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boy wrote:
請看看這個樓的標題我...(恕刪)
針對『教育選擇權』部分,目前有公立學校、私立學校、體制外學校、在家教育
等方式可供選擇家長選擇。
而家長也就家中經濟、離校距離、教育理念、自己的配合度等因素做出自己的選
擇。經濟佳者可選擇私立學校,教育程度高且時間多者可選擇在家教育,時間多
且配合度高者可選擇體制外學校(如華德福教育)。而一般雙薪家庭、時間少且
配合低者就選擇離家近的公立學校。實看不出目前缺少所謂的『教育選擇權』。
若單就公立學校而言,目前亦可跨區就讀,家長一樣有選擇權。辦學績效好的(
目前不外乎升學率高、教師教學認真、學校課外社團多等)學生人數多,甚至成
為「總量管制學校」。會總量管制便是因為學生人數過多導致教室不足,這就呼
應之前網友一直在詢問的問題,若人數太多導致學校空間不足時該如何處置。
一個教育政策若只掌握大原則而不考慮之後的問題,那會付出更多的社會成本。
北北基測、廣設大學、建構式數學、開放教育學程實殷鑑不遠。
psguyk wrote:
針對『教育選擇權』部...(恕刪)
如您所說~只能就讀公立學校者~就沒有進一步的選擇空間了嗎?
我想不是這樣的
即使就讀公立學校 仍然是能夠保有(教育選擇權)的
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google參考
原文出處 學校教育選擇權的理論與實施──美國明州的經驗
THE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CHOICE PROGRAMS IN MINNESOTA
姚振黎
Chen-Li Yao
清雲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chenliyao@cyu.edu.tw
該文中提到
因為依學區就讀公立學校的單一學校體系使得下列諸做法,不足以激發學生學習意願:
* 為什麼硬性規定學童必須以父母戶籍所在地決定其就讀學區?
* 為什麼不能選擇學習地點,以致連帶影響了學習科目、受教方式?
* 為什麼法語、歷史與代數,對所有兒童一定有同等的重要性?
* 為什麼有些學生的美術課、舞蹈課、音樂課不能比數學課上得多?
* 為什麼讀書就比電影拍攝或樂器演奏更能培養人文素養?
* 為什麼不允許學童在被指定的學區學校與有良好辦學績效的學校,二者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而許多人將選擇後者)?
* 為什麼那些利己的官僚主義者能在美國最普遍的公共事業──教育,持續掌握壟斷權?
* 為什麼經濟能力弱勢的家長與兒童,就不可以採取離校/換校/轉校的做法,去回應辦學不力的學校?或獎勵辦得好的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