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開始 NEO 販賣的光碟就藏在布希亞《擬象物與仿真》的書中

電影這樣提示已經很明顯了吧


再來

駭客任務融合很多元素進去,不過都只是淺淺一撇,並無深論

可以引申談論的還有很多:如自由意志、宿命論、彌賽亞意識等...

而且光是劇中每個人的名字就都含有隱喻成份在裡面了


老實講,如果對哲學和基督宗教沒什麼概念的人很難看的懂

看不懂就會覺得這不過就是一部很炫的科幻動作片...

不過我想學資訊的和學哲學的應該都會很喜愛這部電影吧


至於原PO問的為什麼要培養人類當作電池

其實可以去看駭客任務的動畫版,對設定的背景有更詳細的交待

king2000 wrote:
所以將人類當作電池,作為他們世界運作的能源



事先闡明,這是有關於模擬假說(Simulation Hypothesis)的相關事項;而當下的背景是人工智慧科技發展大爆炸、2025年新任美國總統川普高舉全球首富/前首富伊隆馬斯克-模擬假說的信徒-進入美國聯邦政府 DOGE 進行大力改革之際…;再者,假如這個世界真的是一個模擬現實,那麼這個模擬現實有可能已經歷時長達數萬年…,所以,我在2025年回覆這個 2012年的原 po, 應該不算炒冷飯。


參考新聞: 川普問閣員有誰不爽馬斯克?語畢哄堂大笑 會議室充滿快活空氣|NOWnews ▲


假設原 po 中提及的「電池」是一個象徵,那麼在此假設成立的基礎上,電池象徵著「構想的力量」 (The Power of an idea,參考概念元件 2),因為一旦人類產生了構想,系統建築師(此指整個被模擬的系統及該系統的建築師、設計結構…等等)就能夠透過那個構想進行項目工程設計、項目施工布建,企圖進一步接近系統建築師模擬這個現實的終極目標所需的整體布局/全球布局。

所以,這個等式 (Equation)可以這樣表述:

人類的構想為整體模擬系統的設計帶來力量 = 人類是電池



概念元件 1: An idea is like a viurs | Inception via Youtube ▲


概念元件 2: Inception x Suffocation | The Power of an Idea via Youtube ▲


概念元件 3: Inception Official Soundtrack | One Simple Idea - Hans Zimmer | WaterTower via Youtube ▲


以上這個解讀方式及選用的概念元件都是採用了結構主義(相應前稱的設計結構)的哲學方法、以及第七藝術的藝術分析及轉化利用、錯覺藝術…等藝術方法以及實體關聯建模(ERModeling)…等等跨學科綜合方法,我話這麼帶是想說明,解讀的方法若是比較正確,就比較容易接近答案。
Art is the tree of life. https://tr.ee/xmPNBua4rs

因為有惰性
為了把惰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人們靠著智慧不段地追求科技
以取代勞力
當惰性舒適度滿需求
大腦會被保存下來
讓科技設備更能日新月異
KC_20CY
[偷笑]
KC_20CY wrote:
假如這個世界真的是一個模擬現實...(恕刪)


那些模擬現實理論的漏洞

大概是沒有建模基因組架構
Eurobike wrote:
大概是沒有建模基因組架構


也許現在下定論尚早…。

瘦虫弱精 wrote:
為了把惰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您的隨寫論及惰性…,也許有識者不得不意會到其中彷若隱藏著發現詩 (Found poetry),令人不得不思索某種形式的惰性?


概念元件: Inception Top (AKA Spinning Top) ▲
Art is the tree of life. https://tr.ee/xmPNBua4rs
KC_20CY wrote:
也許現在下定論尚早…...(恕刪)


某些領域的惰性
沒有框架
只有內、外的引力
說白了
財富、權力、慾望等同惰性且操控人類
從遠古到今
不難看出
所謂文明的本質

Cosmos: Possible Worlds Season 2 Trailer | Rotten Tomatoes TV ▲


在表達我進一步的想法之前,我感覺我必須先預設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和「可能世界」(註1)的哲學方法有關;「可能世界」的概念框架可以讓我的言論從我們當下的共同現實世界的時間軸分叉出去,只有如此,我才可以盡情地表達並且不致於讓閱聽人因為我所提供的資訊而在現實和虛幻之間產生錯覺並進而認為可以歸責於我,因為我接下來的論述採用了至少包含觀念藝術及錯覺藝術的創作手法,並且存在著讓某些閱聽人產生錯覺的可能,甚至可能以為我們共同身處的現實確實是模擬現實,就此而言,我對於「所有人的共同現實究竟是真實還是模擬」的觀點則是「懸置(Epoché)」;對於如果有的這一類的發展,我只能說,我們都在學習,學習人生、學習過日子,活到老,學到老…,讓可能世界中發生的留在可能世界。


