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有些人推崇的汉字拉丁化才更可怕呢。

对了,台语白化字就是拉丁化的一个分支。01上有网友会这个吗?

---------------------------------------------------- 红色Civic8车主
土撥會撥土 wrote:
會書法有意義嗎
就跟學文言文一樣有意義嗎
這些都算是時代被淘汰的東西
拿來當學校教材實在是沒意義
那為何不規定學校制服要穿長袍馬褂旗袍
真是無聊

希望您的國文老師不會看到這段言論,不然他應該會為此掉淚。
palmp wrote:
说起来,中华民国算是近代中文简化的鼻祖。后来大陆大规模推广简化字后,退居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就完全不考虑汉字简化了。因为汉字简化和共产党政府联系起来了,“政治上不正确”!

不好意思,在大陸時期的國府對於漢字簡化僅止於討論階段,並沒有真正實施。就算當時真做了,也絕對不會來個幹乾干傻傻分不清楚,麵面傻傻分不清楚。
小田0216 wrote:
除少數如体,国等繁簡互通之簡體字外...(恕刪)

體簡化成体以六書原則的會意來說還有道理,而且又能大幅節約筆劃。國簡化為国從11劃變成8劃真是無聊透頂!原來的國意思為在城牆內有豆與戈象徵儒家思想的足食足兵,簡化版的国牆內只有玉。唉...
在cost down的3C世界裡,低價才是王道;怎樣用產品不會壞,決定在於運氣。
土撥會撥土 wrote:
那為何不規定學校制服要穿長袍馬褂旗袍
真是無聊...(恕刪)


長袍馬褂旗袍可是以前滿清用武力強迫推行的玩意
要恢復應該恢復明朝的服裝,那好看多了
想到一堆人穿古裝在高鐵捷運被門夾到的樣子
我不排斥簡化筆劃..
不過就是文字的演化嘛,一種文字想用幾年啊
現在還有人在寫甲骨文嗎?
這種直接轉貼就好了。。。。

普及帖:汉字简化的历史(文字+图片)

有不少人,这其中包括台湾人、香港人、海外华人,甚至大陆人,都以为简体字是中共的发明创造。更有甚者,说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胡编乱造的。
前不久,有人在此发了一个“扫盲贴”。我也效法此人,给大家发一个真正的“扫盲贴”。因为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是“盲”。看过此文,才知道简体字与繁体字的真正起源与来历。
下面是我节选转载的部分文字,请大家耐心阅读。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与反对声音,但从了解历史、增长知识的角度去看它。
另,如果文中有错,请指正。但,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这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跳出来攻击简体字,“简体字是共产党的发明”啦;“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啦;“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啦”;“简体字破坏汉字结构”啦;他们这些贻笑大方的攻击洽洽暴露了他们对简化字,甚至是繁体字的无知。
海外有人把简化汉字当成中共的专利,未免太抬举了中共。实际上,汉字简化在国民党当政之前就一直在不断发展,即使是国民党政府,当初也试图推行简化字,只是由于没有后来中共的号召力而半途而废。至于后来国民党出于“凡是中共支持的我们就反对”的政治目的,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对、攻击、诽谤简体字,在台湾及海外遗毒至今,甚至于多年前《世界日报》还长篇登载《简化字就是红卫兵》这种贻笑大方的文章,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中共对汉字简化的主要功绩,就是把以前主要存在于知识界和民间的汉字简化字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行,并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大陆上推出简体字大概是在1956年之后的一段时间。从劳动量上分析,写起信作起文来,写简字的速度确实是比写繁体要快得多。所以简体字在大陆的推而广之,并没有什么人抱怨和抵制。但台湾方面的“正统派”却常常斥简体字为不伦不类,有违祖宗之法而不能接受。对于这一点,我是不以为然的。简体字的始作俑者,正是当年的国民政府。可惜的是国民政府早已把此事“忘”得个一干二净。
简体字的主要参考来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年龄也在1500年左右。也有部分从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虽晚了近500年,但于今日来说,也是古董文物得可以。所以实在来说,简体字并非是共产革命的产物,而是我们祖宗的宝贝遗产。我曾有幸与几位来自台湾,国学根底很深的老先生聊过简体字的问题。对于简体字主要源于草书这一点,他们是知道得很清楚。他们认写绝大部分的简体字,也非难事,因为那本身就是正草的写法。
反对汉字简化的一个理由,是繁体字符合汉字造字规则,虽然难写,却要比简体字容易认。其实汉字演变到楷书,不管繁、简,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道一个字的由来,至少也必须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儿童认字的小学教师,哪会有这样的功力?即使有水准高超的小学老师,能把某个字为何这么写讲得头头是道,又岂是小学生能领会得了的?用繁体字的各位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当初认字时有多少字是通过了解字源才记下的?恐怕绝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记硬背记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好写。
有一些简体字,本来是古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规则,我举两个例子。
先说“众(众)”字。简体的写法是三个人叠一块儿,这是“众”字的最原始的写法,甲骨文就已经这么写了,就是《周语》所谓:“人三为众。”非常地好认好解释。可是繁体字的“众”字,有多少人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写?原来它的下部,实际上也是三个“人”,只不过变了样了,不说还不容易看出来;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写错了,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个横著的“目”,《说文》解释说:“目,众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这个“目”应该是“纲举目张”的“目”,也就是网孔。网孔密密麻麻的,确实是“众意”。既然“三人,众意”,“目”也是“众意”,未免重复累赘,去掉这个含义不明显而且写错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吗?
再来看“从(从)”字。简体的写法是两个“人”字并在一起,这也是“从”的最古老写法,也见於甲骨文,取“两人相从”之意。繁体的“从”可就不太好解释了,它的右上角,是两个“人”,保留了“从”的最初写法,可是其他部分呢?我们对照小篆,才发现这个字也是写错了,它的双人旁和右下角应该合在一块,成为一个表示行走的偏旁,这大概是在小篆的时候才添上去的,楷书再把它割成两半,可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类似这样的简体字还不少,比如“尘(尘)”、“礼(礼)”、“云(云)”、“电(电)”、“须(须)”、“处(处)”等等,不一一解释了。
简化的“国(国)”字也绝对不是郭沫若等人的胡诌,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间通行了,是最通行的写法,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日本、韩国也都这么写。


