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自然的空間 -- Landscape as Interior

本案業主是一對三十餘歲喜愛閱讀、到大自然踏青的夫婦。公寓位置可以同時遠眺新光三越大樓、七星山、台北101大樓,因此如何將窗外景致攝入室內,並且
讓業主可以自由地或坐或臥彷彿是在大樹下、草坡上,或是躺在窗邊發呆看著白雲是本案重要課題之一。同時藉著將客廳、餐廳、多功能書房的開放設計,讓空間放大,家人有更的親密互動則是另一個課題。
這張空間分解圖清楚了說明整個設計的概念,將客餐廳與書房作開放設計融合成一完整空間,讓一家人窩在這裡時,不論是閱讀、看電視或吃飯,有了親密互動,無遮掩空間,反而拉近一家人情感。同時使用觸感溫潤的木作,模擬大自然花草攀爬的形狀,從客廳窗台一路延伸到書房,甚至攀爬到天花板,才做終了。不只可做裝飾,甚至可坐臥在窗台或書房地板上,閒適自在。

平面規劃上,使用弧形的線條來串連所有的空間,藉以達到空間的流動性。

擺脫以往將電視當作空間主角的觀念,我們將電視擺到窗台角落,坐上沙發上休息,迎面而來的是整面的書櫃
與串連的大空間,對於生活的態度,不言而喻。

以大弧形的天花來界定客廳空間,並化解橫貫於客餐廳之間的低矮大樑。

由多功能書房望向客廳區,藉由同高度的木作延展,化身成為架高書房、餐桌邊椅、電視櫃、客廳窗台椅,進而達到空間整合的效果。

另一邊則以弧形櫃與層版來呼應,而全室低甲醛木作弧形收邊,則為業主一歲的孩童創造了最安全的居家空間

由玄關轉入室內的上斜弧形櫃,作為引領進入這個自然空間的指引者,自動感應的燈光隨即熄滅。

一個未擺設家具的全景照片,由於我們事先規劃了窗邊椅、電視角落與櫃子等,業主只需買一張四人長沙發與餐桌組,即可融入這個空間。

從客廳一路延伸到多功能書房的造型折版,在這裡化成可斜靠的土坡,並轉折至天花化成造型燈具。多功能書房的底座則規劃成隱藏式的收納櫃,以增加家庭的收納空間。

在這裡,你可以自在的或坐或臥,像是在依靠在樹下、草坡上。

以老油漆師父的功力,讓集成柚木皮散發出溫潤的質感,輕觸在上面變成一種享受。
最左方則為玻璃拉門的隱藏儲存櫃。

當隱藏的玻璃拉門拉闔起來時,加高書房則變成了一個不受打擾的客房。

躺在客廳的邊椅上面,看者窗外遠方的七星山與緩緩的白雲流動,躺在家裡就彷彿是在自然裡,是不是擺放52吋的液晶電視都不再重要了。

客廳的邊椅,一路延伸過去成為餐廳的邊椅、與多功能書房

電視角落的下方則為隱藏式的視聽收納櫃

客餐廳邊椅與多功能書房底部都做成斜角收邊,這樣當你坐上面時,雙腳則可以很輕鬆的往內擺放。客餐廳邊椅下方則規劃成收納櫃。

天花在本案則成為界定空間的角色,由內之外清楚的呈現了被弧形包庇的客廳、有風扇的餐廳、與規劃弧形垂版天花與軌道的多功能書房

走道則延續弧形造型,並規劃空調機

客廳天化的與邊樑的弧形收邊

主臥室內部將衣櫃與視聽櫃整合在一起,並以淡藍色的璧布搭配木作。主臥室其實也是弧形的收邊,但是因為相機不夠廣角無法拍出效果,請參考平面圖

整體空間透視另一角度

本案設計說明
拋出一個問題
打開房地產廣告,可以明顯看出市場用「幾房幾廳」決定了居住的格局,這背後隱藏、暗示著台灣人的生活模式:有一個看電視的客廳為中心,吃飯的餐廳緊鄰著,再以走道連通各房間與廁所。制式的幾房幾廳公寓格局是否限定了台灣多年來都市中居住的行為模式?這樣的空間是否也抹殺對「家」的獨特生活想像?
勾勒一個想像
因此,我們事務所認為室內設計首要的挑戰性在於,如何在既有建築空間框架下,模糊現有單元空間之界線(內與外,廳與廳,間與間),激發居住者對空間的想像,進而營造出整體性且具多重曖昧使用的室內空間。當室內空間被重新定義與整合後,一個獨特的靈魂骨架躍然浮出,其次才是風格與形式等披金戴玉之操作。
模擬一種自然
良好的視野是本案優渥的基地條件,窗外可以同時遠眺新光三越大樓、七星山、台北101大樓。因此如何將窗外景致攝入室內是本案重要課題。設計概念上,在客廳、餐廳窗邊設計帶狀「折版邊椅」並延伸至和室內,使家人可以自由地或坐或臥於三個空間中。屋主熱愛閱讀,因此「折版邊椅」提供一家人躺在大樹下、草坡上閱讀的一份自然意象,或是悠閒的躺在窗邊聽著音樂看著窗外白雲飄動。
發展一種流動空間
空間操作上,客廳以弧形天花包覆,和室地板墊高(輔以隱藏式門片),餐廳為虛,三個相連著空間被模糊的界定。架高45公分的「折版邊椅」則扮演一個造型、機能與串連的重要角色,表達客廳、餐廳與和室的整體性與流動性。因此不論使用者站在和室、客廳或餐廳均能體驗到9米深度的寬敞空間,活動發生的可能性充滿每一個角落,打破空間使用單一性的生活模式,讓空間更具流動感與彈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