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教授真是廉價勞工

Sinfield wrote:
........前面有人說過了,01上不少人在美國像樣的lab待過,美國的國家型計畫是十年,可以資助很基礎的研究,而基礎研究失敗率高,博班學生也可以畢業,"學校的政策就是只有尖端研究才能繼續保有飯碗",台灣只能去拼SCI,人家不去拼journal,那不是第一名的人的做法!

至於兼差,美國教授也有,矽谷有名的創投若沒有老師的大力投入根本生不出公司,只是老師在明在暗而以!

有什樣的制度就有什麼樣的風氣,以國際競爭力來說,台灣薪資算低了點,但與台灣的標準來說,算中間偏上,那些國立學校的老師幾乎都是從國外回來,一大半都有在美國工作的經驗,說實話回台灣算降薪,但考量的不只是錢的問題,美國生存不易,家有二老不放心.....


SCI算點數的確是個不好的制度. 但老實說你去隨便抓一個美國有名大學的教授, 他們的publication list肯定也不弱. 以台灣的那套點數公式套上去, 算出來的結果肯定也都是水準以上. 當然, 人家寫paper並不是以maximize SCI總點數為目標就是了.

說到開公司的問題, 就是另一個台灣或許需要改進的地方. 嚴格講起來我們的國立大學教授是不可以在外面開公司的. 所以多半都只能偷偷開, 然後也許以掛顧問的形式來避開法規的限制, 但明明上整個公司可能根本就是他在run的.

人家美國, 比如說Stanford EE的台灣籍教授Teresa H. Meng開了Atheros. 人家可以很高調地炫耀說Atheros是他開的. 學術上照樣也走得很順.

台灣的確是一堆外國學校PhD的教授. 不過又有幾個敢大聲說他的能力事實上是Stanford級的(like Teresa Meng),只不過或許台灣環境真的是比較差,委屈了他. 所以表現可能是沒有如Teresa Meng那樣亮眼.

話說回來美國也是有名校跟野雞大學的區分的. 不是說制度好, 就甚麼都好. 沒有強者, 即便在美國或許被大家認為"很優秀的制度"下, 照樣也就是二輪,三輪,四輪..甚至野雞等級的學校而已.

我還是覺得吸引真正的人才是很重要的. 當然制度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是要改. 兩者相輔相成.

另外人才不是挖大牌的老頭就好. 更重要的是吸引有潛力的新秀. 孟懷瑩 在Stanford也是從底層菜鳥做起的. 不是有名後才被Stanford找去. 其他的例子還有劉國瑞、胡文美等等的..

Stanford來的大概沒多久會被校評幹掉或同儕放黑話...
台灣的校風很政治...學術業的背景比學歷更有用...
一些真正重要的實驗步驟常常是賴以存活的關鍵, 所謂的 - [不傳之秘, business secret ]. 手寫紙本 for your eyes only. (e.g. 可口可樂百年古方, KFC 脆皮炸雞配方 ...)

我在外商公司上班"月薪"大概是100K(我屬於"當地雇用員工"),
多數人聽起來應該是不錯
但是在新加坡, 香港,據我所知同樣職位同樣工作, "年薪"是25萬美金....

我早看開了,
就把你自己看成深圳的管工廠女工的小幹部吧,
你不想做一堆人還等著把你擠掉......


老實說會想留在學校的人, 幾乎都是對研究有興趣的.
薪水只要比一般人高一些, 他們就會很高興了.
美國一般大學教授起薪跟一般公司比起來並沒比較高. 說不定還低一些.
當初我在系上看到某UC體系的學校徵EE助理教授起薪65000, Paper多一點的70000.
這種薪水碩士畢業就可以拿的到了, 還要多花5年去念博士嗎?
當妳博士畢業時, 我有5年工作經驗+20萬存款, 薪水說不定也升到8,9萬.
剛進學校的助理教授還要拼tenure, 5年後拿不到還不是走人.
(以上是以一般人為準, 超強者並不包含)

美國可以吸引全世界優秀的人才, 並不是因為薪水多高, 而是美國的環境和眾多的機會.

UNDP wrote:
美國可以吸引全世界優秀的人才, 並不是因為薪水多高, 而是美國的環境和眾多的機會...(恕刪)


對!!!
就是環境和機會
終於看到講出不喜歡錢的話了

就是環境和機會, 能讓人長期待在異地而不回家.
UNDP wrote:
美國可以吸引全世界優秀的人才, 並不是因為薪水多高, 而是美國的環境和眾多的機會.


問題是我們的環境和機會也不如人. 相比起來薪水算是比較容易下手的項目了.

當然跟本的問題是人才重不重要. 如果大家覺得不需要吸引人才. 那也就沒甚麼好討論的了.

美國生活費高, 但人家的公共建設也比較好, 環境也好. 在台北兩千萬台幣可能就買棟公寓. 同樣的錢在美國很多地方可以買棟有前庭後院的房子. 在台灣一百萬只能買台國產Camry. 在美國一百萬台幣已經可以買到BMW 3系列了.

美國生活費看起來比較高. 但他們可以動支在在奢侈品上的消費, 不見得會輸我們.






這樣的人才..不在企業界發展真可惜..
dominiqueshih wrote:
在我還沒決定是否要跳...(恕刪)


你來這裡說沒有用的啦,這裡的人恨不得老師拿勞工基本薪資咧!

台灣人都差不這樣,看不見的東西,就不應該值錢。所以,「知識無價」這句話,在台灣的解釋是:教授知識是不應該賺錢的。
我用600D寫日記
walakaho wrote:
台灣人都差不這樣,看不見的東西,就不應該值錢。所以,「知識無價」這句話,在台灣的解釋是:教授知識是不應該賺錢的


非常同意你的說法~

其實現在台灣的教育也是短視近利,

大學的基礎課程刪的快光了,

說什麼專業課程多且豐富才能評鑑拿一等,

結果是學費沒漲,

反倒是畢業學分縮水~

學生只會天馬行空說什麼專業,

結果是...要學生怎麼落實其專業,卻什麼也不會~

這也是為什麼大學畢業生一代不如一代,

正因為現代的大學畢業生基礎課程上的太少了,

又因少子化的關係,

競爭力相對弱了些~
歐薩姆是龜公也是龜孫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