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台灣今 (6/27) 日稍早於 Decode Google 媒體聚會中解密在台布局,會中首先強調了 7 年前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在 I/O 開發者大會上定調的「以 AI 優先讓眾人受惠」的願景,呼應近期生成式 AI 的爆發證明 Google 在這個領域的長期布局,而為了讓 AI 人工智慧深入我們的生活,不僅僅是應用服務、也需要大量的資料運算與硬體裝置來實現,而在這背後,台灣都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過去這家科技大廠曾多次強調,台灣是 Google 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硬體研發基地,除了大家熟悉的 Pixel 與 Nest 家族等硬體之外,像是穿戴裝置、
因此,Google 將在台灣良好的基礎建設下,切合發展 AI 的願景持續吸引海內外人才加入,在招募的特設網站「Google Career」新開立了數百職缺,除了 Pixel 智慧型手機與耳機、Nest 智慧音箱、Chromecast 的軟硬體開發人員之外,亦涵蓋相機軟體、晶片與半導體、穿戴裝置、智慧家居產品、資料中心伺服器等領域,甚至還有與網路基礎設施相關的維運團隊,後者由於台灣具備由 Google 投資的海底電纜,也有需要相應的維護、介接的人才。
作為 Google 第二大硬體研發基地,台灣在這家科技巨擘營運的地位不斷提升,加上本地高密度科技產業聚落的特性,以及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對文化背景的開放態度,也有能力夠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台就業,目前 Google 台灣已有來自 20 個國家的員工加入。Google 台灣硬體副總裁彭昱鈞(上圖)透露,即便 2021 年板橋遠東通訊園區的研發基地才落成,但其實目前員工已經快要坐不下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 Google 在台灣 5 座城市裡設有超過 7 間辦公室,除了雙北外,還有資料中心所在的彰化,和距離供應鏈較近的桃園、新竹也都有規模不小的工作空間,甚至 Google X 前端技術實驗室也是有人的,但當然不會透露有什麼 Project...
Google 採全球跨國營運與部署為原則,召募可分為三大類型,首先是「技術研發與產品製造」、「商業服務與市場營運」,以及「策略幕僚與後勤支援」,後者主要著重在行銷、法務與政府關係等,而商業服務的部分則著墨在廣告與企業雲端業務、商務策略發展上,雖然說是這麼說,但 Google Career 在台灣開立的職缺好像都以第一項資通訊人才職缺為主,看下來其實沒有一項以「AI」為開頭的職缺。
對此彭昱鈞表示 AI 範圍十分廣泛,不只手機和音箱,連智慧手錶裡頭也都有 AI (機器學習也算是一種),另外並不是使用哪種特定程式語言就是 AI 技術,所以很難去定義它。看起來,在「生成式 AI」在 ChatGPT 帶起的旋風爆紅之後,台灣 Google 這邊所開的職缺應該是沒有太大變化,畢竟 Google 的 Bard 還是美國團隊在主導,不過王羲雯也補充道,Google 台灣的工程團隊涵蓋許多硬體與應用領域,都需要與美國團隊密切配合、將 AI 整合進硬體裡,總之,如果你具備相關資通訊背景、又能以英文流利溝通,不妨投投看履歷試一試能否進入許多人夢想中的科技公司啦!
近年科技業因 COVID-19 疫情開始瘦身的環境下,Google 也在幾個月前才宣布大裁員,但現在又再強調持續召募人才、推動 AI 關聯技術發展,官方說法是在審視上半年資源投放後,做了一個重整以回應景氣變化。不變的是,台灣一直都會是 Google 最重要的海外營運據點與硬體研發基地,Google 台灣人資長呂亞樵便表示,此徵才並非一時性的,而是 Google 延續深耕台灣承諾,未來也會持續與政府機構與相關企業合作推動科技生態成長,並將台灣打造成為「亞洲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