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噴筆選擇、概念釐清,還請指導

個人雖模型技術、資歷均尚淺,噴筆實際夠用,純粹抱持:「頂級噴筆作模型,製作過程就是種享受,平常就算供奉起來欣賞也看不膩」的浪漫兼收藏情懷,因此不考慮性價比因素,至於新手應該循序掌握工具,好噴筆不代表好作品,高手掌握工具,初學才追求工具,我是理解的。
雖然目標浪漫,但也希望這支新噴筆能【與現有現有噴筆發揮功能性的互補,而且塗裝時要常用】。
就個人理解,噴筆分工粗略分為【(1)噴補土】【(2)噴金屬漆&珍珠粉】【(3)一般漆面】【(4)細部噴塗】這幾種;
似乎也是對噴筆需承受損耗程度的排序(?),目前手邊噴筆僅有2支如下:

IWATA HP-C 0.3 (編號只有單純的"C",最簡單的那種,親戚贊助)
GSI PS-289 0.3 (最初自購,想打安全牌,結果不太安全?)

若購入新噴槍,理所當然會希望其擔任(3)(4)的功能,可惜退下來的2支對(1)(2)都並非最適擔當者:
IWATA HP-C 0.3 專任(1) →並非0.5的大口徑
GSI PS-289 0.3 專任(2) →據說 TAMIYA 的 HG3 對此非常適合,超遺憾當初不是選擇 HG3,PS-289退下來似乎啥都能做,又啥都不擅長...
另一方面,目標預購入的噴筆 為Iwata的【0.3 HP-KCH】或 【0.23 CM-KCP】,理由非常膚淺:Iwata是正宗噴筆廠,而"Kustom"編號帶有K的,看列表似乎是iwata的最高等級。請問上述2隻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只是同等級的不同口徑?先前看過有人評論Iwata 0.23,編號還多個"K9000",不知是否為同一支。同廠Custom Micron 和 Kustom 系列的價格怎麼價格都在一樣區間,到底是如何定位的...?
我對新噴筆的期望如下,模型類型為剛普拉、GK、軍模,唯獨不做人物:
1.改善先前噴塗時,目標與非目標範圍間出現的較明顯"分界"(霧化能力?)
2.相當程度的細噴能力(後問)
3.曾把漆調得很稀,想像能很輕薄的噴塗一層...結果悲劇了;據說好的噴槍可以順利塗佈很稀的漆
4.希望能常用,處理大多數目標 → 那根本就專指0.3了吧,偏偏手頭又都是0.3的
前言這麼多,懇請先進指點的是:
1.我對現有噴筆的工作定位理解是否有誤? PS-289從常備退下來後,最適合的工作是啥.....
2.非得用0.2才能處理的作業為何 ? 若是都選擇相當高階的0.3噴筆了,一般0.2專門處理的部分,真的一點辦法都沒嗎? 反之,0.2口徑想當0.3來使,沒看過這種建議,是怕噴太多次產生疊痕嗎?
3.除了上述Iwata Kustom,Iwata在這個價格還有很多型號,我的理解是否有誤? 除了郡士ps770、H&S Infinity 以外,這等級 (台幣15000以內) 還有甚麼較建議的標的? 我個人是傾向這些錢全數投入1支搞定(希望是最後1支)。

感謝看到最後的大大們。
文章關鍵字
覺得你很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也用心的跟你一起討論這議題哦!
我們先來討論噴筆的霧化效能好了:



上圖是我亂抓的圖檔把它當作噴筆噴漆霧化的示意圖,顏色甚麼的就隨意了.我把霧化效能分成內圈(白色)和外圈(紅色).....
我想稍微有經驗的玩家一般會把噴筆的霧化能力當成購買的重要指標之一吧!!噴筆拿遠一點噴在一張紙上然後觀看噴漆出去的整個範圍有多漂亮這樣.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認為頂級的噴筆霧化效果應該是要整個圓都噴得均勻很漂亮而不是分成內圈漂亮外圈稀疏對吧??(因為我以前也這麼認為)

後來我自己實際用過後發現這樣好像不太對!我目前有2隻噴筆(都剛買不久),一支是岩田的HP-CP 0.3;一支是H&S Infinity CR-PLUS 0.15+0.4套裝.HP-CP是最先買的,效果個人不負責任測試屬於集中型(內圈漂亮外圈稀疏);CR-PLUS屬於分散型(內外圈都比較均勻).結果呢??現在的我哪支最常用??答案是岩田的HP-CP,怎麼會這樣??(心中OS跟我說H&S Infinity CR-PLUS很貴耶,你為什麼不用放在那裏生菇?)我自己一開始也納悶,後來慢慢意會到當我拿一個零件在噴的時候假設HP-CP噴30秒可以完成的話,用CR-PLUS可能要50秒.集中型的HP-CP把漆集中讓我噴小零件的時候迅速完成,CR-PLUS也是噴出同樣的漆料但是外圈範圍的漆料大概都噴到空中去了沒有噴在零件上結果造成我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噴完這零件也浪費了一些漆料去.

