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位 置|新北市、永和層 數|22層
屋 況|中古屋
格 局|3房、更衣室、2廳、2衛
居住人數|夫妻二人+小孩一人(研究所)
室內面積|28坪
主要材料|天然礦物塗料、白橡木木皮板、安格拉珍珠大理石
背景
原本一家四口隨著孩子成年,空間需求因此不同,想趁更換房子的機會重新調整,作為適合將來的退休宅。在購屋過程中,和前屋主意外合拍,也請他們推薦室內設計師給我們,看設計師過往作品中的風格營造,馬上就選定在交屋前進行丈量,之後透過設計師每週的進度報告,都能清楚了解現場進度發展。由於討論的比較仔細,從一開始購屋、設計討論、材料挑選及家具選購,前期作業花費3個月的時間,施工則用了大約5個月。疫情中不可避免也遇到各種意料之外的狀況,但很幸運的都能在設計師的安排下,找到妥善的處理方式,最終能入住這麼有質感的新家,很感謝過程中協助我們的每位工作人員。入住之後,每天下班回到家,「慢節奏」真的跟心情相符,一切都慢慢來,輕鬆優雅,假日可以整天待在家,伴隨著光影的變化,舒心又舒適。房屋概況
房子是屋齡21年的中古屋,位於22樓頂層,第一次看到這間房子就被它四面採光及視野吸引,擁有三向完整的視野,視野和採光都相當不錯,最棒的是西向剛好有鄰房,不會有過度西曬的問題,這點非常吸引人。由於房屋結構大樑較低,消防管線影響天花高度,特別與設計師討論能在視覺上減輕壓迫感。而原本四房的配置,考量日後居住的需求,將客餐廳等公共領域加大,大幅調動格局,賦予空間新的樣貌。需求
空間需求客廳-舒適、開闊的休憩空間。
廚房-少油煙料理,希望能有開放廚房。
書房-有工作及閱讀需求,需要一間可獨立的書房,內設臥榻供閱讀及兼客房使用。
主臥房-簡約,不需要電視。
更衣間-需要一間獨立的更衣間,與充足的收納規劃。
次臥房-兒子房間。
風格需求
整體希望簡約、舒適、柔和不需要過度的設計。以實用為主、易清潔維護。
設計概念
透過「面」與「體」的組成,呈現「凝聚、擴散」與「流動、停留」等效應。「光」與「影」在時間的作用下,「人」在其中靜靜的感受變化,邊界開始模糊,空間也逐漸擴張。備註:部分內容涉及設計想法,因此與設計師偕同撰寫。
平面

色彩、材質
「自然、溫暖、低壓」整體色調由「灰白色」、「米色」、「深灰色」三種顏色依序組成空間層次。
「灰白色」壁面採用手工鏝抹的天然礦物塗料,呈現質樸的紋理。天花乳膠漆與風琴簾形成的光膜相互交融。
「米色」超耐磨木地板作為基底串聯各個空間。壁面木皮板也選用自然、溫暖的紋理,細緻且光潔的大理石呈現重量感與聚焦效果,傢俱選用設計師建議的駝色皮革沙發與米色羊毛地毯,為空間增加軟性元素,建立一體感的環境基礎,使米白色的層級裡更通透豐富。
「深灰色」做為過渡介質的存在,開起到斷開、加強等功能。

客廳
均衡狀態由於客廳被既有格局的限制,採用非對稱的設計,以達到空間及視覺的均衡狀態。靠近窗戶側使用輕薄的木皮板延伸搭配厚重大理石形成對比感。

礦物塗料
牆面採用礦物塗料,由於力道及方向的差異,在鏝抹留下特有手作質樸的痕跡。

延伸牆面
透過礦物塗料、大理石、木皮板等材料搭配,組合成一面充滿層次感的牆面,得益於一體性的設計,客廳獲得最大的空間感受。

隱私動線
主臥拉門平常是常態開啟的狀態,簡潔流暢的動線也保障主臥的隱私性,主臥拉門閉合時又與書房牆面結合,形成L型的整體。



柔和光線
天花與壁面間暖黃色光,柔和渲染室內每個角落,這種只見光不見燈的設計方式,不僅拓展感知的尺度,也讓工作一天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鬆。

