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 我不否認我是外行 因為我本來就不是學三類組科的
不過 又怎樣 不會做菜就不能說某某餐廳難吃
沒有考過卡車駕照 就不能批評卡車司機為何不守交通規則肇事
這種邏輯 我很無耐


第二點 我並沒有說過我只相信密醫 不相信一般醫生 或者說我只相信xx 不相信xx ...
請不要製造謠言
我說我只相信自己 不代表我不會找醫生看
前面幾篇我就說過了 我相信我自已找的醫生 我並沒有說我所有都會diy 什的
不需要斷章取義

第三點 我一直以為耳鼻候是內科 我錯了 我道歉 不過這不影響我的論點
頂多讓你多個半年學耳鼻喉構造 應該可以吧


第四點 為何我比較相信自己 很簡單的邏輯 你的命你覺得誰會比你更重視
當然你自己要關心 總不可能我自己跑去找我自己都不相信的醫學資料吧
對於了解自身病情 自己當然要做努力 然後有餘力的話 多問幾個醫生
看看他們對於這個病情的看法是否一致 順便把自己找來的資料佐證一下
這都是可行的動作 畢竟命是自己的 而且你會沒時間嗎? 半年排一個病床都在排了
趁這時後多了解自身的病 又有何不可

第五點 如果你真的很懶 其實有比較方便的做法 但可遇不可求
就是不管你有多少家醫院選擇 有認識 或親戚朋友介紹的醫生 在那家的話
就去那家醫院 醫生不跟你玩醫德 生命可貴這招
不過人情是絕對吃的開的

第六點 討論事情最好不要用 無力 執念等主觀字眼 充其量不過就是 我看不順眼你
你看不順眼我 然後什麼跟你自己不一樣的意見 就要鎖文 不過我也讚成鎖文
是時後讓一些人有台階下了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今天看到一句話,有很深的感觸,

我不相信這世界上沒有公理與正義,

除非我們已經打從心裡將它放棄了。





Part1

我最近幾天,花了很多時間在想這個主題。
仔細慎視自己在這個討論串的發言,
我承認,首篇文章裡,下面這句話是不對的,有情緒性的,我應該道歉。


台灣多數的醫生,都這樣沒有道德感嗎?

難道台灣的社會,大部份當律師跟醫生的人,都沒想仔細想過自己這職業的定位嗎?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止於至善的前題假設】
我相信這個世界是有公理與正義的,
我也相信世界上,多數人是在追求一個理想的國度。
基於這個論點,我相信,多數的醫生,都是有良心的好醫生。
所以,我願意承認,首篇情緒性的發言,是不對的。

-------------------------------------------------------------
【止於至善的前題假設】

我相信這世界上,多數的人都是在追求一個止於至善的境界,

也許這是遠大難以達成的理想,卻又是人類族群不可或缺的一個前題假設。



如果多數人,都放棄這個止於至善的念頭,屈服在現實名利,酒色財氣下,

如果多數人,心中沒有一個善意道德的最後防線,人類族群終將走向滅絕。

在這個前題假置之下,人與人才能良性的互動交流,才能互相扶持與關懷。



雖然社會亂象不斷,檯面上的公眾人物言行舉止不足為表,令人望之生嘆,

我們仍應堅守這個理念,以此為最高的行為準則,並用以時時檢討與改進。

唯有我們堅信,唯有我們執行,環境才會因此改善,才能邁向公理與正義。
-------------------------------------------------------------


Part2

在這整個文章裡,以我自己的經驗,
我想表達的只是【看診者應有其基本權力】。
當然,以看診者是理性為前題。

我自己認為,以下是看診者應有的基本權力。
1.知悉目前基本的狀況。(並非超難的病理報告)
2.可行的解決方案可能有那些。
3.這些解決方案可能的產生的結果。

但殊不知,會引來許多醫界網友,強烈的反應。
這幾天很認真在思考這件事,但還是覺得很吊詭。
是不是這些要求,真的太過份了?

