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未完工的完工,因為還有很多的"空間"待我們用生活去填補它~
後面補充了天花板的作法。
[補充篇]小孩/客/多功能房DIY+低預算室內裝修

真是愛補充的補充篇[[補充篇的補充]] 等了很久,終於屬於我們的第一個家誕生了... 補充小孩房DIY+低預算裝修設計

去年從美國搬回台灣,老公是美國註冊建築師,而我也是作建築與室內設計的,所以要尋找到兩方都喜愛的房子並不容易,慶幸的是我們經費有限(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吧?!),鎖定的地點也是台中市的北區,所以目標頓時縮小許多。我們喜愛光線充足的環境,空間富有彈性,窗外景觀重於一切,於是除了綠園道﹑公園與學校的周圍就是我們理想的坐落點。
礙於租屋的契約即將到期,因此房子一交屋立即開始室內裝修,目標是八天後能搬入(比上帝造人還多了一天,哈!),而工期方面安排的也得比一般更緊湊,不過裝潢部分並不多(因為多數存款都交給了買屋了,所以在裝潢方面自然就減縮了點),所以進場施作時間也不需太久。
其實這樣也對,真正的設計並不是由裝潢來填滿,真正的空間的個性還是要經過屋主"生活"後來塑造出來,更何況是我這種一天到晚喜歡改設計個性,還是最適合留白吧!
不多說,先來看看房子交屋的當下。
施工前









施工前一天,木工師傅先來作地板保護。然後接連兩天作木作天花板的部分,包含客廳﹑餐廳﹑和室﹑主臥﹑書房跟小孩房,天花板只做局部以遮掩冷媒管部分為主,一來保留樓高二來也省錢省工。為遮掩冷媒管斜橫過客餐廳的問題,我設計了三個大小不一的橢圓型的天花板,一方面也可作為各空間的界定。當師傅將天花板整個掛上去時,空間像是會流動般的變的十分有趣。
可能先前住美國習慣了所以全部採以間接照明方式,我喜歡用不同的間接光源如桌燈立燈,依心情不同來塑造不同的情境氛圍。我喜歡白色,所以我大部份的天花板﹑壁面裝潢都是以白色為主,搭配上不同色彩的如家具家飾等點綴品來富與空間的調性。
施工中
地板保護。


系統櫃板材選定,直接就放在既有的兩種地板材上選擇,考慮系統櫃將會占據了整個牆面,很快的白色帶有小木紋的立刻勝出。


我這些師傅只花了兩個小時不到就在地板上把我要的不規則橢圓放樣出來,看樣子還真是跟我拼了!

在天花板上定高度水平。

天花板在地面上剪裁好就直接釘掛上去。




一連兩天木工部分施作,冷媒管預先穿管與排水管的修正,經過第三天水電的線路處理,第三天下午系統板材進駐,一連四天系統的安裝,第六天下午開始施作油漆修補部分,第七天油漆與冷氣的安裝,卻在第八天讓原先計畫要安裝燈具與電扇的師傅給延期了(所以教訓告訴我們計畫要多留點彈性空間,哈)。第十天一早清潔工開始打掃,下午搬家公司就把我的行李與大床先搬進來了,幾天後訂的一些家具與家電也陸續送來。
系統櫃體安裝,沒想到我這些櫃子可是讓前來施作的師傅們抱怨連連,大家都說沒作過這樣的作法的...誰叫我用木工的作法來訂做系統櫃




這角度看來是不是很有層次呢?!