大陸用簡體字影响统一?那我就用繁體字回答一下你們吧!
台灣人醜化簡體字,甚至用它來當作反對統一的理由。未免可笑。香港也用繁體字並不影響香港的回歸。以這樣藉口做為托詞實在是讓人無法理解。而真正進行文字簡化的推手就是國民黨,而不是共產黨。
許多台灣朋友似乎很看不起大陸的簡體字,給自己使用的繁體字起名為「正體字」,言外之意就是大陸的簡體字不夠正宗。更有甚者,還以此作為證據,來證明「中華民國」才是中華文化的正統傳人。
資料:
1930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于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准字表」,收簡體字3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采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 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戰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産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産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文字可能說服力還不夠強,沒關係,還有圖片為證哦!這是當時公布的簡體字表的首頁和尾頁。

http://images.sonicalbum.com/bbs_album_29/photos/190_130972.jpg

http://images.sonicalbum.com/bbs_album_29/photos/190_130974.jpg

其實,從語言文字學的角度來說,文字簡化是文字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簡體字并不是「罪大惡極」的,如果中華民國還在整個中國執政的話,也必然會推行簡體字的。所以請台灣同胞們不要再用簡體字來做文章破壞兩岸和解的氛圍了。如果再用這個來拒絕統一就更讓人啼笑皆非了 。
尤其在大陸,幅員遼闊,人口太多,各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簡體字作為掃除文盲的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貧窮地區和農村,繁體字不容易書寫和辨認,對文化普及影響很不好。不過大陸人大多都認識繁體字的,我就是,從來沒學過,不過看上去就能認出來。除非十分偏僻的文字。尤其是大陸寫書法的練習書法的人,都是寫繁體字的。
如果有人認為,古文字就代表正統的話,那麼請大家都去學甲骨文好了。

简化字从来不是某几个人的自创,大陆的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确定简化字时,遵循一条总原则:“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来或民间的写法,不自创。
台湾不仅民间已大量使用简化字,政府和文化界也曾多次公开讨论汉字简化问题。台湾教育部颁布的作为手写行书标准的《标准行书范本》中,也已大量采用了简化字。
台湾所谓的“正体字”其实是前清的“钦定正体字”,1874年规定的科举考试标准用字而已。论历史还没有多数简体字时间久……

蔡依倫,遥めい,李寶英,河智苑,韓藝瑟,朴寒星,樸敏英,李智雅,尹恩惠,蘇怡賢,韓藝真,宋慧喬,新垣結衣,Tiffany,T-ara,AOA,Rainbow
palmp wrote:
这个,我个人基本算写...(恕刪)

你說的和我認知的一樣.由你來說對不了解台灣人可能會忽視..
所以我附議.....

哇細抬玩人啦

現在爬中國網站也發現由簡轉繁的字變多了..
好像是有階段性的改變...

銀河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

另外樓上提到國民政府推的簡字..
說真的.沒有你們文革後簡得那麼誇張....

看在我常常去中國網站看動畫漫畫不時會看到繁體版的份上
就不和你計較了嘿...

新加坡也用簡體字
老毛的確為了提高識字率弄了簡體字..
可是真正提高識字率的卻是其他原因.
.
那時高年級學生教導低年級.
大小孩教小小孩才是成功的原因.
palmp wrote:
台语白化字..(恕刪)

這是什麼鬼...那個是所謂XXXX搞出來的..
十個台灣人有十個半看不出來那是什麼東西
我台語從小講到大都不會....

你們不要被媒體騙了.中華民國立委質詢行政院長...
是有其政治目的..(不談政治文不多說)

反而是為了保留原住民母語...部落的小朋友有用拼音學原住民語...
那個就沒有任何爭議..

有許多台灣學者怕下一代不會說台語而失去我們的主體性.
和台灣原住民母語教學相類比.也不算是惡搞出來的東西.

用拼音取代漢字.在清末民初及文革都有討論過.........
我很努力用歷史中立的角度來增加大家的常識..
請別讓這個討論變成誰對誰錯..變成政治文被鎖....

用了解取代對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