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自己來做的餐廳,為什麼要付10%

三嵐 wrote:
服務費應該是獎勵服務好的員工 但其實大多都是被餐廳聽老闆收走


實際上服務費應該是獎勵服務好的員工,沒錯。

在外國用完餐,都要在桌上放小費。午餐10%,晚餐15%。

搭計程車要給。。剪頭髮要給。。。這兩樣我之前不知道,沒給,被親戚唸了。

但台灣人本來就沒有主動給小費的習慣,和外國不同。

台灣的服務生領取的主要是底薪。外國的服務生領取的主要是小費。

薪資設計本來就不一樣。

但台灣少數也有好老闆把小費拿出來平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如風雨,去似微塵。
勇者小欽 wrote:
自己取餐&自...(恕刪)

所有大小自助吃到飽的,幾乎都收喔
有完整好服務的店家,我會很開心給服務費。服務差的就是被門口告示的強迫中獎。
不收的佛心店家,可能有,但真的不多見
勇者小欽
吃到飽餐廳是自己取餐沒錯,但是桌邊服務(收餐盤、清潔)是服務員,並不是你吧,收服務費有啥問題??
如果桌邊服務都沒有,連開水都要自己去倒,那付這個服務費的原因是?
阿你幹嘛去要多付10%的地方? 哈囉?
許阿豪 wrote:
阿你幹嘛去要多付10(恕刪)
加收 10% 的店已經很氾濫了好嗎?哈囉?
如果你可以接受選擇變少很多,你當然可以不要去啊
tedljc wrote:
如果桌邊服務都沒有,(恕刪)

你不付服務費的話
桌上早就一堆盤子 杯子了
這樣很好瞭解吧
老闆稅 員工一毛都沒
茹絲葵付10% 之外 還要填寫給服務員小費

國外都是這樣 進餐廳用餐 有高昂租金 有人事費用

食材成本 水電支出

幫你做好好得 端到面前 有捨理由不用付?

填得數字是給服務員得費用 店家不拿得
重點式餐廳會開發票算有良心

但是弄頭髮可就沒發票

花個幾千大洋 買一堆無聊商品 都沒開發票

未免也太無良
台系餐飲 與 日系的不同 ?

由於我的生活型態 , 幾乎每餐都要外食 , 而且時間充裕 , 交通方式的選擇也
很多 , 所以我對北台灣各式的餐飲 , 應該算是非常的熟識.

過去的習慣 , 我都一直會常去淡海的黑殿吃排骨飯 , 但是多年前他們停止提
供麥茶的服務後 , 我就漸漸不會再有興趣去消費.

或許商家會想要多賣飲料或是湯品 , 但感覺他們的餐點還是配熱麥茶最搭.

我個人的用餐習慣 , 都會把餐廳是否提供飲水 , 看做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而這一點 , 日系的餐廳都做的很好 , 台系除了少數如 鼎泰豐之外 , 多數都
不甚理想.

此外 , 日系的餐廳多沒有再加收服務費 , 此點也讓人覺得超值很多.

除此之外 , 日系的餐廳對服務自動化的投資跟規劃也比較用心 , 無形中就會
提高不少的好感 , 增強再次去消費的意願 , 像是桌上就有無線的按鈕 , 可以
很即時的呼叫所需要的服務.

過去兩岸的交流頻繁 , 也有不少在對岸經營的很好的餐飲集團進軍 台灣市場
, 但是都很難有好成績 , 順利在本地的消費市場上站穩腳步.

但是這幾年陸續引進開業的 日系餐廳 , 卻可以有持續的好成績跟口碑 ..

在我的感覺上來看 , 餐飲是一門深層文化累積的服務業 , 日本國內的消費文
化遠比 台灣完熟的更早 , 自然可以累積很多的經營概念 , 正確的回應客戶的
期待 , 而對岸在這一更領域上的發展還需要一段的時間來歷練.

