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網路上搜尋到的資料

依據我理解台灣早期是農業社會,後來由於代工使台灣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在那時代密集生產半導體,、精密機械、電子產品之類的,於是台灣進入一個經濟快速起飛,成為亞洲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小弟今年21歲也沒有體會過那個年代的經濟起飛是甚麼感覺。

好綜合上面我所提的,人人在那個年代人認為電路,半導體設備為台灣主要經濟來源,於是靠這個,人人有錢賺。
可是到了現代,整個產業就算沒有整個轉移,但多少也已經轉型成軟體數位時代了吧。我稱它為數位時代好了(因為我不曉得如何講 哈哈哈

在這個數位時代,無論生活,食衣育樂,或是傳統行業的行銷都與網路扯上。獲取資訊的方式也大多都是由手機網路取代傳統的報章雜誌。但為什麼台灣這一塊就是發展得十分緩慢?相較於對岸,叫車叫外賣各種網路平台互聯網出現的改變生活的型態。
但在台灣這樣的數位時代我感覺發展得很緩慢,像一個uber行業也這麼久才有一個結果,另外大家打開手機使用的app有多少個是台灣在地的??
前陣子我問過許多人,大意就是一個軟體服務出現在台灣,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個行業無法賺錢,或者看不到未來。我觀點
是認為若是沒有搞頭為什麼對岸或是全世界整個環境都繞著這些軟體服務轉?
我最大的疑問為何台灣無法出現像FB,line,微博百度,相同規模的產品出現?為什麼這一塊的事物台灣整個產業十分緩慢,甚至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