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在最前面,文章分享只爲求刷存在感,說抱怨也好,說贊美也好
謝絕詢問任何廠商資訊,並不想幫人開源,也不想斷人財路
也借用ray大的名言
“不要輕信網路設計師的文章,
並優先考量經由實際親友介紹來的好口碑設計師。”

説到標題是後記,也就是說開箱都還拖在半路還沒出爐呢
想發先文主要因爲本人大姐夫婦剛簽了預售屋(恭喜啊)
他們決定想在客變期以前就找定設計師,問承作我家裝潢的設計師的資訊
但是我不推(看清楚不是反推),
既然也要跟她説明不推的原因,就乾脆直接把這篇給催生出來了
都打了就分享出來吧 很可能是一篇牢騷文呢 想左轉就趁現在囉!
要筆戰我也歡迎 如果我的觀念有不對的地方我也很樂意接受大家的意見
這篇主要想分享自身第一次作爲業主與設計師合作之後的經歷與心得

先説結論,
對於我新家的最終的裝潢成果(截止昨天的售後補漆),我給85分,其實真的給很高
沒拿到的15分甚至可能只是一些吹毛求疵
但是以過程論,我應該只會給70分,所以該推薦嗎?
如果推薦之後的這場裝潢就在我家隔壁 我推 因爲協調麻煩但不難
如果不是近在咫尺 我想我還是簡單一些 找別人吧
推薦這個詞是要拿自己的體驗來做擔保的

先說說優點嘛
設計師有附3d圖 圖也渲染得很漂亮(當初決定合作的原因1/4)
【非開箱】新家裝修心得後記
燈光配置很強 對於空間距離的拿捏 天花板地板跟木作的風格顏色搭配也都很棒
再來是對於工期跟工序流程的掌握度很高(合作原因2/4)
時間排得順 施工期自然短
整體報價是類似系統櫃廠商的統包價(合作原因3/4)
不是特別便宜,也不會特別貴,說是朋友介紹名義上不收設計費,但當然會從工程款的統包價裡回來
該賺的還是要賺,我沒意見
而且有過兩個朋友的兩個案子在簽約後都沒有遇到追加價格的狀況比較放心
當然這點 大家的看法比較兩極 有覺得設計工程分開的支持者 也有設計工程包一起的支持者
點工點料 或者 全部統包價
我是覺得各取所需也好
用料實在,沒被偷料,一樣是看朋友家的案場
該用的板子面板桶身背板厚度 插座樣式緩衝鉸鏈矽酸鈣板角料品牌都有到位(合作原因4/4)
配合的包商和工種都很充足,玻璃窗霧膜,浴室玻璃隔間,音響,家具甚至是day&day,
(不像有些設計師會說這做不起來,不能做,或者提出太白痴的解決方案)
雖然部份只是配合而不是統包,但是不至於沒有資源
而且剛好也是音響玩家 不會沒sense讓我們音響做在奇怪的位置
對於我們的要求雖然偶有一些冷場,但最後還是盡力滿足(自己的led燈,開關跟鞋櫃五金)
再來是設計師也會配合整體預算不會建議多作無用的配置
(一方面其實也怕整體預算超標他會流標)
基本上也是個有誠信有效率的商人(商人?還是專業?專業商人)


聽到這裡這麼完美還有啥好要求的,
以結果論我真的還是會感謝設計師的上述功力,
畢竟我們終究還是一起攜手克服了各種各樣小小的困難完美收場了(矯情?)
讓我有了一個漂亮滿意的新家
【非開箱】新家裝修心得後記

【非開箱】新家裝修心得後記

————————————————————————————————————————
(防雷線)下述為牢騷

聽過雙因素理論嗎?
滿意歸滿意,不滿意卻是另一個向度,
全部的東西,美中不足大概就差在那個“但”字
而這個部份 其實真的大多起於雙方的互信問題
如果可以有效溝通就沒有這些但書了
搞不好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每天跑案場 就是相信設計師 讓設計師收尾收得幹乾淨淨之後再看
什麼問題都沒有(不然就是問題已經大到無力回天)
(下面真的是牢騷時間了
談簽約和規劃期間其實我們也並非十分的對tone調,不過因為上面的幾個原因
我們還是簽了(我當初是比較嚮往分工分料的估價,但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tone調落差主要還是我比較小事化大
舉例說
我認為如果一開始不規劃垃圾桶 空氣機 污衣籃 電子琴 這些東西的位置 最後是不是只能亂塞
好吧 最後我妥協 我也自己給他們找到了不錯的位置 不需要設計師來規劃
舉例說
我搬家前東西超多(事實上搬家時丟了很多 還是剩很多)
談了超久才確定要生出更多的收納 但真的只是靠想像應該足夠收納
算我苛求好了 我覺得設計師應該要先評估業主原先到底有多少垃圾要搬過來
又或者業主有沒有能力斷捨離
希望我說這是基本功並不為過
再來是說我相信滿分的設計師能夠提出一個空間在未來十年內是否可以應應家中人口變化而一起保留彈性
又或者針對生活習慣來做空間規劃
不過我們的情形好像沒有這個需求,畢竟對於格局規劃,我本來就已經有了想法(强勢業主啊),
這種時候其實反而是一種適配,畢竟一山不能藏二虎,
如果不是我也擔心一般統包對一般空間美感

