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楊志良強調,虛擬收入是創造名詞,因為包括地區人口、失業人口在區公所加保,是以21000元來算,若改以國民年金17280元乘以費率,反而是保費降低。「好像我們創造一個名詞要拿老百姓的錢,難道有放我們口袋嗎?我們就是說一個這樣制度比原來公平,不然大家要回到論口計費嗎?難道只用經常薪資嗎?對不對,這個是大家不要的。」---------------------------------------------------------------------------------------虛擬所得只是名詞的誤解...健康稅(健保)真正的問題在於..跟所得稅一樣..受薪階級所得資料取得容易..就拿受薪階級來開刀吧...
jedijack wrote:對此,楊志良強調,虛...(恕刪) 明明就是要漲健保費,不敢明講,就巧立名目間接來調漲健保費,向百姓來收錢~跟中油一樣~盈餘已經超過法定盈餘的140%,就是還要給您硬漲油價~
ichirohiro wrote:還好啦~, 連國稅局...(恕刪) "不過資本利得, 退職所得, 你跟我說很難查, 這就很瞎了吧"很瞎加1 不過, 最後想到小時候...老爸老媽生病都看勞保...經過這些年...多了健保要繳...比起韓國薪水成長卻有限...每月上繳的好像比老以前爸老媽他們多??一堆東西也漲了不少...下一代會不會更慘?? 這段時間的政府都該打屁屁了...
香吉士的蔚藍海域 wrote:"不過資本利得, 退...(恕刪) 哈哈!罵錯人了啦!二代健保部分核心是參照稅入所得所以稅制不公應該先罵李"速"德難怪紫色稅改聯盟視他如眼中釘其實老楊雖然機車但是算有種了賤保他是催生者之一偏偏這個大洞沒人敢碰
1. 這是在繳費用, 不是在繳稅.2. 虛擬所得是針對所得無法輕易得知的人, 自然要有一個基本費用, 否則反而便宜了一堆人(如攤販, 自己做生意的..), 他們以前也是要繳健保費的.3. 無工作無收入的人, 他們的健保費本來就是要由其親人負擔的, 大家應該不會要搶著替這些人付錢吧. 至於真的貪困無依之人, 才是要由政府去負責的.4. 財政部都查不出來的地下經濟, 衛生署更不可能查出來, 當然也不是查不出來, 但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及造成的民怨, 是不是夠成本都是個問題.
Ysabule wrote:1. 這是在繳費用...(恕刪) 明明就是"健康稅"..除了稅金..有什麼費用是看所得來收錢??不然定額照人頭來收費就好了..何必搞得這麼麻煩??都已經知道因為地下經濟造成所得稅的不公平..現在連健保都要依附在這不公平的基礎上..再課一次稅??也難怪有人說是對受薪階級扒兩層皮...除了流動攤販(會被開罰單)..國稅局連夜市小吃都有辦法開出稅單...證交稅敢不敢改證所稅??房地產敢不敢以市價課徵??美其名是課稅有難度..實際上還不都是怕得罪金主
< king2000 wrote:一堆攤販或地下經濟體...(恕刪) 你的意思 是......只好把這些課不到稅的部分 轉嫁到 安分守己的人 身上??這是啥道理?? 這麼簡單 還需要選舉 選出會做事的人嗎?? 誇張!!
只能說楊署長十幾年來沒長進。一代健保當初就是因為到底是社福或是保險搞不清楚,為了選票只好便宜行事,才搞到今天這地步。十幾年後,同一個人,同樣的想法,還是振振有詞的從他口中說出。真要比照稅金,依收入繳稅,就要達到稅制公平,否則從不公平的稅制引申出來的制度,最後還是會因為低收入戶交不起錢,高收入者扣不到錢而破產。更何況依照稅制,低收入戶就應由政府加以補貼,不然退稅退假的?若是保險,那就不能強制加保,並要有一定比例的自付額,否則不交錢的通常就是用最多的,甚麼保險也會破產。那大家說健保是保險還是社福,老實說,十幾年後我還是搞不懂。不只我不懂,連衛生署長也盡可能不去想這個問題。建議綠營立委好好問一下楊署長這個問題,確定了前提,後續作法才有依歸。我只能肯定一件事,健保再如此胡搞下去,很快的台灣就沒有醫生,只剩下會看病的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