之前在住家附近也發現了一家傳統的客家菜餐廳 , 開業已經有很多年了 , 菜
色跟價格也很合宜 , 但是也是沒有提供熱茶 , 所以都需要再加點他們自製的
青草茶 , 有一次遇到他們小瓶的規格賣完了 , 只好點大瓶的 , 但是又喝不完
, 從此以後也就不再有興趣再去.

日系與台系的經營理念有一個很重要的差異 , 那就是 , 日系的思維是努力的
把每一個小細節都做好 , 讓客戶留下很美好的用餐體驗 , 可以有動力持續的
光顧.

台系的餐廳 , 除了較有規模的連鎖品牌之外 , 多會比較注重如何讓上門的顧
客能多消費一些 , 比較無視於讓客人有較好的消費體驗.

還有一個例子 , 就在我住家附近 , 三個年輕人開的店 , 菜色 , 裝潢 , 價格
都不錯 , 但是每次去吃飯 , 都會被強制的帶到角落的小位置 , 而後續的客人
也是 , 所以多數的情況是 , 所有的客戶都擠在小座位用餐 , 然後寬敞的大桌
就一直的空置著 ..

店家一直在等待大批的客人到訪 , 卻不捨給已經來店的客戶比較舒適的用餐
體驗 , 讓人感覺到不被尊重.

商業的經營之道其實也很簡單 , 那就是要先想把事情做到最好 , 時間一久 ,
很自然的就能賺到錢 , 而不是先只想要賺錢 , 而對事情的要求輕忽的略過.

因為客戶多會有很寬廣的遊歷經驗 , 商家面對的是全世界多元且多變的服務 ,
如果還只是把自己的眼光侷限在區域的餐飲服務的話 , 經營就很難更上一層.

不過 , 話說回來 , 本地的知名餐廳也是有其生存的優勢 , 像是長期深植人
心的老味道 , 新鮮的食材 , 跟很合宜的價格 , 都是.

其中我有觀察到一點 , 那就是不少人氣很旺的老店 , 都只營業一餐 , 只提
供午餐賣完就收攤 , 或是晚餐賣到深夜.

如此不僅可以維持良好的服務品質 , 也不會太過勞累 , 可以長久的經營下去.

早起 , 看了 木村拓哉在 20 多年前的經典日劇 , 美麗人生 , 深刻的感受到
日本社會對人性另一個層面的體悟 , 以及其所要展現的價值觀.

那就是 , 美好且值得珍惜的 , 不是顏值 , 也不是財富 , 而是經得起考驗的
真誠.

而這一個理念 , 也隱藏在他們所經營的事業之中.

除此之外 , 日本人喜歡群體的合作 , 也體現在他們來 台灣發展的運作上面.

像是我最近常去 林口三井的日式豬排專賣店 , 整間店大大小小的裝飾以及用
品 , 都來自 日本 , 讓然感覺就是置身在海外用餐的氛圍 , 相當有特色.

原因就是他們都是跟著大型的通路賣場 , 到海外設點 , 自然可以有更好的物
流跟各個方面的支援 , 所以也更容易的把整套的營運軟硬體移植到 台灣來.

還有一點就是 , 日系餐廳的菜單會比較清淡跟養生 , 像是會無限量的提供高
麗菜絲 , 伴沙拉醬吃或是有清燙的毛豆可點.

相較於 台式的料理就會比較偏重口味 , 對消化以及代謝的負擔就會比較沉重.

持續了好幾年 , 我都會固定跑到金山去吃 Pizza , 但是前一陣子 , 該餐廳取
消了小尺寸的選項 , 讓點餐變得很難調配.

後來也找到了一家在 蘆洲的手工窯烤 , 但是他們的地點很難停車 , 且價格與
料理的水準不對等 , 所以也放棄了 ..

反而最後常去的是交通便利 , 服務有效率 , 且價格廉宜的日系平價家庭餐廳.

所以我們也應該體認到 , 餐飲服務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勞動服務了 , 其中更
深含著更多層次的文化 , 效能與心理的全面性競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