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為什麼虧很大?目前累計虧損七十多億...

無~名 wrote:
版上有高雄的朋友嗎~~高捷的使用量是不是偏低呢~

高雄捷運在通車後第一年,僅營運九個月,即出現鉅額虧損廿二億,目前累計虧損七十多億,幾乎虧掉一個資本額,若再不採行可「永續經營」的對策,「可能有隨時停駛」的危機。
~...(恕刪)


如果發言紀錄可查的話...
我在N年前早就預言絕對虧損
當時還有很多人說不會虧

我算半個高雄人
每次搭高鐵回去就一定搭高捷
我算是高捷的愛用者咧

我半個高雄人都說肯定賠錢
難道外縣市會比我說得準

你們太不了解高雄人不愛搭捷運的原因了

還有台中捷運
我在今天預言文心路那條線絕對虧得比高雄大
台中要捷運
只能先蓋沿中港路由火車站到東海這段
站穩腳步再延伸
否則必死

蛙鳴之地 wrote:
管他背後多少貪腐。建設就是建設。蓋了就好好使用。...(恕刪)


你說說看
那些最近8年蓋的機場,蚊子館,無人停車場
到底是該如何使用?
除了做合法觀光賭場>>穩賺
我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lcccccccc wrote:
先放給它倒,好不好?
虧損的錢先用來補貼高雄的勞工(基本薪資到22k)
等~~市民有錢了!
商人來投資了!
咱再來開放唄!

港都的人說好不好啊!~~
還有
高捷最好是開放飲食(要有特色!有區隔!)~手上拿著吃的不能送進嘴裏真的很痛苦! ...(恕刪)

大大說的話看似玩笑
但是其中有一項重點:等~~市民有錢了!

沒錯
就是這一句
大台北人口高達723萬
這723萬收入相對好的人
才有機會搭到捷運
因為捷運真的不算便宜
我們高雄窮人太多了
工作薪水只有22K
人口百來萬
用篩子篩一下
就知道剩多少人肯搭捷運了



stockholm wrote:
你們太不了解高雄人不愛搭捷運的原因了


同意+1

因為工作關係, 每週都會坐高鐵下高雄, 然後再轉高捷到辦公室.
我看到的高捷, 上下班尖峰時, 車廂只能算勉強坐滿, 更不用提離峰時可以躺在座位上移動了.
順道一提, 早上10:00算離峰, 那時的班車是10分鐘才一班.......

而高雄辦公室約60人, "沒有1個人"搭捷運上班, 虧我們公司還在捷運旁邊.
問他們為什麼不坐捷運, 他們回答, 騎機車省錢, 高捷路線不好.
如果你問他們怎麼搭捷運去某個點, 很多人都答不出來, 因為他們根本不坐捷運,

在高捷上多數都是學生, 商務/觀光客, 及老人家........



要不要用相同會計原則重算一下北高捷,攤不攤提折舊是賺還是賠??
到底高捷的問題出在哪裡?或者說,做什麼事可以讓高捷增加運量,甚至不再虧本呢?
我的答案是沒辦法,因為這是都市結構上的問題,並不是幾個政策可以解決的。
或許有人以為我在講的是人口數的問題,並非如此。我的問題很簡單:高雄有多少人是跨縣市通勤的?
除了鳳山,高雄縣市之間通勤的人口數並不多,跟台北縣市相比可以說只是零頭而已,
台北有太多人是住在北縣而每天往北市跑的了,土城這邊每天早上九點以前,從永寧站開始位子就已經坐滿了,
到了海山、過了新埔更是擠到人人僅有容身之處的地步,但高捷的岡山站卻沒有這樣的盛況,為什麼?

第一個原因是台北的房價極高,例如我,以前在台北東區上班,卻寧可住到反方向的板橋、土城去,
一般的上班族住在台北市是很奢侈的行為,所以只好靠通勤來解決這個問題。
反觀高雄,即便連陳致中居住的豪宅,其每坪的價位連台北市的一般公寓可能都比不上,
更不要說其他地方了,在高雄市,一個家庭一個月花一萬塊租房子已經很充足,但這在台北根本不可能。