可能有些人可能會說能夠噴得漂亮就好了,時間多花一點沒關係啦!!是啊沒錯可是但是當你發現你模型的總零件數有100多個200多個,噴筆一拿起來要噴的時候你會怎麼想??(好累哦!要噴到幾點才能噴完?不噴了,放到山積去改天再說哈哈!!)

我並不是說CR-PLUS不好,我覺得應該是要看你要玩的模型是哪一種類來決定用甚麼筆.我是買壽屋的洛伊德比較多,他的零件大概都屬於中小型比較多(大概等於鋼彈PG等級)然後像積木一樣組合起來,所以我覺得用HP-CP對我來說效率很好又漂亮.那CR-PLUS可以做甚麼,我個人的主觀淺見認為軍事模型對他很適合.軍事模型不外乎戰車,飛機,船.對吧!飛機機體一般面積都大,船的體積也是瘦瘦長長的,如果用HP-CP來噴不是不可以,只是很累而已.為什麼呢?因為飛機機翼面面積大,HP-CP噴漆範圍過於集中遇到大面積零件時會造成噴塗分布不均勻的現象發生,那不就GG了對吧??還有CR-PLUS有一組0.15可以替換用,船體或戰車上有很多細小零件或者是要噴虛邊迷彩色的時候
0.15就是他顯神威的時候了

以下這段是以我個人來說:
假設噴洛伊德零件用HP-CP來噴,一罐漆料可以完成的話;用CR-PLUS可能要用掉2罐.
假設噴軍事模型用CR-PLUS來噴,一罐漆料可以完成的話;用HP-CP 2~3罐也不見得可以完成(因為容易噴失敗洗掉重噴,賭人品?)
漆料是比模型還燒錢的消耗品,短時間你可能感覺不出來,時間一久你就會發現到了哦!!


當然噴筆的購買考量並不是只有這樣而已,我先講一些,如果有興趣後續再繼續討論吧!我的2支噴筆,心中理想最想用的其實不是HP-CP而是CR-PLUS,很矛盾對吧!為什麼呢??以清潔噴筆方便性和操作噴筆功能性和手感來說CR-PLUS大勝過HP-CP的哦!!也就是說好用就對了(好用不代表好噴)

P.S以上言論純屬個人主觀意識,如果大家不認同請忽略我的言論啊!
非常感謝前輩的概念分享!
啟發我對霧化概念的多面理解。
目前包括您的回文,蒐集到的資訊多顯示
看來"街筆"再進階等級的噴筆
運用感受和原先0.3街筆會有相當差異,且不見得都是正面
大多"挺有個性"的(尤其是小口徑)
更提醒了手感、整備的便利性也應納入考量
若是噴筆動用一次如同動手術般想到就心累
也會影響使用效率及意願
多謝回覆!
我還是回一下好了....
基本上我是認為樓主想太多而把問題複雜化!
噴筆這東西我怎麼推薦那也只是一個參考 需求要自己去發現的!
就像是你如果用0.3來細噴達不到你要求的話那再去想0.2會比較實際!
我不知道您做的模型比例大小跟您實際噴出來的狀況 所以我也不去判定到底夠不夠用!

另外!
就樓主對岩田噴筆的型號的誤解我解說一下好了!
樓主提到的【0.3 HP-KCH】【0.23 CM-KCP】
這兩隻的正確型號是Iwata Kustom KCH Airbrush Model K9100(簡稱KCH)
與Iwata Kustom KCM Micron Airbrush Model K9000(簡稱KCM)
分別是"HP-CH 0.3"與"CM-CP2 0.23"的外銷特化版
跟標準版的"HP-CH"與"CM-CP2"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加大的漆杯跟加長的版機!
除了這些加強設計之外其他性能方面可以說是畫上等號的!
另外那個KXXXX的編號是外銷的型號沒其他意義!