施工後
常常我們說靜態的空間,但這樣的圓弧造型卻不自覺得似乎有了點活力,這是我最滿意的,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有著一種引領的效果。不過這"不規矩"的天花板可是讓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但至少它引起人們的目光了。

從玄關進來首先會看到我的餐廳然後才是客廳,我的餐桌可是我的驕傲因為可是整張210*90*8的烏心石木所製成,完全沒有拼接。夠大的桌面除了允許多人聚餐外,另外也提供了我另一個作設計時的好場所,在上頭繪圖時它還會有股淡淡的木頭香味傳來。

傍晚時刻陽光灑進到室內。

從廚房看過去,一邊餐廳一邊客廳,底端則是建商口中的那第四房(現在則是小和室)。

所謂的客廳不過就是張雙人沙發和一張大地毯。窗邊則是我的另一張原木訂製品。

搬進去之後漸漸的開始會加點色彩,這就是我所謂的"生活的軌跡"。

我的玄關,看起來就是一整個櫃子其實裡頭可是把不同的牆面與樑給"整理"起來了。(請回頭去對照施工前就知道了)

最近用一大塊畫布把醜醜的電器電信箱遮起來,至於圖畫內容當然也是可以按照不同感覺來作不同的創作,這就是油畫的最大優點。

我的對講機也移到了轉角的這面牆,讓整個進門後的感覺清爽多了。(還是請回頭去對照施工前就知道了)

延伸的書櫃把空間感整個從客廳延伸到了小和室。

原本的廚房只有一小排工作檯面,本來想作另一排櫃子與電器收納櫃的可是找不到能和既有的面板搭配的。既然如此就來著大混搭,所以我用了兩個實木條大板凳來作為電器櫃吧,將來要是不夠用了再來整個翻修,這兩張大凳子還是可以繼續使用。

兩張活動閣屏在作飯時可是好幫手。底下的輕玻璃與無下軌道的作法還是讓空間很有延伸性。

為了趣味,客浴的部分我作了條細細長長的鏡子。

小和室只擺放了張躺椅,黃昏時陽光灑進來十分舒服。

眼前的綠園道與學校操場就是一整個讓人心胸舒暢。

主臥室顏色也是清清爽爽的白,唯一的色彩來自床罩組,這就是我要的彈性。因為還沒有選到喜歡的床邊櫃所以感覺好空,不過超加大的床倒是占滿了整個房間(說明了房間只是拿來睡覺用的)。


後來添購了兩個櫃子,仿中國風的黑櫃子加上換上的紅床單頓時轉化了空間調性。

慢慢的也住進來三個月了,對這個空間也有了越來越多不同的感覺。不同的時段不同的空間感,尤其是下了班後傍晚時回到家看到灑滿一地的夕陽。



不同的光線照明造就不同的氛圍。

那天學弟來直笑說這角度像張臉...


系統櫃也可以玩花樣的!老公不喜歡傳統的系統櫃作法,於是經過我的小作變化後是不是變得十分有趣。


兩個空間跟兩種顏色的對比出現了某種空間的趣味性。

我最喜歡躺在我的地毯上看著天花板的"流動",尤其是當只開單數燈時那種流動感更強烈。


這房子最大的價值大概就是這view吧。(請不要猜測我這買在哪吧,這不是重點)


平時晚上時喜歡優懶的躺在躺椅上看書。

我的自製桌燈,是不是很特別呢。



結語
因為自己就是設計師,所以才可以在短期之間作完設計與施工,當然也省下了設計費用。裝修部分其實預算很少,所以很多重點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該先抓住的,比如說不動部分如天花板﹑系統櫃部分,就是日後較難動工修改的。而燈具,家具,家飾這些就是可調整的可變的,我的部分除了那張餐桌小花點錢外(等同我的兩張沙發,其實也還好啦),其餘的都是很OK的有設計感但又不要太貴的原則(比如說IKEA)。
感想
常常在面對業主時都會被詢問一個預算的問題,到底多少錢才能作好室內設計。其實一個好的設計最完美的絕不該是在搬進去的那一天,我們常常看到有許多很不錯的設計卻都在交屋之後開始走樣,這就是所謂的"生活的軌跡"。我對待自己的房子只有一個想法,室內設計應該是隨著我的心境﹑感覺﹑想法轉變,時而開朗時而冷靜。
來看看before-&-after吧~


還有更多的細部與空間,其餘的部分日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