難道高雄人都不通車的嗎?會,但那是第二個問題,高雄人通車不需要靠捷運。
由於跨區通勤的人數不多,所以高雄人的通勤大多只在市內或鳳山之間,但是這麼一來腹地就變得很小,
人口最多的三民區夾在中間,不論往哪邊去都不會太遠,而且上班的地點大概都只要半小時內的車程就可以抵達,
像我以前住三民區,跑到鹽埕區打工,這在高雄已經算是遠距離的了,騎摩托車也不過20多分鐘,
所以除非通勤的地點剛好就在捷運站附近,否則多數的高雄人都會選擇直接騎車或開車,反而比較節省時間。
換成台北,從板橋到北市府,騎車的話有多遠、要多久?40分鐘大概跑不掉,上下班時間恐怕還要將近一個小時,
搭捷運卻只要20分鐘,所以能搭捷運當然就搭捷運,就算要再轉公車或走一小段也沒關係,因為還是比較方便。

說到公車,那是高雄捷運的另一個問題。台北的公車多,路線也密,因此轉乘上比較方便,
高雄的公車真的有點難搭,路線少是一回事,很多車子的班次也間隔太長了,等個公車動不動就要半小時,
當然會讓影響大家的搭乘意願,而這也會影響到捷運,如果搭捷運轉車那麼難,那何不自己開車或騎車算了?

還記得幾年前的一次三三一大地震,台北捷運忽然宣布停駛檢查,正要搭車的我只好改搭公車,
一上車後發現每個人都拿著手機在打電話,講的話幾乎也都一樣:「現在沒捷運,我改搭公車,會慢一點到。」
就是這種景象,讓台北人一天都不能沒有捷運,讓台北車站每天都是滿滿的轉乘人潮。
而這樣的規模是需要時間的,試問台北捷運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擁擠的?是從一通車就如此嗎?
一開始的木柵線有現在這麼多人搭乘嗎?其實沒有,一直到淡水線和板南線通車後,台北捷運才串成一個大路網,
如今更加上土城、內湖,不久後更有蘆洲、三重,搭乘台北捷運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那麼,如果高雄捷運的路線也多蓋幾條呢?情況會不會有改善?我覺得會,但是卻會虧更多,
因為前面我提過得那些因素並沒有改變,所以搭乘的人數不會呈現大幅的成長,支出卻會呈現等比的增加。

其實,台北捷運也並非沒有這樣的問題,雖然現在台北捷運是賺錢的,但卻很難一直賺下去。
我看過一份有趣的資料,全世界各個規模龐大而完善的捷運系統,幾乎全部都是虧錢的!
唯一例外的是香港,而原因不是因為運輸系統賺到錢,而是他們很會賣廣告來擴充財源。
這道理其實不難懂,想想看,蘆洲和三重的人在三重線、蘆洲線還沒通車前會搭捷運嗎?其實會。
因為捷運已經有基本的路網了,所以即使不住在捷運站附近,還是會有很多人搭公車去轉捷運,
就像以前土城還沒通車時,板橋新埔站外的公車站牌總是有一大群土城的通勤族在等車,
等到捷運通到土城後,「新增」的捷運搭乘人數裡有很多都是這些原本就有在搭乘的人,
所以其實總體運量並沒有增加太多,但每一條線的興建和維護成本卻是一樣的。
因此,只要捷運不斷興建和擴張,成本就會呈現等比增加,但搭乘人數卻不會增加那麼多,最終便會導致虧錢。
無~名 wrote:
版上有高雄的朋友嗎~...(恕刪)


我提出一個觀點

高捷一單位時間內進入捷運的人數是多少,產生收益的金額是多少?

北捷一單位時間內進入捷運的人數是多少,產生收益的金額是多少?

銀行若評估要貸放款,它願意借錢給誰才不會變成呆帳?

各位只提出一個收益是否盈虧,並不能反應出它是否是金雞母,是否值得投資下去的依據
wensonyeh wrote:
反觀高雄,即便連陳致中王子殿下居住的豪宅...(恕刪)




看這句就知道你想表達什麼了

早點下班喔~~~




wensonyeh wrote:
到底高捷的問題出在哪...(恕刪)



來衝人氣的?

台鐵也只能虧下去,
健保也只能虧下去,
勞保也只能虧下去,
各地的公車如果沒有官方補助也只能虧下去。
ncvt wrote:
台鐵也只能虧下去,
健保也只能虧下去,
勞保也只能虧下去,
各地的公車如果沒有官方補助也只能虧下去。

妹正也是要虧下去
HEDI1205 wrote:
妹正也是要虧下去...(恕刪)



本日最中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