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長工---廚具篇---110503 抽屜


denny0923 wrote:
其實大家很容易忽略水...(恕刪)
.

我買那個水槽 定價22張 呵呵 我買13張 台製或韓製小的水槽好像 5 6張吧!!感覺差1倍多 事實上佔廚具

總比例是不多的!!下崁費用另記!!

賺是一定要給人賺的 只是怎麼選到自己想要的這個很難!!因為都沒啥經驗 1般正常人1生會用到幾套廚具??

而且基本上你看的到的都美美看起來差異不大!!其實真的深入一點研究是真的有學問!!!!

而且10年過後 可能技術又在更進步了 用的板才又不一樣了!!

我有時也常常選到貴又難用的!!廚具又不能試用!!哈哈!!!

業者多上來寫寫是好事 其實有時候多讓一些人得到知識或常識都是好事 1開始就能規劃或想好總比事後來改

要省錢省事的多了!!!

其實很少看到業者正大光明來開箱??純作品欣賞沒啥關西阿!!哪裡好 哪裡不好 本來就是比較級!!

預算高低本來品質就會有差別!!個人淺見如何在自己的預算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是100分!!!


denny0923 wrote:
這就是為什麼我同學做系統櫃的工廠 現在連廚具也開始在賣了....好賺.......(恕刪)


denny0923大

其實原先要跟你講,

仿間有系統商也做廚具---慘---因為連廚具規格都搞不清.

有廚具商也搞系統---糟---因為連配件規格都不知特性.

但是有時想想如果遇到廚具也不大懂廚具的,

系統櫃也不大懂系統櫃的,

那也沒用阿!

多用點心找,或者多了解吧!


warrenwang111 wrote:
.

預算高低本來品質就會有差別!!個人淺見如何在自己的預算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是100分!!!...(恕刪)


大大 

忍不住想給你一個讚喔!




最後感謝眉心大的補充說明喔!



miele2113 wrote:
denny0923大...(恕刪)


這我了解 我有在現場看過 廚具的賣系統老實講我系統也不敢跟他們買

賣系統的做廚具 那我更是不敢了

術業有專攻...

楓糖培根 wrote:
多謝 M大,事不宜遲...(恕刪)


M大,我又來求救了...

上禮拜五請附近的水電"師傅"來看,他不敢拆踢腳板啊~~我被打敗了
水電"師傅"有拿工作燈來照,確定水管口就在水槽軟管的正下方,但他強烈建議我不要動,
說工程浩大,因為踢腳板的高度只有12cm,要整個連人造石都拆掉才能改。
說st的原來孔徑太小,南亞管進不去,他沒辦法把孔挖大,因沒適合的工具挖洞...
又說上下都有橡膠軟墊塞住水管口(它是一圈一圈的,我有試拉,是滿緊的),這樣小強就進不來了...
但我說它沒有完全密封住啊,小強的孩子會進來啊~~
水電: 這是五千年來不變的真理....一定會有小強,建議你不要改,這樣算你200就好...
我:....默默的拿200給他,希望他趕快給我滾出去....


請大大再教一下該怎麼處理,現在確定水管口就在st開孔的正下方,
要怎樣才能讓水電師傅願意幫我改?
楓糖培根 wrote:

請大大再教一下該怎麼處理,現在確定水管口就在st開孔的正下方,
要怎樣才能讓水電師傅願意幫我改?....(恕刪)


大大

ok,我了解了,再上圖



一般挖過的圓,想再挖大一點的圓是無解的喔!因為中心固定點不見了,

但是再反向思考一下,不能更大圓就別再想圓的事情,(一般人卡死在這一點喔!)

現在就需要手持砂輪機的出場喔!(廚具跟水電都有)

用沙崙機切出10公分正方,一切的問題就可解決了阿!

地板的孔大多是5.5公分圓,而你的廚具排水孔好像是4.2的圓,

我們切大一點,才好工作接管喔!

接完之後再想辦法蓋回來就好了,(這方面是小事)

工程不用動到太大喔!

不知你了解意思嗎?

我命由我不由天!

miele2113 wrote:
大大 ok,我了解了...(恕刪)


我的想法是這樣
找一塊木板墊在這個孔下方
木板下面再想辦法頂到地板
然後木板再用C夾跟桶身固定住

接著就可以用圓穴鋸取孔了...

