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基本上可以分為:「重點裝潢」及「全面裝潢」兩大類型。
如果是新房子,「重點裝潢」就可以了,適當留白有時候看起來反而顯得更為優雅自在,更適合人居住。反之,如果是小坪數舊房子,一方面是掩飾重新拉線所衍生的新問題,另一方面是基於空間規劃新的考量,有時候不得不採取「全面性裝潢」,藉以達到遮醜及強化生活機能的目的。
現實的例子。今天如果我花一千萬,在鄉下買了新別墅,通常會只做衣櫃、書櫥及防璊窗簾,其餘配合房子的原滋原味,擺現成品就行了。「新」,本來就是房子最好的裝潢,做衣櫃、書櫥是因為傢俱行買的上面會積塵璊,高度必須做到頂,與天花板相連。反之,今天如果我花兩千萬在台北市中心(如天母或中山北路),買了一間30坪的老套房,也許我會再花每坪五萬元做「全面性裝潢」,因為不做就住不下去,這是現實問題。
不管是「重點裝潢」或「全面性裝潢」,必須重視三個原則,即:安全、防塵璊、好保養。「安全」就不必多說了,「防塵璊」、「好保養」的概念卻常因「便利」及「遮醜」等因素,暫時被犧牲掉,反正,有問題也是未來的事,屆時碰到了再講,船到橋頭自然直。通常我會允許客廳犧牲若干原則,因為客廳是門面,不得不然,臥室則絕對以清爽、通風、防璊為最重要考量。
新裝潢的房子看起來美美的,大都間接採光,住一段時間後,連換個燈泡都很麻煩。再多住幾年後,會發現天花板及衣櫃、書櫥上頭佈滿眾多塵垢,不好清除,敏感體質的人呼吸管道難免出問題。等到住了更多年後,終於連冷氣系統也故障,光找管路就大費周章,最後不得不破壞原有裝潢,結局多半沒當初想的那麼圓滿。
新房子過度裝璜,就像在皮椅上加裝椅套一樣,令人啼笑皆非。我認為人如果經濟狀況許可,應該儘量住新房子,除客廳外儘量少裝潢。就算要裝潢,也要考慮安全、防璊、好保養諸因素,免得日後衍生許多新問題,悔不當初。
重點裝潢與全面裝潢的區隔應該是預算問題.
新房子做裝潢並不一定是讓房子更美, 某種程度是讓房子更好用. 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舉例來說, 我的新房子, 原本餐廳是空的, 我做了電器櫃, 讓相關電器都可以放在最適當的高度, 最就手的位置. 而開放式廚房, 做了玻璃拉門, 做菜時關上拉門, 暨可保持光線明亮, 又可阻絕油煙進入客廳.
太多例子都可以說明, 裝璜的初衷應該是為了更方便, 更好用, 更便利, 只是除了功能性, 屋主都希望也可以兼顧美感, 於是乎在廚房玻璃拉門上要求比較好的材質, 玻璃選用更具美感的, 例如夾紗玻璃等等.
當然, 敝人不能100% 同意開板大的觀點, 就像 60萬可以買到一部車, 當然也有 600萬的車, 也都可以遮風避雨, 都可以從台北開到墾丁, 要花多少錢純粹是個人慾望, 不應嘲笑花大把鈔票的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