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選擇權) 提升教育品質卻不增加額外的費用的解決方案 歡迎有小朋友的家長入內討論


swiftboy wrote:
我們爭取的是教育選擇...(恕刪)

選擇權為什麼只能照你講的方式走?
都是選擇,為什麼別人說的都不是選擇?
您說"每個孩子拿到的教育預算都是相同的"
所以只要是家長想的、理念相同的,
國家都要支付這筆費用,
根本不需教育部和教育政策了,
照這個方式走,我們也會多好幾個建中,
也會多好幾個貧民學校,
只要是家長想的,國家就要想辦法完成嗎?

我不是很了解華德福?
您可以做一張表比較一下優劣嗎?
諸如每班學生人數、特教生安置、家長需花的心力、師生比、老師授課時數、社團等,
來讓網友信服,
"華德福真的是是如您所說用相同的預算(每位學生所分)"
可以達成的嗎?

順帶一提,應映老師繳稅、老師降低授課時數,
教育部不花錢讓各校聘請正職老師,
卻只花代課老師的錢,
由於錢不多,學校往往都聘不到好老師,
所以現在學生面對許多師資開放後,
修習教育課程的老師,
常常老師經驗不足,或無法具備深厚的教學專業,
想當然之,只上兩、三節,又要面對大班,
錢又比不上安親班、補習班的費用,
如何讓一個代課老師可以養家?
基本工資都可以調漲,
代課老師的代課費又多年不漲,還要繳稅。
這問題是接下來大部分學校、家長、學生會面對到的,
相較之下,您會知道"華德福"在公立學校多貴族了吧!


brain417 wrote:
呵~是唷~反正不管先天後天條件就要硬幹就是了~
好吧~就算照您說的~推動選擇權成功了~

接下來~比如說某A國中升學績效最好~
所以全縣最搶手的A國中只能收500名學生~請問如果有1000人選擇入這間學校~那該如何處理?
抽籤?如何能確保其公平性?更別提要叫全縣的家長都要親自接送小孩到該校去~能做到如此的家庭~
請問有幾人?這種搞法~最後被確保的是誰的教育權?有錢人還是一般人?這是不是一種"階級的霸凌"?...(恕刪)


swiftboy wrote:
推動教育選擇權後自然會回歸市場機制


辦的好的學校 學生帶來的教育卷越多 資源自然較多 自然而然可以茁壯發展 容納更多學生


辦的差的學校 學生帶來的教育卷少 當資源少到不足以維持學校收支平衡時 會自然被市場淘汰



我不是很有理論的人,比較重視實際的問題,
樓主的主張不是說不好,
但正如brain417大大的問題,
我認為樓主並沒有解釋的很清楚。

舉例,假設已經實施「教育選擇權」了:

若建中績效很好,大家都要去念,
10000名家長/學生要進建中,
但建中只有1000個名額啊。
這時樓主提出的解決方案是:
建中收了這10000名學生的教育券,
就會成長茁壯,就可以容納更多學生了。

先不論一開始1000個名額的建中怎麼有辦法收10000人,
好,假設建中真的收到了一大筆資源,
要開始成長茁壯了,要怎麼進行?
在別的地方另闢校區,蓋建中二中、建中三中...?
再找一批老師到建中二中、建中三中任教?
問題來了:建中二中、三中的地點、師資
真的能跟原來的建中一樣嗎?
而這符合家長/學生原本行使教育選擇權的原意嗎?
(我就是要讀在南海路,有XX名師的建中啊~)
老師的數量、素質很難在短期內飛躍提升、
硬體資源、校園用地更不可能憑空取得,
再退一步,就算家長/學生都對念建中二中、建中三中沒有疑問,
而這和從現在開始把其他高中改成
建中二中、建中三中...有何兩樣?
最後學生還不是等於接受一樣的師資、差不多的資源,
只是校名不一樣了?

樓主的理念固然有其道理,
但為何這討論串中大部分均為反對意見,
恐怕不能光以「他們是守舊、故步自封」等語自我安慰,
如何解決現實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failurestone wrote:
選擇權為什麼只能照你...(恕刪)


您又誤會了

提供讓家長有更多選擇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當然家長如果對體制內原學校情有所鍾~那當然可以繼續選擇原來就讀的學校~將教育選擇權的預算投入在體制內原學校阿?

這跟提供家長教育選擇權能夠有更多的學校可以選擇~兩者完全沒有衝突阿~
swiftboy wrote:
您又搞錯了只是把目前...(恕刪)


總預算除以人數
這更是騙人的盲點


今年5億經費,
明年也是5億嗎?
這就是盲點所在
一年也許說得通
兩年三年呢?

