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o

在2019年的時候,買了人生中的第一間房子,本來以為買房這項人生課題就算是畢業了,卻沒想到在生活中各種變化推動著,就這樣朝著第二次購屋的路途邁去。人說一回生二回熟,購屋這檔事雖然說不上熟稔,但當初挑的房子住了幾年下來,總歸還是比當初更了解自己在房子這件事情上,在意的點是甚麼。同時,考慮到第二間房貸的壓力,家庭金流也會是重要的考量。當初在各大重劃區遊走,看過不少於30間的建案(這還是扣除了遠超過我們負荷、以及不在我們的考量範圍內的建商),最後才決定了這個落腳地點。
礙於資金的壓力,這次我們把裝潢的範疇,建立在幾個基礎點上
1. 格局不動,盡量維持原有格局
這年頭打除清運的價格很貴的,若改動格局,很容易爆預算,工期也會延長
2. 短時間內不會住人的房間先不做
我們這次有認真做的只有客廳、廚房、主臥,其餘就單純鋪地板刷油漆,未來碰到需要使用的時候才方便作變更
4. 僅作有必要的系統櫃
我知道現在有一個流派,在開始裝潢的時候就是系統櫃做好做滿,滿牆甚至地板架高做地面收納的,不過由於我們有過第一間自己的房子,大概知道家中會需要多少收納空間,所以這次我們大概只抓了1.5的容量,其餘部分空間都留白,後續有需要再用軟裝補上。
- Communication
這邊先提一下選擇設計師的流程,通常在前1-2次的溝通時,正常情況是還沒簽約的,這也就意味著要有這個時候不會有圖面可以看的心理準備,畢竟雙方合作的意向還沒確立下來,設計師這邊也不方便安排人力和時間下去畫詳細的圖說,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格局圖來做規劃說明。所以我們必須要在短短幾次的會談當中,去判斷設計師跟我們的屬性是否相合,溝通是否順暢,有時候即便這個設計師的作品集看起來都很完美,價格也符合預算,但我認為"是否能夠順利溝通",這點才是最重要的。溝通和工程的時間,加起來通常至少半年到一年,如果長達半年到一年處於溝通不良的狀況下,我會受不了。
提供一個小技巧,我們在跟設計師溝通前,都會先準備一份文件,包含房子的平面圖,我們看過喜愛的設計案例,我們喜歡的配色(比如說我的主題是木頭,我就會去找很多木頭的圖片,去表達我們喜歡的是哪種色系的木頭),至少提早三天提供給設計師,好讓設計師能夠提早了解我們的需求,到時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來做提案。一般來說,如果設計師討論當天才在現場打開文件,對我們來說會選擇他的可能性就低了很多。
這次選擇的設計師,除了作品符合我們的口味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因為好溝通,又有耐心。在正式簽約之前,我們大概談了5-6次左右,甚至在第4次溝通的時候,本來是要來看初步的報價單,但令人意外的是,設計師這次根據初步的規劃竟然連3D建模都做好了,所以我們可以根據3D模型,聽設計師對照著報價單上面的細項一一說明每個地方,這種方式出乎意料地有效率,畢竟上一次買房,我們連3D圖都沒看到,從頭到尾只有看過平面圖跟施工圖。由於在這幾次的討論當中,設計師一直保持著很積極熱誠的心態在跟我們討論,這點是能夠讓我們放心把工程交給他的最大因素。
但是在此必須呼籲一下,在簽約前設計師是沒有義務提供3D模型給客戶的,是"沒有義務",這點大家要記得喔 畢竟建模需要比較多的時間跟精力,正常來說還沒有確定成案的案子一般人比較投入太多的時間去投資在這上面。
- Layout

門口的部分因為一開大門就會對到次臥的門,所以在這邊用雙面的系統櫃隔出一個空間,一面做玄關,一面則做為日常用品的收納空間,由於空間上的獨立性,將來如果次臥室有住人,這邊也可以做為次臥專屬的收納區,所以這次也就不用在次臥裡面另作櫃體啦。 與因為這樣,這次施工的範圍主要只著重在客廳、主臥以及廚房的空間三個部分,次臥只做木地板和天花板,而儲藏室則是索性連天花板都不做了

- Concept

這一次的設計主軸,我們設定為木頭+白色,與前陣子較為流行的奶白色和淺色木頭營造出來的北歐風不同,我們心中屬意的搭配是深棕色搭配上很純的白色,所以在選擇木地板、木工貼皮以及系統板材的時候,都是朝著胡桃、橡木的系列去找,同時也要注意各種系列還有偏紅、偏灰、或者偏黃的差異。在搭配的比例上,先藉由木頭色的牆壁與天花板貼皮來把客餐廳做一個視覺上的區隔,客廳部分大量採用純白色牆壁的同時,再用木頭元件在白牆周遭作點綴,比如說開關、櫃體、層架,來避免純白的部分太大片太過單調

這邊說個題外話,有一天我到案場去玩剛好碰到年輕的油漆師傅,他一邊刷著油漆一邊再跟我閒聊,說這種特白真的很少碰到人選,因為跟原本建商底色的百合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並不好過色,加上師傅堅持用手漆(據他所說,用噴塗的跟用刷子漆的色彩表現會不一樣,如果用噴的我們之後自己補會看的明顯的差異),所以後來油漆的工程比預期中的稍為長了一點,但是最後搭配起來的結果也是很讓人滿意的
- Decoration


