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式重驅逐戰車(德語:Jagdpanzer Elefan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國防軍所使用的驅逐戰車。制式編號為Sd.Kfz.184。初期的名稱為8.8公分43式2型反戰車砲搭載突擊砲(Sturmgeschütz mit 8.8cm Pak43/2)及虎(P)戰車驅逐車(Panzerjäger Tiger (P) 後於1943年的一次會議中被正式命名為斐迪南(Ferdinand)
會說驅逐戰車 基本上代表他並不屬於一般坦克~ 而是把反坦克炮下面裝了了履帶 加上包覆了重裝甲
砲管不像普通坦克可以365度轉 所以砲台移動要配合履帶動作 很不方便~~
在取得「斐迪南」作為制式的名稱後,於1943年5月完成生產的90輛斐迪南被編配到第653及第654(重)戰車驅逐營。該兩個營與第216突擊戰車營共同組成第656(重)戰車驅逐團,並於1943年7月被投入到庫斯克會戰[13]。
在庫斯克會戰開始前的1943年7月4日,整個團共有89輛斐迪南。但在7月5日至14日為止已損失了19輛。大部份是因為引擎室頂部通風用的格子孔被重砲彈直接擊中,這表明當時的戰況與砲擊的壓制相當激烈。當時在庫斯克一帶均被以鐵絲網、反戰車壕、地雷區及反戰車砲陣地組成並作縱深配置的防禦陣地包圍,這些防禦陣地由於擁有強力的砲擊支援而非常堅固。除了被敵彈擊毀外,另有4輛是因為馬達短路後發生火災而損失。到8月1日為止再損失了20輛,這時整個團還擁有50輛斐迪南,當中仍有26輛可隨時使用,有24輛正在進行維修。當遇上無法移動的車輛時均盡最大努力(將5輛18噸牽引車連在一起進行強行牽引,甚至還出現過動用虎I戰車強行牽引的極端事例)進行回收,並在進行適當的維修後再送回戰線,至於不得不放棄的車輛則由乘員進行爆破。
從作戰開始到8月6日為止,整個團已擊毀了敵方502輛戰車、約100門野砲及20門反戰車砲。到了8月26日,由於整個團損傷嚴重,為了進行休養及修整因此後退到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其後,第654營裝備了獵豹式並進行改編,而在其它部隊完成維修後再返回前線。
11月5日,第653(重)戰車驅逐營取得的戰果為擊毀敵方582輛戰車、344門反戰車砲、133門火砲、103枝反戰車步槍、3架飛機、3輛裝甲偵察車及3輛突擊砲。後來更在11月25日,僅以2輌斐迪南擊毀了54輛敵軍戰車。到了11月29日,各車在記錄中已行駛了近2,000公里,亦因車輛需要進行全面檢查而向西面撤退。其後,斐迪南在接受維修後,名稱更改為象式。而部隊中的第1連被派到義大利戰線,其餘的則留在東部戰線直到戰爭結束。
斐迪南的戰鬥力為蘇聯軍帶來很大的衝擊,只要看到德軍的自走砲就會稱其為「斐迪南」,而斐迪南亦成為強力戰車的代名詞(就為這個原因,在蘇聯的報告中出現的「擊毀斐迪南」,實際是擊毀除象式以外其他的自走砲或驅逐戰車)。












試跑
這款不是田宮的設計 油門都比較猛 以後等壞掉 可能在搞減速組看看
老車 有些燈有點不亮 ~~ 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