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前陣子三級防疫期間,假日哪都不能去時候 ,心想乾脆就一鼓作氣把它完成吧。一些細節也不太管了,所以很多地方做工沒有很細,跟板上的大師的水準比可能差了一大截,而且機身上沾了一些難以去除的灰塵,照片拍起來有些難看,就請大家包含囉。
模型外盒還滿大的,長寬大約是42x27, 正好是不太好偷偷帶回家的尷尬尺寸(笑)
盒面是繪圖是救援墜毁的A1攻擊機場景,典型的越南戰場的想像,一架直升機冒險救回被越共包圍的飛行員,畫面給人許多驚心動魄的連想,但是否真實發生過就不得而知了。倒是在一些早期阿波羅計劃的記錄片中,經常出現此機救回降落在海中的太空人的影片。
由於當初沒有想到要上網開箱分享,所以沒有拍到零件細節的照片。只能說零件很多,比較特別的是有兩片蝕刻片。主要是安全帶、駕駛艙和機身細部。

駕駛艙和客艙是分開的,而且是上下層的佈局。比較有趣的是駕駛員的坐位是沒有地板的,和客艙是可以相通的。也就是說坐椅是懸空。小時候參觀時就有印象,當時以為是維修時拆掉了,沒想到原本就是如此,至於為何要這樣設計,我沒有找到答案。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的更明顯,駕駛員的坐椅是懸空的。

引擎的配置也很特別,是安裝在機頭而不是機頂,靠很長的連桿將動力傳到上方螺旋槳。據說此設計是為了維修方便。

可能是1950年代的產品吧,引擎還是使用活塞式,而不是後來直升機普遍採用的渦輪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客艙和全機的比例。後方的機身看起來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利用。

最難搞的坐艙完成後,開始進入噴漆作業。這次使用田宮的水性漆來噴,雖然比較容易脫落,但省了許多清洗器具的麻煩。

直接跳到完成。水貼紙沒有很多,很快就完成了。
完成品擺在桌上,有種很難形容的感覺。好像是從舊書裡的黑白照片,實機直接跳到眼前的喜悅吧!

機身前部特寫,艙門上方裝了一具捲揚機,方便吊掛。此模型的細節很好,連螺旋槳葉的自然下垂,也有表現出來



再講一個小插曲,模型快完成時,突然發現艙門居然遺失了,怎麼找都找不到。只好用手邊的材料複製一個。
方法是先找一片厚紙片切出艙門的比例。

需要一片塑膠片來製作艙門,找來找去發現一本舊的幾米記事本的塑膠封面剛好適合。

用紙膠帶對出艙門玻璃窗的尺寸。

切出玻璃窗的孔洞,沒有很整齊,不管了。
由於原本艙門上緣一條突出的造型,手邊剛好有張用過的火車票,比對後發現厚度剛好適合。

火車票貼上後的效果

噴漆後已經看不太出來是代替品了。

裝配後的特寫。大功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