事前準備都做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保護做完準備開工了,由於工期預計會在年底完成,算是裝潢界的旺季,所以除了準時開工外,後續的工期安排也是很重要的,在這個大缺工時代。很容易一個小工種延誤,導致後面產生2-3個月的延誤,在這邊就得特別感謝我們的設計師,每天在Line群上主動回報施工進度和照片,讓人放心,最後也在原本預期的完工日期內,把房子做好交給我們~
- 打除
- 冷氣、吊頂

冷氣的部分,為了節省設計師溝通的麻煩,這次就由設計師聯絡熟識的冷氣師傅來作業,我們自己這邊另外找了全戶除溼的公司來做一部分的工程,我只有跟全戶除溼這邊的廠商確認好機型規格,後續就交由他與設計師溝通安排工程。 因為我們格局中的一小房已經確定用來當作儲藏室,這間就沒有做冷氣與天花板,但為了保持儲藏室的空氣與乾燥,還是拉了一隻全戶除溼的出風管在這邊,希望可以藉此壁面儲藏室容易潮濕,空氣不好的問題。
- 木作

除濕機主機安裝完成,配好管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天花板封頂,這時候也就開始進入木作的階段。木作是占我們這次裝潢工時最長的一段時間,由於這次我們希望走一個木質調的空間氛圍,施作範圍內將近一半的部分都要上木作皮,加上隱藏門,天花板木皮,餐桌邊的櫥櫃等、牆壁上的分隔線、天花板上的分隔線等,有很多的細節是需要慢慢處理的,光是木作師傅的施工時間就將進用了快四個禮拜

水電/燈具
木工油漆都做得差不多了以後,就是水電師傅來把之前留好的線路裝上開關插座燈具,這次的開關插座面板,是我另外找實木面板搭配Panasonic Risna系列的主體,實木面板的特色在於每一塊都會有細微的紋路差異,而且拿在手上的質感很扎實很舒服。 剛好選擇的木作顏色與這個面板的顏色幾乎一樣,裝在木作貼皮的牆面上融合得很好,在白牆上又因為和家中其他木頭元素呼應,突出的很自然。
- 開關實裝
- 開關們
店家很貼心的把每一個面板都分開包裝,看起來好像很大一箱,不過其實只有在視覺比較明顯的地方,以及生活上比較常用的開關插座換上這種面板,如果全部都要換的話...價格有點吃不消
燈具的部分,除了做為基礎光源的崁燈外,我們自己另外從淘寶買了餐桌的圓形裝飾燈,以及主臥的兩個床頭燈,主要是因為台灣的造型燈飾都太貴了,實在是很難買的下手,但是像崁燈、軌道燈、客廳吸頂燈這種東西價差就沒有這麼大,台灣網購買買就好

- 廚房

建商給的廚具,其實都是堪用等級,這次特別預留了一筆預算作為廚房的小小改造,本來已經看了好多間進口廚具,但因為爆預算又捏不太下去,後來不死心地回頭問我們的設計師是否可以處理,後來溝通完以後就有了這次的廚房改造,幅度不大,把人造石檯面換掉,換成賽麗時檯面的同時也換上超大號的不銹鋼盆、瓦斯爐拆除換為三口鑄鐵爐,原有的櫃體拆除一格,安裝婚姻穩定三寶之一:洗碗機,另外一面的空間是建商原本就留空的位置,我們再補上一組後櫃完成雙一字的廚房結構,為了節省費用,原先廚具的上櫃門片就沒有額外做更換,建商附的烘碗機也沒做拆除,就單純拿來當收納使用

- 清潔、木地板

當工程接近尾聲,第一次的粗清後進來看一下,大致上的已經可以看出一點雛形,這時候就等最後木地板進來鋪設,由於主體是木頭元素,木地板算是這次風格主體最重的元素,在挑選上其實也花了很多時間,為了就是讓這個木頭元素可以帶出整個房子溫潤的感覺,這邊先上一張沒有木頭地板的感覺,接下來,讓我們畫風一轉直接跳到攝影師最後拍攝的成品照吧
- Photograph

進門後,緊挨著玄關櫃體的旁邊,是我們的餐廳,後面的木頭滑門裡面是廚房空間

再過來就是日常起居的客廳空間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客廳,可以看到這邊其實挺寬敞的,原先建商設定的+1房的區域也在這邊

改造過後的廚房,右手邊的櫃體是沿用建商給的,門片跟檯面和水槽則是自行更新過
左手邊是原先有留好的空間,請設計師一併設計了電器和儲物櫃

臥室主體維持木質調的風格,因為臥室窗戶風景比較好,可以透過這扇窗戶看到飛機起降
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海平面,為了在客廳也能夠享受到一樣的景色
也為了在白天增加屋內整體採光,特別請設計師在這邊多開一個窗戶
上面搭配上原色麻布做成的羅馬簾,當然在主臥休息時,還是能夠保有隱私

這次衣櫥沒有特別做櫃體,在建商原本預留的空間當中直接上立柱五金,然後裝上玻璃滑門當作衣櫃
浴室的門上是特別選的海棠花紋玻璃,搭配上木頭配色有一種說懷舊感

- Conclu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