結果很滿意 但是過程比較累 其實也是上述信任度的問題
當業主對監工品質的要求比設計師還要高的時候 真的很麻煩
設計師一次跑三到五個場子,很多事情沒有辦法當下發現,
業主案場跑太勤先發現的感覺實在不好
1)剛鋪木地板時是犀利康收邊,部分空間顏色超不搭超醜,再跟設計師反映那些空間沒做收邊條不行
因為之前簽約忘了談好這個細項,這樣反映下來我都覺得我是個澳客啊,這就是統包價的劣勢
沒估到但多做的東西費用就是從他的利潤裡面扣除,只能是個業主與業者之間的角力,真的有點悲哀
最後好處大概就是加了收邊條但沒加到價
2)客用衛浴抽風與燈光分成兩個開關有溝通但沒做,飯廳燈光開關漏接,不知道水電來了幾次
(自行購入的計時開關水電沒裝好應該不算?)重點不在水電兩光,而是我比設計師先發現問題
3)冷氣因為外包,來牽銅管當天三方有事先溝通維修孔預留位置,還有包管問題,就都劃線畫好位置了,到最後封板時,
木工因為覺得我某客房冷氣維修孔為什麼沒有在中間(因為底下是床頭啊!),不管先前劃線位置自行修改到了中間的位置。
誰發現的?我啊,整個改回來,工期整個往後延了三五天(其實也算快了哦),也影響我冷氣內機的安裝時間(我這台是舊機移機)
4)吧台櫃子門板顏色和預訂的不一樣,訂錯了,業主發現的
5)床頭燈的位置太兩光,電扇顏色廠商叫錯,都裝了上去了,業主發現的,再改
6)室內保護稍微隨便一些,瓦楞板破了沒在補的,是因為我之後要鋪地板,拋光磚刮到沒差吧?
我都在想是不是其實我只要保護大樓室外的進料路線就好了呢?觀感不好。
因為朋友經驗,沒有一併包細清,所以粗清也是真的很粗,還留了一些煙蒂和檳榔渣在陽台,不厚道

最後揭露我前面那15分是什麼樣的什麼小瑕疵呢?
1)儘管我們在動工前確認且告知主臥床墊會比一般床墊來得厚20公分(沒錯就是40cm的床墊)
床頭板以及床邊櫃的高度,設計師好像有點無感
床頭板在動工以前才要求到加高十公分(唉,統包價利潤又少了)
但床邊櫃高度沒調整到 現在跟床落差快十五公分
卻因為上方已經拉好電源開關跟床頭燈,無法再調整了,好吧,那將就個十年好了
2) 吧台內側高度不夠放一個500cc的小水瓶
3)客房書房的床頭忘了規劃插座,主臥跟客廳的其中一角都少了一個插座,我想可能是我當初太粗心了(藏延長線解決)
4)天花板已經封板我們才決定要做梳妝台,來不及做嵌燈,但也沒有補上檯燈,所以梳妝台缺一盞燈(小米燈考慮中)
5)我要求多做一組220v的迴路在客廳,但插座開口位置有溝通但沒做好,算了吧
6)我向來不太在意牆面油漆的柔順感,所以只用水泥漆,都新成屋了嘛,也沒有要求牆面批土,
而且當初的我不知道何謂手路粗糙的油漆師傅,但現在我知道了,回溯當初的估價單也才知道,
設計師不足的利潤單在油漆這項大概也有補足了(怪不得當初補漆還蠻勤的)

裝修很難做到滿分,設計師的小錯誤不一定是整體有問題,改到好就好了,但是不能改的怎辦呢?哈哈!