舉個例子
今年5億,有5萬新生,一卷值1萬元
因為少子化的關係
明年只有4萬新生,
所以政府機關主計機關

應該制定年年5億經費,

還是4萬 X 1萬 = 4億經費 ?

還是今年新生一個人頭值1萬,明年一個人值1萬兩千五?

今年新生不值錢?

想也知道能省則省,省去鋪馬路,隔年會剩四億而非五億



但現今的制度,今年25人一班,明年24人一班,人數減少教育品質提昇,

總經費是一樣的

教育選擇卷,今年25人一班,明年還是25人一班,人數減少教育品質一樣

但總經費是減少的!



但如果偏遠或是鄉下的學生就慘了,明年學校不夠經費,請多花一兩小時到遠的地方就讀

變相懲罰""""弱勢族群的勞工""""
要是有錢誰不想方便?住市中心,學校經費滿滿?


brain417 wrote:
呵~是唷~反正不管先天後天條件就要硬幹就是了~
好吧~就算照您說的~推動選擇權成功了~

接下來~比如說某A國中升學績效最好~
所以全縣最搶手的A國中只能收500名學生~請問如果有1000人選擇入這間學校~那該如何處理?抽籤?如何能確保其公平性?更別提要叫全縣的家長都要親自接送小孩到該校去~能做到如此的家庭~
請問有幾人?這種搞法~最後被確保的是誰的教育權?有錢人還是一般人?這是不是一種"階級的霸凌"?

學校辦學不力?主管機關有沒有權責?推出個教育選擇權就想為自己的無能解套?
那請問副縣長~什麼時候能推出個"行政選擇權",讓無能的局處長和公務員能滾出行政團隊?



實際會發生的問題
版主都一直迴避
一句推動教育選擇權成功
所有的問題就會自動解決了嗎


swiftboy wrote:
推動教育選擇權後自然會回歸市場機制


辦的好的學校 學生帶來的教育卷越多 資源自然較多 自然而然可以茁壯發展 容納更多學生
辦的差的學校 學生帶來的教育卷少 當資源少到不足以維持學校收支平衡時 會自然被市場淘汰

swiftboy wrote:
如果推動教育選擇權成功

那麼未來要成立什麼學校~可由家長與老師再另外自行籌組~而每個學生都能夠公平的得到同樣教育預算

supersunday7776 wrote:
總預算除以人數這更是...(恕刪)



通常教育預算不會有太大起伏~

所以請您停止無止盡的假設吧~

難以捉摸我的心 wrote:
實際會發生的問題版主...(恕刪)


連政策的開頭都還沒有~~

要怎麼討論到那麼枝節的事情呢...........

重要政策是抓大不抓小 抓原則不抓細項

否則不管什麼好政策~要找麻煩反對的話~不愁找不到的~
swiftboy wrote:
通常教育預算不會有太...(恕刪)


有教育選擇卷就會了!

現在動太明顯,馬上會被抓包

有教育選擇卷,就可以玩文字遊戲了!


另外華德福有高中畢業生了,我孤陋寡聞

可以告訴我們

大致學生的出路與家長的社經背景嗎?

這樣家長比較好參考!

swiftboy wrote:
通常教育預算不會有太...(恕刪)

由於我花時間想討教問題,
但是認真打大長篇文章的結果,
只得到"你搞錯了......",或"你又搞錯了......",
討教的問題不得回覆。
也不知錯在哪裡,
也許是我天資駑鈍,不得其門而入,
老師又不願明說,
再講也只會得到"你~又~又~又~搞錯了......"
所以針對華德福及教育選擇權的文章,
我不再發言。
奉勸各位網友,問題點到為止。

話說上次打電話到客服,
客服一直說,
"您的問題我們無法解決"
"但是我連不上網呀"
"對不起,您的問題我們無法解決"
"......"
感覺上好像進入無限輪迴,
啊!對不起,
我離題了......
樓主您還在無限迴圈啊!?
教育選擇權是很好的概念,但也得看當地的民情而定啊?
您一直強調"家長"與"學生"的選擇,但現在台灣部分家長的亂象我想您很清楚(就不多說了)
北歐的那套教育理念與制度很好,我也很喜歡,可是這樣美好的教育制度來到台灣難保不會變形,而導致變形的源頭,就是台灣已經畸形的社會結構與心態,如果可以選擇,那有多少的家長會一擲千金的讓孩子搬到最好的學區附近,又有多少家長會不惜代價破壞這個立意良好的規則,只為了讓孩子擠近那道窄門?
另外,樓主也不需要藉由貶低或批評體制內的老師,藉此達到你的訴求,現在畸形的教育體制及社會潛規則,已經慢慢的把我們的下一代養成一個個的小怪獸,家庭是一切教育的起源,如果家庭教育都不改變,家長不願意為了孩子改變,那就算有再好的教育制度恐怕也只會大打折扣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