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如何解讀路上的房地產小廣告

原文出自:安多尼歐老闆的機密檔案櫃
閒聊:如何解讀路上的房地產小廣告
在高雄市的街頭常常會看到上圖這種房地產的垃圾廣告,理論上這些都是違規張貼,所以清潔人員必須一直把他們拆下,不過利之所趨,一些房仲業者還是會隨後再繼續張貼。或許你會好奇,這樣的廣告不是可以罰款嗎?那麼你可以試試看去追蹤那些電話號碼,基本上都是免洗帳號,罰不到業者的。也就是這樣,你不會看到上面有任何房仲業者的名子。

除了電話之外,這些文字其實也都有玄機在,比如說最上面那張:巨蛋花園大樓(有點被裁到,用猜的) | 三大房 | 有車位租 | 附:歐式裝潢... 這邊看的出什麼嗎?

首先,會有附裝潢的,通常是所謂投資客裝修過後再出售的房子,這點不一定是扣分,我也認識投資客功力一流,他裝修的房子一般人還不一定能作到那種品味,不過這個case不一定是投資客,因為大多數的投資客會寫成像下面公寓那張:「全新 翻修 漂亮」,第一張比較有爭議性的地方大家大概也都發現了,就是他其實並沒有車位,只是這棟大樓還租的到車位。另外,所謂三"大"房,指的是坪數應該稍大一些,一般三房大約都是25-30坪,他會寫三大房,那麼這裡應該是 35-40坪左右,不含車位,一坪開價不到十萬,高雄的房市還真可憐啊...

第二張很明顯是法拍代標的業者,因為他寫建30坪拍153萬,所以一定是法拍案件,公寓二樓一坪五萬,以高雄正常的公寓二樓來講,確實有點吸引力,不過法拍和一般案件不一樣的是那個價錢只能往上加,不能往下減,關於法拍的一些雜事,有機會在創業?別傻了!那個系列再來跟大家細說...

第三張很肯定就是投資客的物件了,其實對照一下第二張,三大房大約也是30坪左右,或許你會問「剛剛你不是說三大房至少35坪以上?」,這是因為剛剛提的是大樓,公寓的公設比極低,30坪就很夠了。從第二章可以看出老公寓的行情,結果第三張開價開到250,中間的價差就要看投資客包裝的功力了。不要以為中間有一百萬的利潤喔,成交價東砍西砍,政府還要抽一堆契稅規費,再加上裝潢的成本和管銷費費用,運氣不好賣到變週年慶還得貼上利息錢,投資客不見得是那麼好當的....

第四張我就看不出來了,輕井澤?應該是漢神巨蛋「輕井澤大樓」吧?看不出來實際坪數,那邊的案件就算同一棟大樓高低差非常多,有view/沒view/樓層高低... 價差可以差到近一倍,不過那個案件肯定沒車位,對了,這四個案子都是沒車位的,因為有車位的話算是賣點,一般都會寫出來的。

房地產的操作很多眉角不是一張圖三兩句可以解釋清楚的,像上次提到這張法拍屋諜對諜就是一例。尤其這個行業利差太大,很多考驗人性的事件天天會發生,有空我再上來多寫寫吧!
感恩呀,有時間一定好好拜讀你的文章
十惡者: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言、惡口、兩舌、慳貪、瞋恚、愚痴
天呀

太有趣了

居然沒發現電線桿上這麼多的『文章』『學問』

沒錯
你有機會慢慢的的

很好笑的
之前看到一個房子
寫有車位

打電話一問, 仲介的回答是 附近很好停車
所以"有車位"

好笑吧

所以單子要仔細的看
若真的要買房子的話

多問幾家

加盟店的要更小心一點哦
(我有被騙了一點小錢)
騎車就對了. 管他是一群人還是一個人.
對呀,樓主的分享相當獨道,可否專題介紹,讓我們更能瞭解其中的大文章!
misschih wrote:
對呀,樓主的分享相當...(恕刪)


謝謝 ^^
有點受寵若驚
我接下來會再寫一些房地產廣告解讀的個人經驗
不過南北有些差異
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現實人生的大富翁遊戲:和房仲當朋友!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的部落格:安多尼歐老闆的機密檔案櫃

上次寫的這篇「 閒聊:如何解讀路上的房地產小廣告」在Mobile01的居家房事討論區被置頂,所以就多聊一下有關房地產的觀念,既然要開講,就先說一些我個人對於房地產的基本看法,也歡迎大家討論。

一般而言,房地產的支出應該會是一生中最大筆的開銷或投資,他的金額太過於龐大,所以很多考驗人性黑暗面的動作就很容易產生。以最大宗的都會區住宅型案件為例,高雄一個30-40坪的標準三房兩廳不含車位的單位新成屋大約在300-600萬不等,以最低的300萬來說,成交時最差也得付給銷售人員(仲介/ 代銷公司)1%的佣金,這就已經是很多人一個月的薪水了,這還是極端低估的狀況,全台灣都會區沒有比300萬低的行情,成交佣金也絕對沒有低到1%這種事,所以你可以想見,隨便一個房子賣掉單單佣金這一塊至少都要佔掉數萬至數十萬不等。如果你是負責銷售的企劃,動點腦筋就收入有這麼大的差別,你會怎麼作呢?所以在投資/購買房地產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小心。

