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ra_excuse wrote:
不好意思吐個槽
有種東西叫offer letter
沒拿到就辭職
怪誰呀!?
不好意思敝人也來吐個嘈:
很多公司是要求員工自請離職時要提前一段時間告知的。
時間可能從3~5天到1個月不等,
公司要另外找人、
業務要辦交接、
有保管財產的要移轉,
再加上你的勞健保轉出、
薪資結算等等,
真能今天說辭明天就不幹嗎?
當2星期後就要赴新職了,
時間也算緊迫了,
不趕緊處理好離職的事,
萬一原老闆在你去新公司上班後一直盧你,
說你沒交接清楚balabala的,
你能安心上班嗎?
再說offer letter這種東西你確定所有的公司都有?
而且在你到職前都會提供?
就算提供了又如何?
一句"業務緊縮暫時凍結人事",
你拿offer letter是能咬他嗎?
有時候,看他們怎麼對待員工及對人才招幕的態度便可知一二...
看準政府代發薪水聘實習員的「好康」,企業搶著上網登錄職缺,教育部卻毫無查核機制,連已解散的公司都來登錄。立委發現康福旅行社員工不到六百人,卻一口氣申請四千多個職缺,如政府全額補助薪水,等於要花全民十二億九千多萬元。
立委管碧玲昨天在質詢時,點名康福旅行社申請實習員人數多得離譜,竟是該公司員工的七倍多;此外,如鴻海、仁寶電腦也分別登錄了三百多、一千多職缺,「政府有必要各花一億多元幫這些公司付薪水嗎?」
管碧玲指出,不只鴻海申請了三百多個職缺,自稱鴻海子公司的「誠實科技」,也申請了五百多職缺;但被鴻海否認為子公司後,誠實科技在就業資訊網上的企業簡介,昨天下午先改為鴻海「關係企業」;晚上傳出誠實科技已解散消息後,簡介內容更全數刪除,只顯示「待更新」,登錄職缺近兩百個。
教育部昨天表示,根據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要點,每家公司只能申請該公司員工數三成以下的實習員,且單一機構進用人數限三三五人以下,很多公司沒看清規定就來登錄,且為降低行政成本,登入網站之前並未過濾。
滿腦子想佔便宜的公司,
日後就算EPS再高,公司再賺錢,
那些...都輪不到身為員工的你...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