針對這四點問題:
1.改善先前噴塗時,目標與非目標範圍間出現的較明顯"分界"(霧化能力?)
這應該是要噴出來的感覺接近實邊吧?就像二戰戰車迷彩那樣~
其實這個除了噴筆本身性能之外還要操作者手要很穩的近距離噴塗才能把噴筆霧化控制在一定範圍!

2.相當程度的細噴能力(後問)
細噴能力的話那其實我的感覺 你先把HP-C熟悉之後再想這些也不遲 HP-C是隻好筆啊!

3.曾把漆調得很稀,想像能很輕薄的噴塗一層...結果悲劇了;據說好的噴槍可以順利塗佈很稀的漆
我不懂你所謂的悲劇是什麼 但噴筆對於稀的漆霧化應該會更好才對 尤其是如果單噴溶劑或試水一向是最沒問題的!

4.希望能常用,處理大多數目標 → 那根本就專指0.3了吧,偏偏手頭又都是0.3的
所以說 你先把HP-C熟悉吧!
不過你既然有289跟HP-C 我倒想問問你對於這兩隻有什麼心得? 尤其是噴起來的優劣?


接下來的四個問題!

1.我對現有噴筆的工作定位理解是否有誤? PS-289從常備退下來後,最適合的工作是啥.....

這個簡單 你想拿來做啥就做啥 289再不濟也是隻日本筆 至少比台灣大陸製的強多了 真的不爽就賣掉吧!

2.非得用0.2才能處理的作業為何 ? 若是都選擇相當高階的0.3噴筆了,一般0.2專門處理的部分,真的一點辦法都沒嗎? 反之,0.2口徑想當0.3來使,沒看過這種建議,是怕噴太多次產生疊痕嗎?

這問題我反問你 如果0.3噴的比0.2細 的話那要0.2的噴筆何用?(我說的是正常情形 不是有些口徑亂七八糟的喔!)
0.3噴出來就是一定比0.2的粗 至於這個粗的差距能不能用除了噴筆本身性能之外還是要看人的技術跟接受度啦!
0.2拿來當0.3用也成~ 我可以告訴你用0.2噴補土噴底色的蠢事我也做過 除了可以噴的很細之外只會更累人罷了!
你要知道很多0.2的漆杯只是小小一個 要拿來當0.3用光是添漆的頻率就會多很多 你不怕累的話那當然沒問題啦!
至於疊痕 如果同一色系的話那有何問題? 如果不同色系的話那就是發色問題 會產生疊痕那就是發生很嚴重的操作失誤了!

3.除了上述Iwata Kustom,Iwata在這個價格還有很多型號,我的理解是否有誤? 除了郡士ps770、H&S Infinity 外,這等級 (台幣15000以內) 還有甚麼較建議的標的? 我個人是傾向這些錢全數投入1支搞定(希望是最後1支)。
感謝看到最後的大大們。

這問題我說真的!
既然有一萬五預算的話其實我以上都不建議!
KCM KCH這些K開頭的IWATA在台灣比較少人買 而PS-770很多人不如直接買CM-CP2 infinity則已經有點菜市場筆了!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不在意的話你看哪隻爽就買哪隻就好!

但如果真的要我建議的話 我會建議 買支便宜的BADGER SOTAR 這個你用了就知道什麼是細噴專用筆的威力!
真的要追頂級!
那我推薦噴畫界頂級神筆 岩田CM系列的原型! 奧林帕斯 MP-200C
http://www.olympos-airbrush.jp/product/734
雖然這隻要從日本買進但這隻細噴性能我敢保證可以屌打我上面提過的全部噴筆!

以下影片是IWATA CM-C 0.23對奧林帕斯MP-200C 0.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4nv5GCxnQ

以下是CM-C MP-200C infin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TQvs3CLUk

然後最後一隻喔....
老實說不可能啦! 噴筆這東西一旦你鑽研進去就會發現是一個無比大坑!
你如果只是要噴模型其實真的不太需要這種極端性能的噴筆!
但就像你講的 用這種頂級噴筆真的是一種享受!
除非你就這樣滿足也沒發現其他需求 不然這個很難是最後一隻啦!



