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方式有很多種,但是如果有買賣農漁產品的是最容易認定的
政府原本要求農漁民要把每一年種植的面積或養殖數量,要申報 .... 但誰報了。
但是萬一有天災時,大家都說損失很大,要政府補助。
當有補助時;就算自己吃的,也會說損失很大,要比照市場價格補助!
如果把宣稱的損失加起來,其實都比照過去同期的市場交易大上許多。
難道真要照宣稱的補助? 還是比過去同期的市場交易?
真正補助時,損失的是在市場交易的農漁民。所謂自己吃的是佔了人家的份。
農產品由農民售出時是免稅
但是真正到消費者手上時還是加上了稅的,大賣場賣你香蕉;開不開發票?
大賣場以公司行號設立,所以 營所稅、營業稅 ....
最終政府還是拿到了稅款,所以有天災時拿出來補助農漁民也合理
但是所謂自己吃的,真的是自己吃掉了,還是逃稅了呢?
如果自己吃的又要認定為農地,享農地的各項優惠,那合理嗎?

上圖大致把一個循環畫出來,再想想過去鎘米、毒鴨蛋...
很多人同情農民,但假農民就像農民吸血虫一樣,是最可惡的
政府補助及優惠農民是很多的,但怎麼被稀釋的
es_mato wrote:
政府原本要求農漁民要把每一年種植的面積或養殖數量,要申報 .... 但誰報了。
但是萬一有天災時,大家都說損失很大,要政府補助。
我!
我報了! 為何不報,又沒差,又不會因此來查我稅
只是,既然你講到漁民,我是不知道南部漁民有沒有拿到災害補助啦
不過三年多來,據我養魚養文蛤的未來丈人說,三年多來都沒拿過....也沒啟動過九五機制,
這三年來一樣有災害損失,但是就是拿不到.. 前政府倒是很常啟動就九五機制補助
不過這是他說的,基本上那時我不在台灣,真實情形不詳
es_mato wrote:
農產品由農民售出時是免稅
但是真正到消費者手上時還是加上了稅的,大賣場賣你香蕉;開不開發票?
大賣場以公司行號設立,所以 營所稅、營業稅 ....
開,開發票..
手開發票上有一欄是"免稅",所以發票照開,發票也可以拿來對獎,但是生鮮農產就是免稅
至於電子發票,我是沒使用,但是聽會計師說電腦系統會把同一張電子發票上的項目自動分開報繳,農產免稅,其他非農產部分應稅
營所稅,銷售農產的小規模營業人收0.1%,非小規模的收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