註1:
(A possible world is a complete and consistent way the world is or could have been - Wikipedia)
Art is the tree of life. https://tr.ee/xmPNBua4rs
之前看過一個人解說
一整個或藍開懶

主要是AI(以下就都稱母體)要保護人類
避免人類集體翻肚
但人類又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天性
經過幾百年的努力之下
母體發現唯有讓人類集體睡覺
才可以避免人類滅亡

於是母體與人類之間的戰爭就開始了
那大家都以為以人類的科技可以跟母體戰很久
但其實是幾乎一順間人類就輸了

所有人都在母體種植下成長
只要給人注射營養液即可
但母體發現人類很賤
也就是只滿足生理需求的人類沒辦法活在現實世界
很快、現實世界的人數劇烈減少
於是透過虛擬技術讓人以為活在現實
喔,母體發現世界人口數又增加了
知道上面這些以後,就可以開始看電影
我們看電影會以為是在講一個人類從虛擬世界覺醒的故事
但其實是母體系統搐養人類的過程

以母體的能力根本不需要用人類當能源....
人類那點生物能...根本不夠用
但會讓人類以為母體會把人類當電池
主要也就是給人類一個希望、一個目標--錫安
有了錫安人類才可以在現實維持生命體徵

看似錫安好像是現實的世界
但不好意思。錫安也是虛擬的
不然基諾里維後期怎麼突然好像是超能力似的?
所謂救世主也是母體設計好的
說崔妮迪會愛上救世主然後先知又說他不是救世主
一下子說是救世主一下子又說不是
其實也說明人人都不是救世主然後人人也都可以是救世主
救下錫安的人
其實也就是用來喚醒虛擬世界的人
再演一場駭客任務而已

嗯,所以結論大約就是
AI為了不讓人類滅亡,所以佈了個局
1.讓人類在虛擬世界裡的虛擬世界覺醒-->錫安的人去喚醒虛擬世界的人
2.然後重啟那個虛擬世界裡的虛擬世界-->從虛擬世界醒過來的人會重啟虛擬世界變成錫安人
重複1、2步驟

看完很悲哀是吧?
但其實還有一種結尾是
人類在一個虛擬系統中觀察AI會怎麼避免人類滅亡
心情好像就又比咪頭還好上一咪咪
alwayslee wrote:
一下子說是救世主一下子又說不是
其實也說明人人都不是救世主然後人人也都可以是救世主

救世主不會打人殺人的比較符合身分想像
我們人類好像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既要抵擋有敵意的外星文明又想著要跟他們講道理
若有敵意的外星文明真是高科技,那是他們沒經過教化還是我們?


瘦虫弱精 wrote:
財富、權力、慾望等同惰性且操控人類



如果我先前嘗試以藝術性詮釋「人類是母體的電池」的隱喻及假設成立;那麼,基於我先前預設的「可能世界」的前提,也許有的識者會領悟到在那一個可能世界中的母體建築師(們)如何讓所有標的電池進入其應有的工作狀態,以達到「全面啟動」的戰略方針(參考概念元件 1 )…;話說有某一部份人的構想具有強大的力量,而剩下的人只是擱置或被擱置;

所以,除卻您上述所言及的以「財富、權力、慾望等同惰性且操控人類」,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屬於滿足慾望的層面(Laugh floor)…,依我所見,除了滿足慾望的層面還有另一種層面的項目工作可以讓母體的特務們進行,那就是,驚嚇;參考以下概念元件/結構主義潛在要素/視覺傳達設計:


概念元件 1: 結構主義潛在要素/視覺傳達設計 | Monsters inc Scare floor (opposite to laugh floor) ▲
Art is the tree of life. https://tr.ee/xmPNBua4r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