寫到這裡,說得像一文不值那樣,被老婆看到這篇文,絕對會被白眼
其實我真的要說,有些事情真的不知道比較開心
像我這樣,自己找事來煩來做,真的還蠻累,不過對於最後的解方還是頗有成就感的

比起遇到完全不打算善後的設計師/蟑螂的業主的悲慘遭遇,這實在不能相提並論,
我還是覺得慶幸的,至少付出一百萬,還能獲得九十萬的服務,而且最後還是有一百萬的成果
(十萬呢,是不是太抬舉自己了呢)
謝謝讀到這裡的朋友
開箱文就再繼續拖下去吧 倒是也不敢跟大家說敬請期待啦
不過應該遲早會看到圖的

其實想想 抱怨的心得文先出來 和開箱文分開 大概還是好的
畢竟結果也完全和“不堪”扯不上邊
只是如果有下一次,而我也不再急著搬家,
我應該會找點工點料又合拍的設計師來合作(那應該會是另一個吃運氣的故事了)

最後則是針對一些自己分包的工程或者買東西進場時費時費力的一個預防針,
搬新家以前
冷氣(牽銅管,內外機甚至移機),衛浴跟廚房五金,音響,窗簾,
大家電(熱水器,洗碗機,洗衣機,冰箱,電視),家具(尤其跟不同店家購買),裝瓦斯表,網路/市話
其中有些部份是監工者(設計師/統包/專業監工)可以幫忙看的,
更有大部份是只能自己來的,而這些都很可能在你搬家以前就要進行了,大概真的是工地狀態,
如果搬家前離新家又有段距離,甚至沒有辦法在晚上才來做(大樓管理不給進或者廠商無法排)
對雙薪家庭是很吃力的 所以應該盡量爭取看看監工者是否有辦法包辦

這裡貼上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的文章鏈接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60&t=1840201
加上google搜尋 小監工生活誌 裝修前的功課
再加上推薦姥姥的blog搜尋“在裝修之前,總目錄”(書我也有買)

祝大家裝修順利
請問一下你電視牆的清水模是用那種材質替代的?

lwk41 wrote:
講在最前面,文章分...(恕刪)


我的床墊也是40公分厚
睡起來好爽啊
ccahnh wrote:



我的床墊也是4...(恕刪)

是還不錯~

fish220220 wrote:
請問一下你電視牆的...(恕刪)


現在的建材行本身就有彷清水模板
規格我有點忘了..60*100還是多少..
可以直接問木工或統包商就知道了..
感謝樓主的裝修經驗分享及最後的實用文章推薦~
木工工會 wrote:

現在的建材行本...(恕刪)

嗯 建材行 關鍵字纖維水泥板 有分含石綿跟不含石綿的 都耐燃 兩者價錢有一些不同 厚度密度也有一些差別 直接買的話蠻大片的 不貴 但是裁切工資 安裝之前要打木架 要有清水模感覺要再挖洞



HenryHT wrote: 感謝樓主的裝修經驗分...(恕刪)

謝謝收看~
或許同樣的事情大家會有不同的感受與看法
我也喜歡可以得到一些較平衡的資訊 來校正一下這種感受
真的很喜歡樓主這篇分享,也更期待樓主正式發開箱文。
板凳先搬好囉~
這篇文章點出業主與設計師在思考方向、步調上的歧異,很值得我們參考,對我個人來說,獲益匪淺。
業主常常期待設計師是空間的魔法師,能夠解決居家、使用上的種種疑難雜症。
許多設計師也是以「解決問題」自詡。
但現實的情形是,設計師並沒有真正與業主一起生活過。
就算開工前有好幾次的會談、溝通,也很難充分完全業主的需求。
掛一漏萬的情形在所難免。
如果設計師在履勘現場之初,看見裝修前的原貌,還無法敏銳察覺到業主的生活習慣與方式,那是不及格的設計師。
樓主的垃圾桶、空氣機、污衣籃、電子琴都是裝修前已經存在的物件,
設計師不能視而不見。
裝修完成初期美美的狀態,只是「暫時」的假象。
真正面對環境中的不合理與困境的,還是業主本人。
我們能期待設計師有一點「同情心」,都好像是一種奢求。
我承認我真的不喜歡虛偽的、千篇一律的裝修方式,甚至討厭新的感覺。
陳舊與使用過的痕跡,人性的傢具,感情的投射,才是無價之寶。

lawtaipei wrote:
真的很喜歡樓主這篇分...(恕刪)


我是個理性之人
從前年輕貪新(厭舊是不至於啦)
但對於新物終將老去的事實總是無法淡然



現在長了幾歲
才看開
新的固然好玩 珍惜新物到手的樂趣之餘
也不要忘了入手的初衷初衷
讓舊的如新 新的如舊


如果無法維持初衷
不如一開始就不要來
(用了一段時間 舊的汰換掉是另一回事)


我想除了極簡主義者
讓空間 與外物需求儘量維持最簡單的狀態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不小心
把家的空間越填越滿


這時收納與儲藏空間就很重要了
可以斷捨離很好 
但這個能力實在不是一天可以養成的
lawtaipei wrote:
真的很喜歡樓主這篇分...(恕刪)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例如開箱廚房
幾乎不會出現料理中的照片
就算要秀菜
也是擺盤好的樣子
即便是自己拍照的分享
也會先把雜物移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