醫界網友提到:【相信醫生的專業。】
當然,求診者就是在相信醫生的狀況下,才願意進入診所的,
但他們還是有權知道自己的基本狀況,自行選擇可能的醫療方案才是。
我絕對尊重專業,但我也希望能有【基本知的權力】與【選擇權】。

另外提到,台灣與國外醫生環境上的差別,其中的重點,【錢】!
國外醫生,一天看診只有幾位,錢卻很多,
所以只要給台灣的醫生一樣的環境,醫生就會有體貼病人的同理心?
I DON’T THINK SO.
請恕我直言,【這個論述的出發點就是錯的!】

【同理心】與【維護看診者基本權益】這兩件事,
應是醫療工作者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啊!
怎麼在這個討論串,變成了一種奢求呢?

鴻海帝國的大老闆,郭台銘曾說過【重要的是態度!】
所謂【醫者父母心】,出發的態度就偏斜了,也難怪論述如此極端了…



Part3

多虧了這個討論,讓我想了很多平常沒想清楚的事,
也多虧了這個討論,讓我吸收了許多醫界生態的知識。

我還是想強調,我從頭到尾都沒有想要攻詰任何一位網友,
不以人舉言,不以人廢言。重點是交互討論,而不是漫罵。

我只是針對我單一的事件,提出感想。
不知道後來為什麼會很多人覺得我是在說醫生【都】沒有醫德。
如果是因為我上面道歉的那句,我很抱歉,造成您的不舒服。

我提出此文的目的,
只是單純的希望,跟我一樣不懂牙齒,卻又為之所苦的網友,
看完後有個印象,假使有一天遇到,不要有跟我一樣的下場。
豬腦的事,一個人做過就好;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我還是相信,世界上多數的人,是在追求一個美好的境界,
也許環境惡劣,也許制度不全,多數的醫生,都還是關心看診者的好醫生…
我深深敬佩那些不為環境所擊倒,堅持為所應為,堅持責無旁貸的好醫生!

我不相信這世界上沒有公理與正義,

除非我們已經打從心裡將它放棄了。


我沒覺得有那麼嚴肅啦,(而且很明顯後來的發言並非是回應你)
不滿意換個醫師就是了,

真的亂搞同事也會看不起,
"種什麼花就會結什麼果"

To Oliver:

我完全同意您有這樣的權利
1.知悉目前基本的狀況。(並非超難的病理報告)
2.可行的解決方案可能有那些。
3.這些解決方案可能的產生的結果。

你的牙醫師可能並沒有盡到他應盡的義務,然而這些權利的行使在你,要讓那個牙醫師知道你不知道什麼,這是您的責任

且容我引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關於病人權利義務的宣告
(我沒在這間醫院,仇家不用來此找我)

As a patient at Johns Hopkins Hospital you can expect:
...
# Information about you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expected result to be provided by your attending physician.

* Information on the planned course of treatment, including an explanation about procedures.
* Information on the risks, benefits, and alternatives of your treatment.
* Information about pain and pain relief measures.
* Freedom from the use of seclusion or restraints in any form unless clinically required.

#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your plan of care before and during treatment, when medically possible.
# To refuse a recommended treatment to the extent permitted by law, and to be informed of the medical consequences of your refusal.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病人理應得到
...(部分節約版面刪除)
主治醫師應該提供給你有關你的診斷、治療以及預期結果的資料
- 關於你的整個治療計畫,包含有關於治療程序的解說
- 有關於風險、好處、以及其他替代治療的資訊
有關於疼痛與疼痛控制的資訊
除非醫療必須,不會進行隔離或約束
如果醫療上可行的話,你可以在療程中或療程進行前自主決定你自己的治療計畫
拒絕醫師推薦的治療方法,並且有權利知道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後果如何