這樣如何?

icebook001 wrote:
我的想法是這樣找一塊...(恕刪)


icebook001大

這個方法我用過喔!但那是還沒組裝前的做法,

現在已固定安裝完成了,這樣的方法已行不通了,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鋸開它,鋸個四方型先接管,

其他的如腳板,檯面,桶身等等全不用動到喔!

接完後再用塊st板或系統板挖洞蓋上就可完工了,

給大家參考吧!
我命由我不由天!
抽屜


"抽屜"是"廚具"最好的朋友,網友常分享高階緩衝鋁抽,這很好用喔!但也不便宜耶!

鋁抽可用空間要扣12公分,故至少大於60公分含以上者再稍微考慮一下吧,

其實三節滑軌木抽很好用喔!便宜又好用.

在小弟眼裡高不高級的廚具全都要好用喔!差別在材料的價位而已吧!

設計結構全都一樣,預算夠的話,鋁抽多加幾個,其餘的就是木抽的天下了,

除了水漕櫃最適合開門外,其餘的全需要抽屜的加持下,提高使用便利性喔!


而常見的拉籃好像是屬於儲藏櫃或衣櫥的配件耶!小弟沒裝在廚具裡過,

她的材質特性,讓我一直想不透為何要用在廚具裡耶!但很多人在推,

然而在真正高級廚具或原裝進口廚具裡,你是看不到的喔!




我命由我不由天!

楓糖培根 wrote:
多謝大大指導,小女子...(恕刪)


對不起,我必須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

原本就不是購買強調防蟑效果的廚具,可以不用執著於排水管,因為就算排水管防蟑,蟑螂還是會從櫃子跟檯面的交接處、門板或鉸鏈的縫隙跑進櫃內。

現在弄成這樣,大概很少廠商願意幫你修改,除非花費N倍的工錢,或者請M大幫你修改;就算做了也只有排水管防蟑,上一段話replay~

如果要執著於排水管,就用矽利康把櫃體的那個洞封死就好。蟑螂在踢腳板內活動就不管牠,踢腳板周圍也用矽利康封死。

就算這樣也沒辦法阻止蟑螂在櫃體後面遊走、從門縫鑽進去,加上結構一開始的設計就不是防蟑的,牠還是有很多機會漏洞可以鑽到櫃子內,不只有從排水管而已。
shinemarcia wrote:
對不起,我必須告訴你...(恕刪)


感謝shinemarcia大的分享喔!但請容許小弟有不同的見解喔!

本篇開宗明義就有講說,歐美發展存水彎,日本發展存水提籠的過程喔!(韓國模仿日本,台灣也跟進中)

為何世界各國全從水槽去改良呢?因為研究結果99%的小強,是從廚房排水管進來的喔!

更何況楓糖培根大已選防蟑水漕,如果還敗在排水管的話,錢不就是白花的嗎?

何況防蟑水槽用意,原意為何呢?有誰深入探討過嗎?

賣了或買了所謂的防蟑水漕,真的了解她的原理嗎?????

其他的方法都是治標,從排水管到防蟑水漕才是治本喔!

-------------------------------------------------------------------------------
治標方法很多,台灣st桶有長翅膀型防蟑,門縫貼防蟑條,加裝臭氧機號稱防蟑,全無效果喔!

日本這方面就研究多年了,早年的防蟑條(台灣模仿自日本),桶身跟門接觸那加裝電線通電,

吃乾電池,沒電時無效,或不小心跑進去相對也跑不出來了,進化到防蟑板的產生,

其中最有效的治標法就是防蟑板喔!不小心全試驗研究過了的結果,為何防蟑板有效呢?

她不是藥物類喔!而是運用觸覺讓小強產生厭惡感,而不想逗留在上面喔!該如何形容呢?

就像穿短衣褲到茅草雜生的地方一樣,皮膚會感受到不舒服,而難過一樣喔!

實驗結果7~8成會難過到掛掉耶!(24小時內)因為小弟沒給她跑掉的機會,但小強不愧是小強,

約有2成的機率能撐下去而已,那結論沒全掛掉是無效嗎?不,她有效率是7~8成喔!(難過到死)

重點不是要讓小強死喔!而是讓她不舒服而知難而退喔!好笑吧!!!

這種結果是我所見過最有效的治標方法喔!(其他的算了吧!)

以上分享

我命由我不由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