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12:補充沙發家具挑選心得:寫在這篇寫在這篇
部落格好讀版:請點這
■ ■ 【房屋資訊】







地點 | 桃園市中路重劃區
室內面積 | 24坪
格局 | 三房改兩房
主要材料 | 電視牆石皮牆、E1V313系統板材、長虹玻璃、鈴鹿斯曼特漆、EGGER木地板、國際牌Glatima系列開關插座
**心得後述,接下來直接看圖吧。
■ 原始格局圖 ( 打通一間房間作為更衣室 )

■ 玄關
【 3D 圖】



【完成圖】



■ 客餐廳
【 3D 圖】


【完成圖】





■ 端景牆



■ 書房
【 3D 圖】

【完成圖】



■ 臥室與更衣間
【 3D 圖】


【 完成圖】




■ 廚房衛浴



■■ 【裝潢心得】

「取之於01,回饋於01。」
不免俗的要先來這句台詞,並先附上最喜歡的客廳完工照。
歷經了超過半年的時間,從找設計師、討論圖面、施工、進家具.......等。
箇中滋味,真的不是平常上上01看看分享文就可以懂的,
一定要親自走一遭,才可以有真正的體會。
■
2020,庚子,很糟糕的一年。

「我們在亂世之中結婚了。」老婆隔著口罩對我說。
整個世界,因為瘟疫,不得不慢了下來;
但人生卻彷彿按了快轉鍵,風風火火地幻燈片般,一頁接著一頁。
成家、立業、買房。
本能的在這個最壞的時代,殷盼著有一些好事發生。
每個階段要感謝的人太多了,但畢竟這裡不是私人臉書。
就跟大家分享最困難、最燒腦、卻也最開心的「買房」吧。

■
「欸,你們都沒意見這樣會變成我家喔。」
??????
「……。」
還記得,這是我第二次跟楊設計師討論設計圖。
■
在決定標的的過程,因為預算有限、且對於自己的需求規劃很清楚,所以並沒有浪費太多時間在選擇物件。
但真正難的是功課是「選了之後,怎麼裝修成適合我們的房子」。
一直以來都要蒐集圖檔的習慣,舉凡各大知名設計公司粉專、Mobile01上各個分享文、姥姥、PTT等,
手機裡充斥著為數眾多的風格圖片、前輩們提醒的裝修注意事項……。
滑著、滑著,似乎也覺得自己對於裝潢,好像略懂略懂。
在自行發包跟找專業設計師之間,的確也猶豫了好一陣子。
錢,是個重要的問題,但我更怕「醜」。
心想,如果人生只有一次買房的機會,那還是不要搞砸,不然鐵定會討厭自己很久很久。
可能比較貴,但至少「讓專業的來」。

不過,看著網路上一篇篇「裝潢蟑螂血淚史」,
也只能阿Q般的安慰自己,「找設計師的過程,一定要盡力篩選。」
人生本來就是一連串的選擇,
對我來說,選一個「失敗機會比較低的」、「可能比較不醜的」就成了最高指導原則。
■
開始找設計師的過程,理所當然的從平常追蹤最久、最紅、粉絲追蹤人數最多的那幾間開始。
「資本主義的高牆」,很快的我就體會到了。XDD
光是在初期溝通的過程,多數都有類似的問題
諸如,要嘛提高預算、要嘛只能請該公司較資淺的設計師承攬、要嘛得配合大牌設計師的時間。
痾,深怕自己還沒推倒高牆,就先被氣死。
最後,經由朋友的介紹認識了楊設計師。

■
身為客戶,絕對不跟業主當朋友;反之亦然。
大家銀貨兩訖,完成合約,輕鬆簡單。
不過,這個原則被楊設計師打破了。
■
「欸,你們都沒想法這樣會變成我家喔。」
這是他最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

靠,敢嗆業主的設計師,
我打從娘胎第一次遇過,要說一開始都沒不爽是騙人的。
但隨著過程的進展,他沒說完的那句話是
「只要你們把想法告訴我,我會把它當自己家來完成。」
過程中,不論是基本的親自監工、進度回報、工期協調、材質挑選等,
甚至不斷地在「我們既有的想法上,提供更多專業的意見。」
啊,原來跟一個厲害的人合作是這麼過癮的事。
■■ 【後記】

■
寫這篇文章的初心,
除了想在這個平常受益良多的社團裡,跟各位分享喜悅外。
也必須大方承認,
這的確是篇不折不扣的「業配文」。
但我業配的不只是我的設計師,也是我的朋友
更重要的是業配「他的專業」。
一個不讓客戶踩雷的「專業」。
■
至於挑家具,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大書特書的經驗了。
下次再聊吧。
唯一想要補充的是,
我認為,判斷一個設計師好壞最基本的標準大概有兩個
1、3D圖的細膩度(包含顏色、比例、空間配置)
原因是,往往有些顏色搭配、櫃體比例在做「單項選擇」時覺得好看,但整合在「整體空間」後往往會需要再做調整。因此,一個精準的「3D圖」,是我個人認為避免「結果與想像」有落差的最重要關鍵。同時,也十分考慮設計師的功力。
2、完工後是否能夠與3D圖吻合
這個除了考驗設計師設計的功力外,可考驗設計師的工班是否能「如圖、如質」的完成,而我認為這才是一個能夠稱為「設計師」的價值所在。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