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han wrote:少子化不是企業的責任...(恕刪) 正解!少子化的問題, 雖然與父母收入 & 工作穩定度有相關, 但是癥結點仍在於政府的政策 ~以台北市政府為例, 要生到第三胎才有明顯的補助 (第一胎開始, 也只有健保掛號費補助)....實際上身為父母關心的問題, 卻完全沒有解決方案...例如:1. 托育問題2. 托育補助3. 生育補助...等等以現在政府的施政方向, 卻以私人企業開刀, 要由私人企業去承擔員工生育的費用....
lcccccccc wrote: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說,工資上漲增加企業成本,會造成物價上漲,最後這個負擔又回到就業人口身上。...(恕刪) 所以他的意思是工資越低越好,這樣就不會造成物價上漲。工商團體老是用這種話嚇政府,其實政府還沒實施之前,老闆早就找到更便宜的勞工外移了。台灣要讓資金,企業留下來應該是用更完備的產業政策,更便利的基礎建設,更有好的行政效率,絕對不是更便宜的勞工,因為再便宜也沒有對岸便宜。
我認為樓主想說的可能是:現在的少子化現象,其實和雇主對待勞工的方式脫離不了關係﹝薪資、工時等﹞,甚至可能是後遺症之一。先前看到一些日本企業鼓勵生育的相關新聞有感。私人企業在現代社會對國家的影響力,已經完全不亞於政府了,記得前陣子的 Google vs 中國嗎?
Antress wrote:現在的少子化現象,其實和雇主對待勞工的方式...(恕刪) 幾家企業的資本額相關事業員工數早就稱的上(富可敵國)了!政府、媒體,應該請教他們來解決這麼困難的事才對唄!?每次都訪問一些只會抱怨的老百姓,於事無補~~
sony9 wrote:其實,從以前到現在我...(恕刪) 同意你的看法…在看似兩性平等的權益上卻引發了兩性不平等…調查:全球經濟衰退 失業人口男女不均更新日期:2010/03/06 10:52(路透紐約5日電)根據今天發佈的調查報告,世界各地因全球經濟衰退而失業的男性人數超過女性,與美國既定模式相符合。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針對多國公司主管所進行的研究指出,失業男性人數高過女性的現象,幾乎各國皆然。在印度,高階主管表示,裁員人數中有95%為男性;在法國,男性則佔總失業人口的71%。這項自2009年11月至今年2月中旬的調查,詢問各個主管前一年公司革職或資遣的男女員工人數。調查指出,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澳洲、加拿大、德國、墨西哥、南非、西班牙、瑞士與英國。而在美國的失業人口中,男性佔54%,女性佔46%。埃森哲全球人力資本暨多元性主管波瑞羅(Nellie Borrero)表示:「部分情況是,職場男性人數較多,所以男性受到的衝擊也較大。」波瑞羅說:「但這也可能表示企業較小心保障女性不受經濟衰退影響。」數據顯示,在美國像是重工業與建築業等男性主導行業受經濟衰退影響最為嚴重。而醫療健康及教育等女性主導行業影響較小。中央社(翻譯)又如女性最好待家裡?1/4成人贊成且多為年輕人更新日期:2010/03/08 08:13 (路透紐約7日電)女性領導政府部門、經營公司並且佔了全世界勞動力的一半,不過根據一項全球民調顯示,有1/4的人認為女性最適合待的地方是家庭,而且他們大都是年輕人。這份由路透/伊普索斯(Reuters/Ipsos)負責進行、對象包括23個國家2萬4000名成人、並且在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前夕公布的調查顯示,印度(54%)、土耳其(52%)、日本(48%)、中國(34%)、俄羅斯(34%)、匈牙利(34%)和南韓(33%)的民眾最傾向同意女性不應該工作。此外,或許讓人有點吃驚,有這個觀念的人年齡大多集中於18到34歲,而非較年長和較傳統的世代。儘管如此,這份調查中大多數的人,也就是74%的人,仍認為女性最佳的位置不是在家裡。這份調查顯示,不論是認為女性應該待在家裡還是持相反意見的國家,兩性之間的差異不大。比如說,印度人有超過一半認為女性應待在家裡,而持有這個觀念的男女人數相等。中央社(翻譯)以現在來說,真的,女性爭取工作權,卻又享有高於男性的福利,然而又引發了男性的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