視覺導引
而之前提到的大樑問題,透過天花溝縫與樑下LED燈帶,降低大樑的壓迫感。經由右側簡潔的牆面襯托與下方LED燈帶,將視覺焦點向下引導,也降低大樑在空間的存在感。


柔光窗簾
採光方面,透過蜂巢簾過濾過度的強光,讓柔和的光漫射在空間,彷彿是大面積的光牆。窗簾摺疊的線條增添獨特清透的紋理。

琥珀光膜
客廳與主臥間的長虹玻璃提供空間的延伸,並保障主臥房得到充足的隱私。燈光在長虹玻璃上渲染形成琥珀色的光膜,夜間時為這道牆增添焦點。

天然石材
大理石是最後挑選的材料,因具有塑造空間性格的作用,在反覆思考後選擇花紋呈現帶狀脈絡與表面殘留鐵礦氧化物高溫熔解後形成古銅色的安格拉珍珠大理石,顏色以灰色為主,作為一個空間過度介質的語彙,讓精緻的細節形成視覺焦點。

厚重體感
厚實的電視牆提供空間錨定作用,重新為客廳制訂中軸線,形成環狀動線區分內外層次,適度的高度保有空間連貫與穿透感。輕薄的電視與大理石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電視下方深陷的凹槽更襯托大理石的厚重感。

玄關緩衝
由於格局的關係,玄關自然形成獨立的區域,提供客廳充足的緩衝空間。

廚房
極簡空間客浴與次臥房組成的L型牆面,襯托流理臺前大面積的開窗,將視野向外引導。牆面轉角未接合的部分暗示後方空間的存在。客浴及次臥門扇採用隱藏式的設計但保留把手,視覺上乾淨簡潔,降低門扇存在感的同時保留機能的便利性。

視覺強化
廚房打破原有格局的限制,選擇用開放式廚房呈現。6.5M長的流理台提供充足的料理空間,冰箱、烤箱、備餐台等設備巧妙的隱藏在後方,提供做菜時的便捷,也確保餐廳側視覺的整潔。

形隨機能
流理臺上層疊的水槽,與較低的爐台高度形成區分,更符合煮菜與洗碗兩種不同需求的人體工學。而水槽刻意設置窗戶前方,可以遠眺城市和河岸美景,欣賞日夜不同的景色。

書房
靈活運用書房橫拉玻璃門的開啟與閉合不僅提供書房隱私的靈活選擇,也讓整體空間更有延伸感,同時保有客廳兩側充足的光線。

開闊視野
從書房向客廳望去,三片式拉門的設計,保留2/3的通道寬度,不間斷的木地板將空間串聯成一個整體。

閱讀角落
書房內的配置相當簡潔,僅放置一組精緻的木製書桌椅與大尺寸的臥榻。臥榻主要提供閱讀休憩使用,門關上後能提供必要的隱私,作為臨時客房。

視覺焦點
書桌巧妙的隱藏在長虹玻璃拉門之後,從客廳看去是明亮、簡潔的臥榻。

收納空間
書房左側是深度40cm開放型的書架,右側是深度60cm的收納櫃,提供衣物及大型物品的儲藏空間。

主臥房
空間延伸主臥房透過浴室上方的窗洞,將臥房與浴室空間相互融合,虛化實際的邊際範圍,降低主浴牆的壓迫感。


尺度變換
透過比例的調整,由左至右將分割尺度逐漸縮小,藉由分割線比重與材質,圍塑睡眠時安心的包覆感。


浴室洞穴
浴室選用大尺寸100*100cm的水泥紋磁磚,讓空間線條單純簡潔,不會有過多的磁磚分割線,燈光也採用前面相同的手法(只見光不見燈),讓人更加的放鬆。


透光隔間
主臥與客廳之間的隔間牆,透過局部長虹玻璃的使用,減少隔間造成的封閉感,同時也有日夜不同的表情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