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四驅車的外殼 真的與 空氣力學有關係嗎??

感謝nocar兄指教。

1.這是個簡單的測試
2.已有提及,噴筆噴出的點狀噴氣就算已知出噴筆風口的風壓風速,也無法計算他擴散後衰退後擊中車體表面的正確風壓風速,因為噴筆距離車身有10cm距離,一噴出風力就開始衰退,因此我省略計算。
3.那做這個實驗做來有意義嗎? 我只是提供我的實驗參考,證明他有影響力存在而已,至於大不大,我能肯定實際上在跑肯定大於3g,因為我的測試受風都是"點狀擴散出來衰退過的",我手指放在車身上感受到的風力其實不大,至於所佔車身總重影響比率大不大就因人車種車殼而異。
4."20km風力配上小的可憐的尾異面積,那不如直接加個配重來的直接"是的,但不表示車殼產生的下壓力影響移除掉了。


我有在準備第三次試驗的材料如下圖
已弄到一片軌道,只剩下正確的風源來源問題待解決,非常歡迎一起討論交流。
nocar兄影片中使用的乾冰,是很棒的素材!!感謝提供。




確實要達到真正的風洞測試完全準確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包括要精算,車體得到的下壓力分配於四輪上的影響,到底是前輪得到的下壓力是多少g,後輪得到的下壓力是多少g,到這階段,研究才有實質意義,但又牽涉到車身平衡、車殼韌性、底盤韌性、底盤配重狀況、輪軸分配、傳動系統、其他車外零件的影響.......等等變數太多......小弟僅以手邊資源測試記錄起來提供給大家參考。
don20412 wrote:
我有在準備第三次試驗的材料如下圖
已弄到一片軌道,只剩下正確的風源來源問題待解決,非常歡迎一起討論交流。

---客觀想法
你這樣設計
對電子秤來講,風吹到軌道的影響,遠大於風吹到車
你量到會是軌+車的下壓力(or浮力)
而不是只有車
要考慮軌道存在,就在軌道中央挖個洞放平台,平台與軌道切平.車放平台在電子秤上,才比較準

再來,軌道前不應該用多管
應該改用長單一管徑,方的或半圓都可以(車體對風洞機相對小的情況下)
機械系物理實習課都有作過風洞實驗才對(像我當時是方管,作翼截面浮力測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Xga2b3yP6k&feature=related
有點類似這個,但規模比較小

有機會去找一所大學機械所流體實驗室
看看迷你風洞機的構造跟規模就知道該怎麼改

另外
如果沒有風速計,就不算完整的風洞實驗.


---主觀
我個人對1/32迷你四驅的見解還是一樣
因為車速太慢
風力影響小到可以忽略
應著重在配重跟導輪對軌道穩定性
nocar wrote:
---客觀想法你這樣...(恕刪)


感謝指教! 軌道來挖一下!

我能明白軌道的問題但想請教為什麼不需要多管吸管來穩定出風?
流言終結者電視節目中也是使用這種方法得到穩定的出風...
若前方直接面臨一台工業電扇,電扇吹出的風不就會一陣一陣的嗎?
所以我想在實驗設計中前端稍微先壓縮一下空氣然後再通過吸管陣,想得到穩定的出風
不知這樣是否有錯?

風速計已借到手!
don20412 wrote:
若前方直接面臨一台工業電扇,電扇吹出的風不就會一陣一陣的嗎?
所以我想在實驗設計中前端稍微先壓縮一下空氣然後再通過吸管陣,想得到穩定的出風


我不知道流言做的規模
但用吸管因為管徑太小
黏滯效應會影響你的風速
出口瞬間也會互相影響到
如果離待測物體太近,也許風在剛出吸管後的互相作用還未平衡
我不覺得這樣有比較準

如果吸管是來整速用到,那至少吸管後方另接一段完整的區斷讓氣流均化,讓接近待測是切面均速的

工業電扇太大了吧...
模擬20~40km的風速一般家用電扇就辦得到了

nocar wrote:
---客觀想法你這樣...(恕刪)


車速太慢的原因是在於空氣阻力的存在性...
而不是本身一開始就很慢...

因為任何行進中的物體都會與空氣產生磨擦係數.進而影響了速度...
關於這點.應該是基本的物理常識吧

如果車輛是放在真空狀態(無阻力分子存在)下.進行測試的話
那今天你就算只是用了1顆普通的白頭馬達.其行走速度而言也能擁有媲美一顆黑頭馬達的程度水準= =

還有一點...
既然曾經有人已經表明塑膠車身已經夠笨重了.那又在底盤上刻意追加重量...?
這樣整個聽起來.感覺不是有點在原地踏步嗎?

所以這樣改造到底是在追加整體重量.來達到加速電池與馬達的消耗率?
還是真的想要讓四驅車變快?
就請自行判斷吧

因為就相同的理論概念.也可以用來解釋汽車的油耗率的高低...

註:當物體行走的位置越高.空氣阻力係數也相對越大




參考資料:

台灣 JGTC「空氣力學教室 」尾翼 底盤平整 Diffuser 文氏管 @ 台灣 JGTC (按我回首頁) :: 痞客邦 PIXNET ::

AUTONET Mobile News: 前進中的PORSCHE博物館,高速下壓力讓PORSCHE 956輕鬆倒立行駛

高中物理教材內容討論:自由落體與其空氣阻力係數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劍心san wrote:
車速太慢的原因是在於...(恕刪)
專業
不是這樣講的,尺度不一樣不能把真車的情況套用到玩具車

當車子很小的時候,雷諾數過大(慣性力遠大於黏滯力),跟大車子的狀況是差很多的

這時候空氣阻力是可以忽略的,玩具車子能跑多快主要看引擎的功率

就像做出一台飛機很簡單,做出一台跟蒼蠅一樣大的無人飛機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修過空氣動力學and流體力學,小小的見解,有誤請告知


劍心san wrote:
車速太慢的原因是在於...(恕刪)


是因為車速太慢所以「空氣阻力」造成的影響可以忽略,而不是因為空氣阻力所以車速太慢

在真空狀態只是去除「空氣阻力」,正常來說,你講的狀況是不會出現的,原因其實前面有人說過了,這種尺寸及速度,空氣阻力造成的影響,最多不過1%左右的影響,因此你所謂「1顆普通的白頭馬達.其行走速度而言也能擁有媲美一顆黑頭馬達的程度水準」是不可能的,最多是差距變小一點點點(1%)而已

小模型車與真車的空氣阻力影響是完全不同的規模,基本上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或者類推的,你放的那些都是一般車輛的實驗,數據根本無法使用在小模型車上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如果說車殼對於車子的穩定性有影響的話..

那這麼說來..到處挖到處切割車體拼裝根本只是毀這台車而已~XDD


還有不對稱的車體設計要能達到穩定應該必須經過相當程度的計算才對~!

這樣還蠻想知道有沒有人試過鐵狼號的空氣力學測試






真的要玩到那種程度.......30年前就有這種魔人了........

幾個牙醫.....外加航發中心的工程師......玩到走火入魔.....

連懸吊都考量在內.....看過當年他們搞的底盤....懸吊......動力組.......

那幾個看過四驅車有變速箱的??

當年搞碳纖底盤.....沒幾個吧??都還搞不清楚那是啥.....

車殼打薄....早就是基本功....

懸吊更是一絕



嘆為觀止.....只是他們只有自己玩,從不去公開比賽.....

因為.......不用比了

他們只是相互鬥法而已

剛好在一家模型店被我遇上.......

瞧見.....啥是魔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