將要寫這系列的討論也並不是要大家與房仲或是投資客為敵,剛好相反,在購買房地產的時候,一定要拉攏房仲,所以很多觀念才要和大家釐清。一個成功的交易,一定是發生兩造都有相同共識的情況,如果很多觀念有落差還硬要成交,那才會是問題的根源。

大家想解讀房地產廣告,那就代表有這方面的需求或興趣,甚至很可能現在就在看房子,手邊也有幾個仲介或是售屋小姐的Case,所以要講的第一個重要觀念就是:和房仲當朋友!

你以為房仲只想賺你的錢?只想把價位拉高好抽佣?錯!

他們只想要案件成交,一開始講的那些大筆利益,只有成交才賺的到,沒成交?那就準備按月付出讓心頭滴血的管銷費用吧?那些小廣告的人頭、到處跑的油錢、每天連絡的電話費可都也是他們的血汗錢啊~

所以他們最關心的是案件能不能成交,至於成交價多少還是其次,這就是房仲的另一個特性:他們既不偏袒買方,也不偏袒賣方。那麼要怎麼拉攏他們呢?

舉個實例吧:有個案件開價900萬,屋主的底線是750萬,買方的出價從700起,底線是800萬,那你覺得成交價應該會落在哪裡?750萬?775萬?800萬?

很多買方都會這樣跟仲介講:你談不到我要的價錢,那我就要砍你的仲介費。Okay,我們來看看這樣會發生什麼事。一般仲介在買方這邊的抽成是2%,就算你扣到底他一毛都不收,那也只不過變成0%。要知道仲介其實都知道雙方的底線,會進入談判階段表示成交很有希望,買方一威脅,仲介還是會希望成交賺錢啊,那他肯定偏向賣方,很可能就會很有技巧的跟賣方談判:「雖然你750萬就願意賣,不過我有把握拉到800萬,但是這個情況我賺不到他的仲介費,原本成交賣方的抽佣行情是4%,所以你就幫他出個1%變5%吧,?」

請注意有把握這三個字喔,故意不把話說死,萬一賣方也不買帳,那就看仲介的功力再去盧買方了,不過如果你是賣方一定會接受的,多出1%的仲介費也不過8萬,可是你卻在賣價上結結實實的多賺了五十萬啊!

所以呢,買方與仲介為敵的結果,就是省了2%共16萬的仲介費,但卻多花了50萬買房子,然後賣方多賺50萬,仲介抽了5%的佣金40萬,除了買方皆大歡喜!

聰明的買方,應該要這樣說:「這樣啦,你幫我看看能殺到多少,700萬談的成的話我多包個十萬紅包給你!」仲介盤算一下,750萬成交,就算沒拿到你的紅包,也有行情6%的仲介費可以拿,那可就45萬了!更何況要是買方滿意多包個紅包不就噱翻了?所以買方雖然多花了一二十萬的仲介費用,買價卻省了50萬!
(文中舉例的抽成的趴數還是要看交情與功力啦,我舉的是房仲業的一般行情而已)

<待續>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的部落格



上次在如何解讀路上的房地產小廣告提到的是路口招貼,這次剛好經過一個大型看板也順便聊一下。通常在廣告裡面,重點一定是用大字來表示,所以我們很容易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廣告的訴求就是「璞真每坪11萬5!!」

慢著,很像還有一行小小小的字...需另購車位,啥?看不出來?那我再過去一點看看好了...



嗯,原來是每坪11萬5起,還需另購車位才有這個價錢。這是很傳統的廣告方式,其實房地產的價錢是沒有公定價這種事的,實際成交價取決於買賣雙方的條件與談判技巧,很多成屋買賣的時候除了今天提到的要搭配車位之外,常見的還有必須另配裝潢,或是低價案件僅限於某幾戶(比如說低樓層,或是必須配機械車位之類),這一類的銷售技巧我是覺得還ok,反正房地產買賣各憑自由意志,既然賣方提出了條件,通常都有協商的空間,能快樂成交對兩方都好。賣方求取的不一定是最大獲利,有時候也可能是快速變現,所以這就有談判的空間了。

<待續>

我曾經遇到一張很心動的廣告, 但打去根本是巴啦機, 不知道是何原因? 這種的要如何解讀? 它的價格幾乎是我親自去新建案問的價錢的一半. 是代銷假裝仲介需晃一招嗎?

M25 wrote:
我曾經遇到一張很心動的廣告, 但打去根本是巴啦機, 不知道是何原因? 這種的要如何解讀? 它的價格幾乎是我親自去新建案問的價錢的一半. 是代銷假裝仲介需晃一招嗎?


一種是 SanAntonio 所提的,旁邊有個很小很小的附註

另一種是廣告戶(唯二的一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