YANG1313456 wrote:
個人雖模型技術、資...(恕刪)
感謝FUTABA前輩精闢的回文,精闢到我有點痛(笑)
也許我只是不能忘記第一次從雜牌筆進階到日系筆的感受
就算當時技術不濟,日系筆要價台灣筆的3~4倍,PS-289也能帶給我台製筆4倍的幸福感(中階筆溫柔地包容我的爛技術)
但此線性理論不能比照到 中階筆→進階筆;嗯哼,可以理解
目前為止心得、回應如下,還有些問題:
【回應】
1.jimioh前輩用很具體的圖表現出我對"霧化"的疑問,我最初誤以為【整個圓都噴得均勻】就是好的,且筆越高級就越均勻,沒想到也有其缺點(畢竟我沒體驗過啊);FUTABA前輩則提醒了"實邊"的產生涉及到穩定和距離等因素。
2.了解,若想以平價體驗細噴筆,可先考慮Badger Sotar(據說耐操好用易保養),若沒前輩提點我多半就被PS-270拉走了...,可惜目前在沒屋頂看到唯一那支沒想像中平價
3.我所謂漆調得很稀以為能薄噴結果悲劇,意思是說,同樣的氣壓;距離;出量,我用調稀的漆很容易令原有漆面溶破或垂流,但正常的漆就不會(想當然爾,因為稀的漆內含溶劑多啊)
4.jimioh做的ZOIDS是指HMM系列嗎?我很期待看有生之年會不會出GILVADER。
5.感謝FUTABA指正讓我導正對Iwata Kustom的誤解(掩面),看到【特化版】就興奮我是被動畫洗腦了嗎
6.由神器對決的影片我才理解到,噴筆性能的極致差異,在模型可能較難以展現(噴畫的領域啊)

【問題】
1.我原以為 H&S Infinity的噴針較突出,噴帽也和習慣的環狀全遮蔽有差異,碰壞噴針的機率會比較高呢;但jimioh特別提到其方便性,看來是我想太多了,這種噴頭不會有防護上的疑慮。
2.清洗及結構的便利性,據說日系筆最難洗,美系、德系較有優勢;但為什麼漆壺可拆卸型,會比不可拆卸型還難清理(TAMIYA 74537 VS 74532)?我原以為壺能拆下來更方便清理。
3.先回應FUTABA前輩的質疑(對於這兩隻有什麼心得)。我最初先拿到HP-C,後來自購PS-289,明明PS-289有鎖微調旋鈕又能微調氣量,而HP-C甚麼功能都沒有,但始終有種異樣感:我最初用HP-C完成的MG SAZABI,"感覺"陰影處理比後來PS-289的作品稍微"柔和自然"些。總之HP-C單就塗佈能力並不比PS-289差,但PS-289較易掌握操作,這是個人感想。關於HP-C,我看不出它是Iwata之6系列的哪一款,也查不到任何關於HP-C的使用評論,目前能看到的都只有HP-CP或HP-CH(後面加個字應該是進階版吧?);FUTABA前輩似乎對HP-C很有感覺的樣子,若可以還請提點提點 (總不可能HP-CH把額外功能都拔光,大致等於HP-C吧)
刪!
soga...,我原先真的太低估HP-C,也許該改將PS-289拿來噴補土,兩者待遇對調一下
我搞錯了,Badger Sotar確實很平價,這是該廠牌的頂點呢
若將不易入手的奧林帕斯排除,僅論易入手廠牌
目前依理解,細噴用筆的各頂點(價格)分別為:
日系:IWATA CM-C 0.23
德系:H&S Infinity
日系掛牌:郡士 PS-770
美系:Badger Sotar
相較之下Badger Sotar的確很實惠,而評價幾乎都是一片倒的"霧化優異""高價性比""結構便捷"
若不考量收藏及爽度因素,Badger Sotar確實是品質堅實不容忽視的選項,且還能體會另類的設計實用理念

YANG1313456 wrote:
soga...,我...(恕刪)


sotar的重點向來不是"品質"而是性能!
這個不能當成一般日本筆德國筆買來就能用!
你不先整隻大洗一遍就會東塞西塞 一些鐵削 油渣都得先洗乾淨才能發揮性能!
作工跟其他大廠相比更是像渣一樣的粗糙!
但重點就是性能跟粗糙的作工完全是反比!
真的要買的話我絕對推薦!

補充一下!
SOTAR的原價可是四百美金等級的啊!
如果不是最近BADGER不知道腦帶發生了什麼狀況還是噴漆的溶劑吸太多搞出這種一百美金以下的特價!
不然如果照原價來賣的話我想推也推不動啊!

