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虫弱精 wrote:很難手邊剛讀完一份...(恕刪) 那如果現在開始,初期以台灣為主要市場作為知識經濟產業的出發呢??能不能帶動整個風氣的改變?我在想若沒有人願意投資願意出手會不會這項產業永遠停滯不前?
蔡小慶 wrote:那如果現在開始,初期以台灣為主要市場作為知識經濟產業的出發呢??能不能帶動整個風氣的改變?我在想若沒有人願意投資願意出手會不會這項產業永遠停滯不前?(恕刪) Gugugu wrote:環境會影響格局以台灣為主要市場很多人就走不出去了..(恕刪) G大說的是重點之一,環境影響格局。改大環境是最難的,例如,台灣有沒有人才? 其實是有,但很多不是向網友說的在公單位或學界,而是跑去外商,原因是無法改變大環境,就找一個小環境能發揮長才。其實知識型經濟不是限於某些產業,而是產業/企業的運作模式,如同在談資訊化/科技化,不是在談新竹科學園區的電子公司,是談如何將所有產業以資訊化/科技化作為運作基礎。舉例,台灣有國際賣場,若以台灣政府的產業定義,這些是買賣業也是"黃昏/夕陽產業"。而夕陽產業的涵意,就是沒救了,相反的,我在國外沒聽過這種稱呼。因為在資訊化/科技化加全球市場的氛圍下,企業可經由科技化(還有其他方式)提升運作,以及開拓新市場。哪來的"夕陽",反而加快成長。在台灣的國際賣場,不就是不用出國就看到的實際案例? 但當政府就用夕陽產業定義一些產業,不就是代表政府都放棄,而關注的是新貴。如此心態與視野,如何能有好政策?再以這些買賣業為例,您知道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其實就是,知識。什麼的知識? 對於消費者有形、無形的購物需求,願意付出及獲得的交換條件,等等又等等。他們將這些知識轉化成,如何搜尋廠商,如何選產品,如何設店,如何訓練員工,如何訂貨架,等等又等等。而這些知識要靠長期收集、分析資料,要能重視及注意這方面,當然,要能資訊化/科技化。這就是知識型經濟,不是某個產業,是產業/企業運作的模式與依據。它們是夕陽產業嗎? 他們的內部運作與科技化,比許多科技公司還進步,因為還要跨國的協調作業。真要改變大環境,要有一個大無畏的領導,而要能產生,要有理性務實的百姓。否則大家都是為反對而反對,有才的人自會去找小環境,不會想要淌渾水。也許沒直接回答。但重點是,數位化也好、科技化也好、知識經濟也好,不是設定在某些新貴產業,是整個經濟運作的基礎與架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