背景的建商財團投資客能在每一次建物老舊更新時能上下其手,剝削老屋屋主。

...(恕刪)


有些人的天性就是鑽法律漏洞

那個沒有辦法

台灣的都更條例被廢掉就是因為文林苑這個案子

因為原本協議合建只需要五分之四同意就好

但是政府強拆造成有人找學生去抗議

後來就變成百分之百同意才能都更

當然就被卡死

並不是建商的問題

主要還是政治問題⋯
說起來,買不起的人是幸福的,要感恩嗎?
只能說這是人的選擇自己承擔後果
我們願意選擇更新的人未來就是住新大樓
而且價值還翻倍
證明了世上蠢人多
更加印證了 ---- 都更老宅乃嫌惡設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