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mingyu wrote:
請問你從那裡知道河洛話是當時中國 最多人用的語言?

沒人提到這點吧,
是自我感覺良好?
「早時河洛話,主要是指三千年前,周朝在河南省洛陽建立首都,首都所講的官話就是台灣語的起源。後來因為五胡亂華,晉室南遷,河洛話流落到福建省南部。」
所以它確實曾是官話沒錯,
清朝因靠近北京,
也建都在北京,
所以以當地方言(即北京話)及滿州話為官話。
努力變宅男 wrote:
「早時河洛話,主要是指三千年前,周朝在河南省洛陽建立首都,首都所講的官話就是台灣語的起源。後來因為五胡亂華,晉室南遷,河洛話流落到福建省南部。」

我這邊網路找到的也是類似的
河洛話原本是商朝時的官話,商傳至紂王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滅,留在河洛一帶的商民,上階層者被迫遷至洛邑當奴工,營建新都「成周」,下階層者被分配至衛、魯、齊國當農奴,在東方尚存的幾支頑強商族只好退回原籍江南,利用豐富的資源發展工商業,而居東南沿海者則形成越族後裔。河洛語之口音即源於商代,讀書音源自古代漢語,故河洛語應稱為「商漢語」或「古漢語」。此種語言乃最具漢人本色之語言。

不過這最後一句很容易被批
話說我表嫂就是河南人
不知道是被我表哥有同化過
是可以用閩南語溝通的
不過跟廈門那邊的是有明顯的不同
takashi1730 wrote:
為何講的好好的河洛話...(恕刪)


好像是民初時選出來的,

由最多人講的來當"國語",

第二名是廣東話.......................

--

而河洛語因為傳的太廣的,變成了各式各樣的方語,

所以有很多會相通,甚至古詩用河洛語系念的話,都會壓韻,

例如,有詩,用廣東話、閩南話念,有壓韻,但用北京話就沒有壓韻了..............

滿清 就是用 mandarin 滿清語 就是現在稱的國語
閩南 就是 蠻南 就是南蠻啦
據說也有受西蠻語言影響
要和河洛連接 肩負起保留道統的責任 有點太沉重
自古就有中國文明西來論
黃帝是西苗
後來發現周口店北京人
才又改 改的應該也不對 猿人和現代人類應該扯不上關係
airjim wrote:
滿清 就是用 mandarin 滿清語 就是現在稱的國語...(恕刪)

不對啦!
滿州話已經快要失傳了(似乎會說的少於一百人)

mandarin 是老外搞不清楚,稱北方官話(包括國語、普通話、北方各省的話)是 mandarin

現在我們說的國語(標準國語)是一種很新的語言,大約金、元開始到現在不到一千年。。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goodversion wrote:
由最多人講的來當"國語",...(恕刪)

清朝國祚268年,
當時規定官話就是北京方言,
全國人民是不是最多到是未必,
但書面資料及那些從政者學者等之使用必定最多。
努力變宅男 wrote:
但書面資料及那些從政者學者等之使用必定最多。
...(恕刪)


我的意思是說,國民政府定的原因是如此。

而清朝的確也是把北京話當官話,但後來國民政府建立後,有再選一次

但我相信,那一次選的應該不是全國人民來選....而且怎麼選的我也不知道...

weimingyu wrote:
請問你從那裡知道河洛...(恕刪)

假如要把籠統的把閩南語歸類為河洛話的話樓主這樣假設並沒有甚麼錯誤
大哥可以去念些詩辭
大部分平仄都需要由河洛話發音才會完整
weimingyu wrote:
請問你從那裡知道河洛...(恕刪)

蠻會幫人貼標籤的...

看了樓主的用字遣詞,就是很簡單的發問而已~

不知道又挑到你哪根敏感的神經~
北京話做為官話,是始於元代,
後來明朝建立後,亦做過一次選擇,
當時是在北京話及江陵官話間作選擇,
最後北京話獲選,之後明清就一直以北京話做為官話,
民國初年亦曾做過選擇,但這是是以北京話及廣東話作選擇,
結果還是北京話獲選為官話,大致應該是如此,如有錯誤,請指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