As a patient, you and /or your representative are expected to:
...
Ask questions when you do not understand what your doctor or other member of your health care team tells you about your diagnosis or treatment. You should inform your doctor if you anticipate problems in following prescribed treatment. Inform your doctor if you are considering alternative therapies.
....
約翰霍普金斯的病人應該要...
....
對於醫療團隊或是主治醫師告知你的診斷或是治療的任何資訊,如果你有所疑問,請問出來。如果你預期在未來的治療中匯出現任何問題,你應該知會你的醫師
如果你在考慮進行替代性的治療 (我不確定它的意思是不是另類治療) 要知會你的醫師


既然您提到態度問題,那我們撇開健保不談,談談這個問題。您有這個權利,但是有沒有力主,或是有沒有關心,這很重要。不是什麼事情都掛個道德的光環就可以走遍天下。不能要求你交一樣多的錢,至少要求你跟米國的病人一樣關心自己的診斷與治療方式,這點應該不困難。

霍普金斯提供的這上面規範病人的還多著,你應該要提供所有的完整病史包括診斷治療吃過什麼藥,你應該要知道你的保險給付的範圍。事實上我在這邊看到醫院的病人真的都知道這些事情,隱瞞病史或是服用藥物的,主治醫師也會毫不客氣的跟病人說

『如果因為你隱瞞這些藥物出了什麼差錯,治療費用與法律責任你自己承擔』

換做上面回文的大大們,你們覺得如何?要換醫師或是醫院嗎?

沒有付出相對應義務,你的資訊不對等,難怪你覺得大醫師小病人。醫師保衛全民健康沒錯,可你自己都不努力,沒有人可以幫你。

黃任中對醫師說『我請你,就是要你讓我可以天天喝酒抽雪茄泡妞,還可以身體健康』,你可以參考一下他後來變成什麼樣子。

自從某個讀內科只要半年的人出現以後,本來跟其他同業一樣,不想回了,不過醫師救人是為天職,為了最後救你一把,我還是在學校圖書館發貼,現在翻成中文。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這個世界並不是你認為如何就應該如何,他還是有規範的,告訴你這樣的規範,希望你以後完全用不到,如果真的用到了,你會感激我提醒你,注意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方式,那就夠了。

PS. 上面所說的提供醫療資訊等等,很多並不是口頭說的,而是提供書面資料。
daKKK wrote:
頂多讓你多個半年學耳鼻喉構造 應該可以吧


讓專業歸專業, 不要再說外行話了.
在專業領域內頂多怎樣應該如何不是您有能力評估的.
請您盡力做好您病人的角色,
您仍然可以評估醫病關係以及醫療成果,
但就專業知識而言您無從置喙.


daKKK wrote:
不過我也讚成鎖文
是時讓一些人有台階下了


一些人指的是您嗎?
這討論串我津津有味的詳細閱讀了,每一篇每個字,
關於醫病關係乃至醫術、醫德的看法,本來就人言言殊,
而其實從人類的歷史,或是我們自身的生活經驗裡應該可以知道,
我們很難真正去改變別人已經成形的想法或見解,
絕大多數的討論其實是無法消除所謂的「成見」(在討論之前已經成形的意見),
基此,我發文不是為了加入這樣艱困的拔河。

我只是想說:哇!從來沒想過01上面有那麼多醫生,從來沒想過!
這討論串簡直已經變成01醫生簽名板了,
類似在澳洲的01大大們來簽到,或是在大陸工作的01大大們來簽到那些文章一樣喔,
真的是超乎想像的多啊。
基於平民百姓所認為的觀念,看病最好能找認識的心態之下,
可能之後各位醫生會收到許多PM,內容例如:
「這位大大不知您在哪看診呢?如果方便可以幫小弟看一下XX病嗎?」,
或是「原來XX大您是牙醫師喔!我可以拿我的DOPOD 900換兩顆假牙嗎?
哈哈,開玩笑的啦,做假牙稍微打點折扣可以嗎?因為我想找認識的來看。」
到時01可能就要成立01好絲必脫專板了......