然後你說過那種289跟HP-C噴出來感覺的差異我大概可以跟你講這就是噴出來的漆霧集中與擴散的差異!
整個噴塗範圍都均勻代表這噴出來的特性是散射平均設計! 這通常在於噴筆本身的設計差異!
HP-CR這隻噴筆設計上就是0.5的IWATA中低階噴筆
設計上就是針對細噴以外的操作 自然噴出來的漆會比較擴散 連噴口都配上擴散型的喇叭噴口這也很明顯了!
這樣自然會有噴起來很平均 但不會集中的效果!




HP-C 或是 HP-CP 整個噴筆前段跟CR相比都是比較集中的設計
尤其是噴口也是採比較收斂的形狀 這樣噴起來的漆霧就會比較集中~
下圖有兩個框框 我用來解釋細噴用噴筆的設計差異!


下圖是HP-BP
可以自行比對框框處跟上面提到的HP-CR HP-CP的差異
傳統的日本噴筆針對細噴的設計就是縮短版機與噴口的距離
讓操作噴筆的手更靠近被噴物體 你可以想像用畫筆作畫時手握畫筆尾端跟握前端的差異!
噴筆的前端越短 越適合細噴操作!



下圖是SOTAR的圖片 可以看到噴筆前端有多短!


至於像是俊是PS-289 PS-270(筆身本體一樣)
為了容納大漆杯跟調氣裝置所得到的筆身就是如下圖那樣就算是0.2的PS-270跟0.3的PS-289一樣長
如下圖


代工廠IWATA的頂級噴筆同樣外觀設計的CM-CP2的外觀設計 雖然已經是0.23口徑 但長度依然很長


同系列同為0.23口徑的CM-C跟CM-CP2對比長度就稍短一些!


但0.18口徑的CM-B2長度跟0.23的CM-C相比就幾乎一樣


以上!
日規噴筆傳統設計對於0.2 0.3 0.5這些不同設計的噴筆都有針對筆身作修改設計 尤其是0.2的噴筆外觀上的差異更是明顯!

但一些新款噴筆因為要容納調氣閥
所以就算是上面沒提到的HP-CH BH AH 幾乎是用同一個筆身 所以可以看到筆身除了漆杯大小差異之外其他幾乎一樣
至於內部氣道粗細有沒有改變 這點是噴筆內部 我看不到所以就不在討論範圍

最高階款的CM細列源自奧林帕斯MP系列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上面的影片中CM-C 與MP200-C的相似度!
同樣為了塞入調氣閥所以CM-CP2本體的長度甚至還加長一些!
沒調氣閥的CM-C 0.23 CM-B 0.18的長度就維持在傳統噴筆的如0.2的HP-BP差不多的長度(跟MP-200C 200B同樣長度)

美國的SOTAR的設計就是純粹為了細噴所以縮的很短!
這點日本人的設計方式趨向保守沒有老美那麼靈活!

如下圖是paasche VJR
同樣可以看到短筆身的設計!


簡單說 這些噴筆外觀的加長縮短設計並不會對本身性能有什麼影響! 頂多就是短筆身上不了大漆杯這種不成問題的問題罷了!
甚至有些廠商直接不管口徑大小都用長筆身只要習慣了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外觀為了用途而去特化設計對於使用上的幫助也不能忽視!
長知識了
感謝FUTABA前輩找了這麼多種噴筆側視圖來比較
非常清楚地說明箇中差異,原來筆身各段長短內含這份玄機

此外,我才注意到
...最細噴的SOTAR該不會沒有漆杯蓋和噴帽(我去查官圖開箱圖都沒看到)
無怪乎有文特別提及"KROME的漆杯有金屬蓋子"
歹勢,我尚入門,誤以為噴筆有蓋有帽乃理所當然,沒想過相反的可能性

SOTAR真不虧是追求性能的極端
為了細噴性能索性連防護噴帽都不要了(影響出漆、可能積漆?),而沒漆杯蓋是為了...漆杯太小方便常加漆?
(稱讚,絕對是稱讚的意味,絕對有其機能上的理由只是我不清楚)
這麼說來似乎曾看文提過
有些細噴筆"連漆杯都沒有,僅有凹槽容納少許漆料"
是我少見多怪了

再此外,有文提及
"KROME是採銅鍍鉻處理 所以不會像傳統BADGER銅鍍鎳噴筆那樣容易氧化成灰灰的樣子"
...結果SOTAR外表是黑的,不知道算哪種,希望不會難清理(因為感覺不是光滑而是有點霧面的)

最初接觸的是日系筆,有如小雞初生見母雞一般
以為噴筆就該長這樣
殊不知換個國家,設計理念就如此大相逕庭

YANG1313456 wrote:
個人雖模型技術、資...(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