然後第二個想法則是......
之前趙建銘的VAIO SZ不是引起一陣風潮嗎?
各大討論區都有類似 趙建銘不會有看我們這個討論區吧 之類的趣味猜測,
然後其實細看當時的新聞報導,趙建銘被收押後,
隨扈第一次想帶進獄所的就是3C雜誌(趙建銘愛看3C雜誌),
部分媒體也陳述趙建銘實在很喜歡3C物品,
交保後立刻買了一支新的具有PDA功能的手機,
開庭時不斷的把玩新手機,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
從這些點都看的出來,他對3C也非常的狂熱!
看來,除了趙建銘很可能真的整天流連01之外
(想像一下他被01文章勸敗,而購買SZ的畫面),
01居然還有那麼多職業是醫生的使用者。
其實滿神奇耶!


====

以上是講點輕鬆的感想。














訂製一台MINI,陪伴它一起誕生, 《天空豬二世誕生記實》連載中。 http://theminidiaries.blogspot.com/

oliveroliver wrote:
我承認,首篇文章裡,下面這句話是不對的,有情緒性的,我應該道歉。


難道台灣的社會,大部份當律師跟醫生的人,都沒想仔細想過自己這職業的定位嗎?




我想大家有意見的不會是這樣中性的論述,而是這樣情緒性的用詞


台灣多數的醫生,都這樣沒有道德感嗎?


您說的這句話,請見第一篇日內瓦宣言下面空格,再下去那一行。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我想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醫病關係會有磨擦, 很多時候說穿了就是沒有時間溝通.
而造成這樣最大的因素就是健保制度.

為了上面要求的業績, 醫師不得不多看一些病人.

如果要達到國外的醫療要求, 台灣恐怕醫療人員要比現在多五到十倍.
但是現在的健保制度養現有的醫療人員都不夠用了, 還有辦法再養五到十倍的醫療人員嗎?

====

換個例子解釋好了.

我發現母親沒有工作的小孩子, 多半表現會比較好. 因為有人在盯小孩子唸書.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 最重要的就是金錢,
但是我發現有人在專職照顧小孩時不但可以省下一些不必要的補習費, 安親班費用,
還可以知道小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因為有很多時間可以跟小孩互動.

====

台灣醫病關係緊張很多就是, 病人覺得一天根本看不到幾次醫師,
醫師覺得很無辜, 我已經很努力地看門診, 查房, 唸書了啊.

很多時候沒有時間去關心病人, 並不是不願意去關心病人.
最後就變成兩邊關係越來越緊張.

前面才有醫師說如果一個門診只看六個病人, 絕對可以好好地解釋病情.
但是以現今台灣人的醫療習慣, 大概也沒辦法接受這樣子的醫療吧.

總之就是無解. 除非用更多的金錢, 以及改變觀念,
否則這樣的醫病關係永遠是這樣緊張.

醫師沒有時間為自己去做公關,
醫改會這些不專業的團體才會去主導輿論.

很多事情不是照著是非走, 而是照著輿論走.
這就是台灣最悲哀的地方.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daKKK wrote:
第一點 我不否認我是外行 因為我本來就不是學三類組科的
不過 又怎樣 不會做菜就不能說某某餐廳難吃
沒有考過卡車駕照 就不能批評卡車司機為何不守交通規則肇事
這種邏輯 我很無耐


你當然可以批評, 但是你的批評就是沒有公信力.

就好像一個普通人質疑某家餐廳的菜很難吃, 跟一個美食專家說這家餐廳的菜很好吃,
一般人會相信誰? 當然是美食專家.

在自己不懂的專業, 跟一群專精於該專業的人辯論,
還拿一些很明顯地錯誤的例子去辯, 說穿了就是班門弄斧.



第二點 我並沒有說過我只相信密醫 不相信一般醫生 或者說我只相信xx 不相信xx ...
請不要製造謠言
我說我只相信自己 不代表我不會找醫生看
前面幾篇我就說過了 我相信我自已找的醫生 我並沒有說我所有都會diy 什的
不需要斷章取義


我記得您說過醫師不需要唸那麼多書就可以當醫師了,
我記得您說過當耳鼻喉科醫師只要唸半年就可以了,
但是這樣子當耳鼻喉科醫師就會變成密醫.

而且我記得您說過自己找醫學資料就行了,
當你根本就不信任醫師的時候, 我實在看不出來你找醫師看病又有什麼意義?



第三點 我一直以為耳鼻候是內科 我錯了 我道歉 不過這不影響我的論點
頂多讓你多個半年學耳鼻喉構造 應該可以吧


你可知道光是一個疾病就可以寫一本厚五公分的教科書嗎?
很多時候一個病是需要唸很多書, 加上很多經驗才會看得出來的.



第四點 為何我比較相信自己 很簡單的邏輯 你的命你覺得誰會比你更重視
當然你自己要關心 總不可能我自己跑去找我自己都不相信的醫學資料吧
對於了解自身病情 自己當然要做努力 然後有餘力的話 多問幾個醫生
看看他們對於這個病情的看法是否一致 順便把自己找來的資料佐證一下
這都是可行的動作 畢竟命是自己的 而且你會沒時間嗎? 半年排一個病床都在排了
趁這時後多了解自身的病 又有何不可


你要去找資料, doctor shopping 當然是你的自由, 你要相信誰也是你的自由.
當然你多看幾個醫師是算浪費健保資源,
現在健保局也在處理這樣的問題, 會處罰做第二次以後檢查的醫師,
不過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這邊不討論.

不過我還是得說, 你上網找的東西很多都是錯誤的.
因為你不知道哪個是對的, 哪個是錯的.



第五點 如果你真的很懶 其實有比較方便的做法 但可遇不可求
就是不管你有多少家醫院選擇 有認識 或親戚朋友介紹的醫生 在那家的話
就去那家醫院 醫生不跟你玩醫德 生命可貴這招
不過人情是絕對吃的開的


這個是家庭醫學科醫師做的事情, 不過台灣不可能去做這樣的事情.
因為現在專科醫師太多了. 一般科醫師在台灣很難生存.



第六點 討論事情最好不要用 無力 執念等主觀字眼 充其量不過就是 我看不順眼你
你看不順眼我 然後什麼跟你自己不一樣的意見 就要鎖文 不過我也讚成鎖文
是時後讓一些人有台階下了


當你專業比別人不足的時候, 應該是虛心求教,
而不是一味指責比你更專業的人的錯誤.

這個討論文章因為您的部份不當發言, 多了好幾篇爭論的文章不是嗎?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本來不想再發言了,兩邊都已經情緒化了....

但是小病人的人數太少了,一直被大醫生圍剿,在下多少盡點棉力吧。

敗家怪醫提供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關於病人權利義務的宣告,立意很好,
但是....

在國外

國內 ? 從來沒聽過 !!

會發文的人都是親身體驗過不妥當的醫療行為的。
不管是不是特例,不論有沒有統計上的指標性,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

請各位醫生大大不用對號入座。

再者,建保制度的確有改進的空間,但是不能拿來當敷衍的籍口。
沒建保以前惡質醫生也時有所聞,有健保也沒多好。
真的對這行沒信心,那就離開吧。
不要把病人的命開玩笑,也不要把怨氣出在病人身上。

不會"社交"的就去醫機器醫牛醫馬,可以去研究拿諾貝爾 !
人可是有感覺有脾氣的 !

真的需要"社交能力"嗎 ?
病人只要一點關懷和好一些些的語氣,有那麼困難嗎 ?




此故彼,有無生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